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抚远县水稻主栽品种品比试验

北方水稻 2014

摘要:在抚远县东河农场试验区种植水稻常规品种和苗头品系,应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等方法进行筛选,整理各个品种的优缺点,筛选出适合大面积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关键词: 抚远县 水稻主栽品种 品比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渗透胁迫条件下玉米萌芽期抗旱性研究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来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0个玉米杂交种的萌芽期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影响玉米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度、胚根长度、干物质积累及贮藏物质运转率;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别:哲单37、龙禾1号、大地11号、原单68号、东农254和穗丰10号抗旱性较强;强盛31和辽河4号抗旱性中等;吉祥1号和东裕108抗旱性较弱。

关键词: 玉米 水分胁迫 萌芽期 萌发抗旱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多源多时相卫星影像对黑龙江省耕地水涝灾害的监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做好黑龙江省洪涝灾害防治,利用环境小卫星与TM8卫星数据对2013年黑龙江省耕地受灾区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受灾区主要集中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及松嫩平原地区。松嫩平原地区多以内涝为主,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市县耕地受灾多因江水决口或漫延而致。因此,对于黑龙江洪涝灾害的防治应重点集中在这些市县,应加强对松花江流域防洪堤坝的加固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多源多时相 卫星影响 耕地 洪涝 遥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在畜牧养殖业中的有效利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玉米茎秆的有效利用及青贮饲料的产业化发展对解决畜牧养殖业饲草资源严重短缺,加快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及改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畜牧业概况及发展规划进行综述,概括了玉米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利用途径,并针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形势及畜牧养殖业发展目标,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青贮玉米的优势。

关键词: 玉米 畜牧养殖 有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苜蓿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苜蓿作为草食性畜牧业的重要饲草饲料,其育种研究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提升我国苜蓿育种水平,介绍了我国苜蓿育种研究状况,其育种存在着育成品种少、育种技术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等问题,对此提出了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以及基因工程技术育种方法进行选育品种,并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传统育种技术为辅的研究方向,以期加快我国苜蓿育种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 苜蓿 育种 现代生物技术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春玉米籽粒产量与氮素吸收变化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对氮素需求的过量评估,导致了氮素的过量施用和环境污染。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仅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就占到了全国的13.8%。在黑龙江省玉米面积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在全省范围内收集整理施肥试验数据,分析品种、缓释氮肥试验数据,对揭示氮素需求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量化黑龙江省籽粒产量和氮素需求之间的关系;评估产量增加时每吨籽粒吸氮量的变化;研究不同熟期品种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之间关系;分析缓释尿素产量和氮素吸收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2003~2012年黑龙江省不同地点的56个春玉米田间施肥试验中439个试验产量和成熟期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运用幂指数模型对成熟期产量和地上部总氮素吸收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不同施肥方法对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尿素100%基施、缓释尿素100%基施、尿素40%基施60%追施、尿素40%缓释尿素60%基施5个处理,测产并分析计算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结果】黑龙江玉米收获指数逐年提高,从2000年代的0.43增加到2010年代的0.48。56个试验的玉米平均产量为9.5 t/hm2,这一产量高于全国的平均产量5.3 t/hm2和世界平均产量4.5 t/hm2。每吨籽粒吸氮量平均为16.7 kg。将玉米产量分为6个范围:<7、7~8、8~9、9~10、10~11、>11 t/hm2,每吨籽粒吸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8.3、18.3、16.8、17.0、16.4和15.3 kg。早熟品种每吨籽粒吸氮量高于晚熟品种。田间试验中尿素40%基施60%追施处理和40%尿素60%缓释尿素基施处理的每吨籽粒吸氮量显著高于尿素100%基施。【结论】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从2000年代的8.5 t/hm2增长到2010年代的9.7 t/hm2,收获指数的提高是主要原因之一,收获指数的增加和籽粒中氮浓度的稀释是每吨籽粒吸氮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籽粒产量下,早熟品种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素浓度高于中、晚熟品种。追施氮肥处理和缓释氮肥与尿素基施处理的玉米籽粒和秸秆中的氮浓度更高。黑龙江省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产量的提高伴随着收获指数的提高和籽粒氮浓度的下降,而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春玉米 氮素吸收 最佳氮素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播种对甜菜糖锤度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甜菜分期播种环境因子对甜菜糖锤度及产量的影响,为黑龙江省的甜菜合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对甜菜品种KWS3418在5个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环境因子、产量和糖锤度进行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播期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气温积温与产量、糖锤度显著正相关;在黑龙江省甜菜品种KWS3418适宜早播;各环境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为气温积温>土壤积温>平均土壤含水量>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关键词: 甜菜 播期 糖锤度 产量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兰西县苜蓿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初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了查清黑龙江省苜蓿田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及害虫危害情况,2013年对兰西县苜蓿田害虫和天敌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田害虫群落中以直翅目、同翅目和缨翅目昆虫较多,发生数量较大的害虫主要有盲蝽、蚜虫、蓟马、大青叶蝉和黄胫小车蝗。优势天敌主要有食蚜蝇、蜘蛛和龟纹瓢虫等。

关键词: 苜蓿田 害虫 天敌 兰西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菌核病田间接种方法及品种抗病性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有效的向日葵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以菌核病菌菌丝体悬浮液和高粱粒菌丝体作为接种物,分别对不同抗感向日葵品种在始花期和盛花期进行人工接种,从而筛选出最佳接菌物类型、浓度及接种时期,并用此方法对52个品种进行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接种物均可使向日葵感病品种产生盘腐症状。用菌丝体悬浮液接种时,7.5~15.0 g/L浓度即可区分出向日葵品种间抗感性差异。始花期接种较盛花期可获得更高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同时筛选出5个对盘腐型菌核病表现抗病的向日葵品种。本研究所建立的田间接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向日葵进行抗菌核病筛选和鉴定。

关键词: 向日葵 核盘菌 盘腐 人工接种 菌丝体悬浮液 高粱粒菌丝体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不同生态型大豆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生化特征和产量的影响,选用22份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用盆栽称重法与大田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花期不同生态型大豆抗旱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与大豆品种的抗旱性均呈正相关,表现为抗旱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较小,而抗旱性弱的品种下降幅度较大;而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与抗旱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的幅度较小,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则相反;脯氨酸含量与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抗旱能力强的品种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大。这一结果说明,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水分亏缺降低了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膜脂过氧化伤害加重,引起丙二醛的累积,相对电导率升高,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导致保护酶活性降低,同时水分亏缺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生态型 大豆 生理生化 应答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