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重金属研究现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农业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进一步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通过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重金属研究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不同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并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的生态条件和轮作条件下大豆种子中重金属含量的不同,以期为我国黑河地区农业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探索经验。

关键词: 远东地区 重金属 研究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对蜂蜜中羟甲基糠醛和其它品质指标的影响研究

中国蜂业 2014

摘要: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蜂蜜,比较辐射后蜂蜜中5-HMF含量及其它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辐照后蜂蜜中羟甲基糠醛(HMF)含量下降迅速,可达10 mg/kg以下,降解率达到90%以上;辐照后蜂蜜中各种糖含量、酶活性基本不变,还保留了原有的外观、颜色和风味。

关键词: 蜂蜜 辐照 HMF 品质指标

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在不同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生态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氟磺胺草醚在不同类型土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中的残留和淋溶动态。结果显示,氟磺胺草醚以有效成分1350 g·hm-2的剂量施用时,在3种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半衰期分别为:草甸土25.7~26.7 d,白浆土16.9~19.3 d,黑土26.7~30.1 d;在120 d内,氟磺胺草醚在不断降解代谢的同时,逐渐向深层土壤中淋溶,但多数氟磺胺草醚滞留在表层土壤中。在白浆土中,施用氟磺胺草醚30 d后淋溶深度达到30 cm,第60天10~30 cm土层的氟磺胺草醚浓度达到最大;在草甸土和黑土中,氟磺胺草醚施用后第5天的淋溶深度即达30 cm,第14天10~30 cm土层的氟磺胺草醚浓度达到最大。结果表明,氟磺胺草醚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环境中不容易降解,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氟磺胺草醚淋溶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草甸土和黑土中氟磺胺草醚对后茬作物的残留药害及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大于白浆土。

关键词: 氟磺胺草醚 土壤类型 残留分析 降解规律 淋溶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向日葵育种工作的历程和成就

辽宁农业科学 2014

摘要:黑龙江省向日葵科研历史悠久,经历了30多年的育种历程,取得了可喜的育种成就。自1979年开始向日葵新品种选育工作,现已育成21个向日葵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另外从国外引进的4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在黑龙江省登记推广。这些品种的育成、引进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黑龙江省向日葵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向日葵 育种历程 育种成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露地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林副特产 2014

摘要:从黑龙江省西瓜主产区分离露地西瓜果斑病病原菌18份,经过致病性测定,其中有8份对西瓜具有致病性。通过培养性状观察、显微形态观察、染色及生理生化测定,证明这8个菌株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这8个菌株的寄主范围不尽相同。

关键词: 西瓜 细菌性果斑病 病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0%除草灵清除玉米田杂草研究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摘要:2010年在五九七农场进行玉米大田试验,研究除草灵杂草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90%除草灵2.0L/hm2除草效果最好;对喷施前出生的藜防效较好,对蓼也有一定的防效;施药后15天对新出稗草防效最佳;杀草谱与90%乙草胺2.5L/hm2+75%宝收22.5g/hm2处理相一致,防效上略低于90%乙草胺2.5L/hm2+75%宝收22.5g/hm2.

关键词: 玉米 杂草 90%除草灵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特用高粱品种的推广种植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介绍了早熟特用高粱龙饲1号、龙草1号、龙甜高粱1号、龙甜高粱2号、龙帚1号、龙杂12号及龙杂13号等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生产种植情况。

关键词: 早熟 特用高粱 品种 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无公害药剂防治南瓜白粉病试验初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筛选防治南瓜白粉病安全有效的药剂,选用12.5%腈菌唑乳油、4%四氟醚唑、20%氟硅唑乳油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种低毒药剂,采用叶盘沾药法和小株喷雾法分别对南瓜白粉病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叶盘沾药法,4%四氟醚唑稀释1 000倍液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液相对防效最高,分别为96.34%和90.73%;采用小株喷雾法施药14d后,12.5%腈菌唑乳油、20%氟硅唑乳油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南瓜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均大于80%,4%四氟醚唑的相对防效也在75%以上。

关键词: 无公害药剂筛选 日光温室 南瓜白粉病 药剂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长期定位原状土壤搬迁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了明确土壤搬迁的环境变化和土壤移动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的影响,选择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的4个代表性处理(CK、NPK、MNPK、M)调查其土壤容重、水分、孔隙度和三相比等指标。结果表明:原状冻土搬迁的扰动对土壤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其对表层0~20cm土层的影响大于20~40cm土层土壤。不同处理间的横向比较,M、NPK、MNPK处理搬迁后0~20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均高于搬迁前;而20~40cm土层表现为搬迁后低于搬迁前,平均低11.8%;土壤孔隙度搬迁前后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3%~5.9%和0.6%~1.7%,搬迁后土壤孔隙度的变异系数比搬迁前有所降低。土壤三相率在搬迁后各处理0~20cm土层固相率普遍减少,20~40cm固相率增加、水分减少;土壤容重搬迁前及搬迁后的变异系数为1.7%~7.2%及1.5%~17.1%。CK处理搬迁前的田间持水量处于众多处理的最低水平,为28.7%,搬迁后为44.3%,其它处理搬迁后为35%~45%,以M和MNPK处理较高,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对水分的保蓄作用。土壤含水率搬迁前0~60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降低,搬迁后的土壤与当地的土壤能够较好地融合。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原状土壤搬迁 物理性质 三相率 土壤容重 孔隙度 田间持水量 土壤含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下茬大豆的影响

中国种业 2014

摘要:为了验证玉米秸秆还田对下茬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将玉米秸秆粉碎后进行还田,还田量分别为0%、30%、60%和100%,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秸秆还田能增加大豆产量,还能有效减少田间杂草数量和种类,但随着还田量的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贪青晚熟,产量降低。综合各项指标,本研究表明30%的秸秆覆盖还田为最好。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大豆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