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水稻育秧棚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上的综合利用

中国马铃薯 2014

摘要:在水稻移栽后,利用育秧棚进行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与常规垄作对比,研究马铃薯出苗、主要块茎性状和产量的差异。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晚,出苗率低,株高和茎粗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绿薯率较低,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增产率达13.96%。

关键词: 水稻育秧棚 综合利用 免耕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型定量评价技术研究——以东北地区马铃薯甲虫风险评估为例

植物检疫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马铃薯甲虫为例,探索建立不同分析方法所预测结果之间的定量评估技术,并以此明确马铃薯甲虫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适生范围和定殖风险。研究采用统一的环境数据、生物数据,分别利用GAM、Max Ent、GARP 3种模型对马铃薯甲虫在我国东北地区潜在分布风险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GAM模型在本文设定数据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预测正确性,其最优模型AUC达到0.87。由本研究过程可见,模型的选择首先应当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对模型在不同数据条件下表现出的性能进行考查,并对采用的分析结果保持足够的谨慎,在认识到模型可能存在局限的情况下有限度的接受和使用预测结果。

关键词: 风险分析 模型评估 综合评判 马铃薯甲虫 GAM Max Ent GAR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与防治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es Lchinohe)又名大豆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一直是世界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该病于19世纪80年代首先在中国和日本发现。1954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发现了该病。2002年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病危害,美国大豆产量损失360万kg,约合7.84亿美元[1]。事实上,巴西每年有数百万公顷大豆遭受大豆胞囊线虫危害[2]。我国自20世纪8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俄罗斯高效大豆根瘤菌肥对大豆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大豆高效根瘤菌配制的菌肥GF1、GF2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在大豆上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根瘤菌肥后,单株鲜重、根瘤数、株根瘤鲜重都有增加的趋势,在生育后期百粒重增加,增产幅度均达13%以上,其中以根瘤菌肥GF2处理应用效果最好。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核酸性离子液体催化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中国油脂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成了5种新型咪唑类和吡啶类双核酸性离子液体,并考察了其催化餐饮废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性能。实验表明,咪唑类双核酸性离子液体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其中[MIM]2C3[HSO4]2催化活性最好。在以[MIM]2C3[HSO4]2为催化剂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双核酸性离子液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醇油摩尔比45∶1、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2 h和催化剂用量为餐饮废油质量8%的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5.8%,并且该双核酸性离子液体的稳定性良好,循环使用6次后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双核酸性离子液体 酯交换 餐饮废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穗型品种粒重和结实率在穗上不同粒位的分布差异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穗型品种米质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了3个直立穗型和3个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两种不同穗型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和结实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和弯曲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差异明显,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粒重和结实率高低没有较大联系,因品种而异。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粒重和结实率高低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不同部位间籽粒相比,粒重和结实率基本都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不同枝梗间相比表现为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同一枝梗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一次枝梗上6个粒位籽粒的粒重和结实率基本以第4、5、6粒位较高,第2粒位最低,二次枝梗上3个粒位以第1粒位最高,第2粒位最低。一次和二次枝梗与上部、中部和下部枝梗这两类粒位之间的互作对粒重有显著影响。直立穗型品种单一稻穗不同粒位间粒重和结实率的变异大于弯曲穗型品种。

关键词: 粳稻 穗型 粒位 粒重 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宁南霉素制剂对大豆品种黑农63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了探索新型杀菌剂对大豆的增产效果及田间最佳施用量,以黑农63为试材,研究了8%宁南霉素制剂对大豆品种黑农63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全生育期喷施2次8%宁南霉素300mL·hm-2效果最好,产量最高,为4 939.20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8.31%,增收1 847.25元·hm-2。比对照药剂增产3.31%~5.88%,增收924.00~1 481.40元·hm-2。

关键词: 宁南霉素 大豆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阿肯色州大豆科研及生产概况

大豆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到美国阿肯色大学进行了访问学习,为使国内大豆科研人员充分了解阿肯色州的大豆科研与生产状况,主要从其大豆种植情况和产量、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科研目标及研究概况及其区域试验和商业化试验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便从中吸取经验,得到启发。

关键词: 阿肯色州 大豆 科研及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婴幼儿米粉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经济研究导刊 2014

摘要:近年来,婴幼儿米粉行业发展迅速,产品种类和产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存在产品质量及营养卫生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综述了我国婴幼儿米粉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婴幼儿米粉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婴幼儿米粉的发展对策,为婴幼儿米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婴幼儿米粉 市场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业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二象对偶理论与系统演化的视角

科技与经济 2014

摘要: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的时空演化特征,运用二象对偶理论将产业创新系统视为由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二象子系统构成的具备完全时空意义的动态系统。其中,前者是客观实在的物质子系统,后者则是由该物质子系统所映射的属性构成的虚像子系统。从这一新视角,研究产业创新系统演化的本质,重新界定产业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产业创新系统二象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

关键词: 产业创新系统 协调发展 演化 二象对偶理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