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庆棚室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促进大庆棚室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由大庆市专家委员会牵头,相关涉农院所和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采取走访、问卷、座谈、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大庆棚室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经过3a的快速发展,大庆在棚室建设、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冬淡季果蔬自给率明显提高,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存在着因棚室规模发展过快造成的空置、有效利用率低,棚室经济高效性尚未显现,中介服务作用相对较弱,品牌不足,产后服务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大庆市棚室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把棚室经济作为强势产业加以培育,实现生产科技化、管理系统化和经营规模化,以保证棚室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寒地果树省力化栽培技术
《北方果树 》 2014
摘要:近些年,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熟练掌握生产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果农资源日益匮乏,劳动投入高而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已成为制约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黑龙江省果树生产受"五年一小冻,十年一大冻"的影响,发展迟缓。因此,研究果树早结果、早丰产及省力化栽培,提高果园早期效益十分必要。现将几项关键技术简介如下。1建园本着"打好基础,省时省力"的原则,充分利用果园机械完成挖掘栽植沟、栽植穴,改良土壤,施足底肥等


莠去津对糜子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莠去津是农田广泛应用的内吸性高效除草剂,通过研究莠去津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其在糜子上的安全性及适宜的施用剂量。在糜子播后苗前、1~2叶期、3~4叶期、5~6叶期等4个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莠去津,对处理后糜子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后土壤封闭对糜子生长影响最小的浓度是1 700~2 080g a.i/hm2。在苗期的3个处理时期,3~4叶期处理对糜子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小,1~2叶期次之,5~6叶期最敏感,3~4叶期是苗期处理的适宜时期,适宜处理浓度为1 420~1 700g a.i/hm2。不同浓度莠去津在不同时期对不同性状影响程度分析表明,蒸腾速率反应最为敏感,其次是鲜重,叶绿素含量和株高则相对迟钝,因此,蒸腾速率和鲜重可考虑作为糜子试验莠去津敏感性的测定指标。
大豆新品种合交02-69及推广情况
《中国农技推广 》 2014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量逐年加大,需进口大量的大豆产品以满足需求,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6 340万t,进口大豆已占国内供给总量80%以上。为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研究所以高产、抗病、优质为育种目标,开展了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并且取得了新进展,培育出大豆新品种合交02-69。该品种大


外源肌醇对玉米耐盐性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探究玉米的抗逆性,以玉米品种龙作2号为材料,采用生理指标检测的方法,通过比较叶绿素、丙二醛和脯氨酸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外源肌醇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24、48h时,T3组(NaCl+肌醇)的叶绿素含量与T2组(NaCl)的相比分别上升了10.32%、29.2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盐胁迫48、72h时,T3组的丙二醛含量与T2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1.21%、38.8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盐胁迫24、48、72h时,T3组的脯氨酸含量与T2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5.00%、47.46%、35.10%,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施加外源肌醇能够提高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增强幼苗对盐渍环境的抵抗能力,缓解盐害。


低度沙棘酒配制工艺研究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 2014
摘要:本试验主要研究低度沙棘酒配制的最佳调制工艺。对主要因素基酒用量、沙棘清汁用量、香料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采用L18(37)正交试验全面考查酒精度、基酒用量、糖用量、沙棘清汁、高粱香精、清香型香精、乙基麦芽酚等因素对酒质感官质量影响,获得最佳配方是:酒精度38%、酒基35%、沙棘清汁16%、冰糖4%、清香型香精0.015%、高粱香精0.015%、乙基麦芽酚0.013%,质量指标达到企业标准优级要求。


大豆品种Maple Arrow耐菌核病生化机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世界公认的菌核病抗性品种Maple Arrow以及感病品种合丰25为材料,在大豆V1期进行活体接种,比较不同抗感材料在接种核盘菌后的72h内6个时间点的菌丝扩展速度和4种生化酶活性,旨在明确Maple Arrow抗菌核病的生化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在侵染后0~72h对病原菌的抗性差异明显,接种前期病原菌在Maple Arrow叶片上的扩展速度明显低于合丰25。接种后期,Maple Arrow叶片病健交界明显,菌丝体周围寄主组织结构保持相对完整;合丰25叶片布满菌丝体,叶片结构崩溃。动态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在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接种后24h Maple Arrow的PPO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48h Maple Arrow的POD和PAL的活性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合丰25。由此得出结论,抗病品种Maple Arrow的保护酶系统对核盘菌侵染的响应比感病品种合丰25更为活跃,四种保护酶中的PPO、POD和PAL是两种抗性差异的关键因子,其中PPO主要作用于感染前期,POD和PAL主要作用于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