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农业技术推广保障体系探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从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政策保障3个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农技推广保障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 保障体系 制度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酒中苹果酸乳酸发酵优良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获得高耐受二氧化硫的枇杷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菌,为果酒生物降酸提供优良乳酸菌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自然发酵的枇杷酒中分离乳酸菌,并通过耐受性试验筛选优良的MLF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法对目标菌进行鉴定。结果及结论:R23和R35分别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 illus plantarum R23)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 illus casei R35);R23与R35均具有MLF能力,且可耐受120mg/L的总SO2浓度,是2株优良的枇杷酒MLF菌。

关键词: 枇杷酒 苹果酸乳酸发酵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丹桂’品种为鲜叶原料,采用自然环境和空调环境2种做青方式,按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研究‘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干物质含量自然环境下为94.72%~97.04%,空调环境下为94.84%~96.80%,成品茶中干物质含量比鲜叶中略低;茶多酚总量空调环境做青低于自然环境做青,自然环境下为29.27%~31.56%,空调环境下为27.92%~31.3%,且成品茶比鲜叶含量低;氨基酸含量自然环境下为1.90%~2.24%,空调环境下为1.95%~2.32%,成品茶比鲜叶高;咖啡碱含量空调环境下为2.23%~2.37%,自然环境下较空调环境下大,其含量为2.32%~2.66%。自然环境下和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差别不明显;茶多酚总量差别较明显,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茶多酚总量和酚氨值比自然环境下的低。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 丹桂 乌龙茶 做青环境 生化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鱼粉标准中二项指标的探讨

福建分析测试 201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鱼粉经过生物方法处理后,检测其挥发性盐基氮(VBN)和酸价的含量明显超过鱼粉标准中规定的限量。2003年实施的鱼粉标准已经不适用目前所有的鱼粉产品,且阻碍了企业研究、推广和运用新型高效产品,所以建议将鱼粉标准进行修订与完善。

关键词: 鱼粉 VBN 酸价 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以枇杷汁为原料,以乳酸发酵风味为主要评判指标,采用纯种控温发酵技术,筛选枇杷果汁乳酸发酵的优良乳酸菌,并研究其发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枇杷果汁乳酸发酵的最适菌株为植物乳杆菌R23,其次为干酪乳杆菌R35,且2者发酵风格各具特色。发酵温度低于30℃时,菌细胞生长有较长的稳定期。枇杷果汁发酵过程中,总酸先降后升,酸代谢增减速率与发酵温度呈正相关。植物乳杆菌R23最适发酵温度25~30℃,发酵时间2~3 d。原果酸含量对发酵风味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枇杷 乳酸发酵 风味 发酵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Oryzalin诱变西瓜四倍体及倍性鉴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个二倍体西瓜自交系为实验材料,研究除草剂Oryzalin不同滴苗浓度(30,40,50,60 mg/L)和不同处理时间(1,2,4,6 d)对西瓜四倍体的诱变效果,同时进行变异植株的外部形态和气孔观察及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以50 mg/L浓度,2 d滴苗处理诱变效果最佳,两个材料四倍体诱变率分别达到15.63%和17.19%。其变异植株通过染色体计数法鉴定得出染色体数为44,确定为四倍体植株,植株表现为叶片钝圆而厚,叶色深绿,叶缘多锯齿,花瓣颜色深黄,花瓣增宽、增厚;叶片气孔密度明显减小,保卫细胞体积增大。Oryzalin对不同基因型的四倍体诱变效果具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 西瓜 Oryzalin 四倍体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水稻叶色白转绿光温敏核不育突变体的育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叶色白化转绿光温敏核不育突变系的育种应用价值,笔者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具有白化转绿特性的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突变体可分为3种类型:白化转浅绿类型(21W4)、白化转绿类型(21W7、21W9和21W13)和白化转黄绿类型(21W1和21W10)。21W1的叶色变化特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21W4、21W7、21W9、21W10和21W13的叶色变化特性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6个突变体在穗长、倒二叶、有效穗、播始历期、颖花宽、柱头单边外露率和柱头总外露率方面与对照品种‘SE21S’有所差异,但它们均保持了‘SE21S’的育性转换特性。突变体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株高生长动态,产量构成因素依不同的突变系而表现不同,其中21W1、21W4、21W9和21W10的杂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有较好的育种利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 光温敏核不育突变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杂交水稻两优航2号高产制种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11

摘要:优质杂交水稻两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两系不育系SE21S与自选恢复系航2号配组而成的,具有米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两优航2号亲本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关键词: 优质 杂交水稻 两优航2号 高产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岩咸酥花生加工工艺与专用型品种标准的商榷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阐述了龙岩咸酥花生加工的工艺流程和条件;通过对龙岩咸酥花生产品质量的综合分析,参考我国输日盐水速冻花生和台湾省加工专用型花生品种的标准,从感观、品质、产量与抗逆性等方面提出了龙岩咸酥花生加工专用型品种的具体指标。

关键词: 龙岩咸酥花生 加工工艺 品种 专用型 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峡两岸农村转型基础比较:从台湾看大陆新农村建设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大陆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台湾建设"富丽农村"在起点的基础有30~50年的差距。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大陆新农村建设面临农业生产转型与农村社会转型的多重任务。在现阶段发展水平上,大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尽快从发展生产优先转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转型优先。急需加强的工作依次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加快转移农村人口,推进规模经营。并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的支持。

关键词: 大陆 台湾 农村建设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