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添加绿汁发酵液和四蚁酸铵对饲用甜高粱青贮品质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2
摘要:为探讨绿汁发酵液、四蚁酸铵及绿汁发酵液+四蚁酸铵对"大力士"饲用甜高粱青贮品质的影响,以"大力士"饲用甜高粱全株为青贮原料,设对照、绿汁发酵液、四蚁酸铵和绿汁发酵液+四蚁酸铵4个处理,常温下贮存60d后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与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添加绿汁发酵液、四蚁酸铵及绿汁发酵液+四蚁酸铵,均可显著降低"大力士"饲用甜高粱青贮饲料的pH和气体损失率(P<0.05),提高干物质回收率、粗蛋白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表明添加绿汁发酵液、四蚁酸铵及绿汁发酵液+四蚁酸铵均可显著改善"大力士"饲用甜高粱的青贮品质。
关键词: “大力士”饲用甜高粱 青贮 绿汁发酵液 四蚁酸铵 青贮品质


葡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生物技术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影响葡萄I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因素(dNTP、Taq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在3个浓度水平上进行试验,并通过直观分析初步确定其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dNTP、Taq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等因素或条件对葡萄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水平。最终建立了葡萄ISSR-PCR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dNTP浓度0.2 mmol/L,TaqDNA聚合酶的用量0.5 U,引物浓度0.4mmol/L,DNA模板用量40 ng。反应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2℃退火1 min,72℃延伸1 min 30 s,40次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10℃保存。
关键词: 葡萄ISSR-PCR 正交设计 单因素试验 反应体系


水稻日本晴IPA1 cDNA的克隆及植物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采用RT-PCR技术,从水稻日本晴中扩增获得了理想株型基因IPA1(Ideal Plant Architecture,IPA)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目的片段长为1 257bp,包含完整的CDS,共编码418个氨基酸,预测表明该蛋白分子质量为42.51kD,理论等电点为9.37。将该片段连接至载体pHI,通过SmaI、SacI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HI-IPA1植物过表达载体,并将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为进一步进行籼稻理想株型基因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南方红壤丘陵水土流失防控与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及其应用(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目的]构建南方红壤丘陵水土流失防控与循环农业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国南方红壤山地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长期治理却收效不显著的原因,提出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区综合防控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模式的关键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服务功能和固碳增汇效果。[结果]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区综合防控的基本思路即:将水土流失防治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构建"果(茶)-草-畜-沼"水土流失综合防控的循环农业模式;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在南方丘陵区建立循环农业模式以防控水土流失效果显著,能同时满足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南方红壤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保护性开发的有效模式,可带动山区生态恢复与乡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水土流失防控 综合生产力 能值分析 固碳增汇


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混合态氮对3个栽培大豆品种花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增加3个大豆品种功能叶片NR活性效果最好,其次是混合态氮,NO3--N效果较差;三种形态的氮素均能明显提高3个大豆品种功能叶片GS活性;在三种形态氮素诱导下,3个大豆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与其功能叶片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520*和0.550*);追施氮素对低蛋白大豆品种功能叶片NR、GS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把大豆花荚期叶片NR和GS的活性作为高蛋白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之一。


蚕豆芽苗菜左旋多巴(L-Dopa)含量变化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采用HPLC法比较了32份蚕豆种质的L-Dopa含量差异,比较了3个蚕豆品种发芽、出苗过程中蚕豆芽、苗L-Dopa含量的变化,出苗过程3个品种蚕豆苗不同部位L-Dopa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干燥方式对蚕豆苗L-Dop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2份蚕豆种质蚕豆苗中L-Dopa含量变化为4.39%~7.64%,含量最高种质是含量最低种质的1.74倍;3个蚕豆品种在发芽过程中L-Dopa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出苗过程中蚕豆苗L-Dop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个品种蚕豆苗不同部位的L-Dopa含量均表现为苗>根>子叶;60℃烘干的蚕豆苗L-Dopa仅为100℃时的55.36%,显示低温烘干会显著降低蚕豆苗L-Dopa含量。


5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龟纹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测定5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龟纹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效应,在龙眼角颊木虱同一猎物密度条件下,亚致死剂量处理的龟纹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其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构没有改变,均属于HollingⅡ型,只是功能反应模型参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捕食者对猎物的瞬间攻击率a下降,处理时间Th延长,最大理论捕食量下降。结果表明: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对龟纹瓢虫的捕食作用存在明显的不良影响,5种杀虫剂中以吡虫啉对龟纹瓢虫的捕食作用影响最小,氰戊菊酯的影响程度最大。


戴云山羊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家畜生态学报 》 2012
摘要:戴云山羊是福建省优良的地方品种,由于近年来忽视了选育保种工作,群体数量逐渐减少,有濒临灭绝的危险。通过建立戴云山羊品种保护区,建立保种群和选育核心群,培育戴云山羊肉用新品系,加强高新技术在保种工作中的应用,组织开展商品肉羊生产,提高肉羊开发利用水平,树立戴云山黑羊品牌等措施进行戴云山羊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