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酶法辅助提取金柑皮总黄酮的工艺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技术进行金柑皮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以NaNO2-Al(NO3)3-NaOH可见光分光光度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选用单因素试验探索料液比、温度、乙醇浓度、酶量和提取时间对金柑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效果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酶用量>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是70%,料液比1:35,酶用量75U/mL、温度50℃,提取时间100min,黄酮得率为1.39%,平均回收率103%。


7种红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与ISSR分子标记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通过杂交育种育出3个杂交萍品系MMC3-3、MMC5-1、MMC1-7,采用生物学特性观测和ISSR标记方法对杂交红萍和亲本进行鉴定,验证3个杂交萍品系与亲本的同源性和区别,结果表明,3个杂交红萍与亲本在基因型上已经发生分离,其中MMC3-3较耐热,而MMC5-1、MMC1-7较耐寒。I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MMC3-3、MMC1-7和MMC5-1与亲本之间存在差异,且3个品系之间也存在差异,为杂交后代。经过聚类分析可知,MMC3-3与亲本3001遗传距离较近,MMC1-7与MMC5-1遗传距离较近。


福建省主要杨桃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果树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技术对17份杨桃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80条RAPD带,其中77条为多态性带,平均多态位点5.92条,多态率达97.19%,表明杨桃遗传多样性的复杂性。利用UPGMA构建了杨桃的亲缘关系树状图,遗传距离为0~2.160 93,当λ=2.08时,17份杨桃品种可以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中的杨桃品种基本都属于甜杨桃品种,第Ⅱ类群中的杨桃品种既包含了甜杨桃也包含了酸杨桃品种,第Ⅲ类群中则只包含了云霄3号一个品种。
关键词: 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L.) RAPD 遗传多样性


水稻根系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模拟模型研究
《土壤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量研究水稻一个生长周期的氮磷钾吸收特性,开展水培和土培盆栽试验。结果表明,7个水稻品种的30个模拟模型中,有29个模型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说明提出的模拟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养分吸收动态。由模拟模型分析可得到水稻根系养分吸收常数、最大养分吸收速率和最大养分吸收量及其出现的时间等养分吸收特征参数。根系养分吸收常数平均值是K>N>P;不同品种间根系钾吸收常数有较大差异,氮和磷的差异则较小。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和最大吸收量及其出现时间的计算结果表明,水稻氮钾吸收过程基本同步,磷则稍晚。土培试验表明,平衡施肥明显提高水稻根系养分吸收常数、氮磷钾的最大吸收速率和最大吸收量,显著提高根系对氮磷钾的吸收能力。


圆果黄麻成熟叶片总DNA提取及SRAP扩增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圆果黄麻成熟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对DNA进行电泳检测、含量测定和SRAP分析,并对黄麻SRAP-PCR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能够提取高质量的DNA,DNA纯度和完整性都较好,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260 nm/D280 nm均在1.7-1.9之间,无降解现象,蛋白质、多糖类等去除彻底.所建立的SRAP最佳反应体系(25μL)中5种成分的适宜浓度及用量分别为:Taq DNA聚合酶1.75 U,Mg2+3.0 mmol.L-1,dNTPs 0.16 mmol.L-1,引物0.51μmol.L-1,模板DNA 80-120 ng.


植物乳杆菌R23在枇杷酒中生长及苹果酸乳酸发酵特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植物乳杆菌R23菌剂的研发及其在果酒生物降酸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LH16为培养基,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培养,测定生物量,确定最适生长条件;以枇杷酒为基酒,研究R23在酒中消长规律和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特性。结果与结论:植物乳杆菌R23的最适温度30℃、pH6.0。植物乳杆菌在酒中的生长总体呈下降趋势,生长曲线的下降趋势与接种量、总二氧化硫浓度、酒精度及发酵温度呈正效应,pH值呈负效应,完成MLF后菌量下降速率加快。当接种量为108cfu/mL,总二氧化硫≤70mg/L,酒精度≤12.7%(体积分数)时,可MLF彻底;当pH值≤3.3时,MLF无法完成。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R23 枇杷酒 苹果酸乳酸发酵 生长条件 发酵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