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竹黄子座形成及菌丝体发酵产生竹红菌素A的基本营养条件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碳、氮源对竹黄子座形成过程和无性菌丝体发酵产生竹红菌素A的影响,对野生竹黄生长季节子座生长部位与非生长部位的碳、氮源含量差异,以及竹黄菌丝体发酵产生竹红菌素A对碳、氮源的不同需要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竹黄生长部位能提供丰富氮源可能是其组织特异性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碳源浓度有利于提高菌丝体生物量,但不能提高竹红菌素A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使用有机氮源能获得更好的菌丝体生长,但无机氮源NH4NO3和(NH4)2SO4对提高菌丝体重及竹红菌素A含量有更好的贡献。

关键词: 竹黄 子座 菌丝体发酵 营养条件 碳源 氮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抗性家蚕新品种贵蚕9号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选育高抗性家蚕新品种,为贵州省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育种目标,选择13个二化性带多化性血统的家蚕纯种材料,经2年5代人工高温多湿逆境定向培育改良,同时组配多对杂交组合,在人工高温多湿逆境条件下比较试验,选育出了贵蚕9号。[结果]经2年3次室内鉴定,贵蚕9号的4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种两广二号高4.23%和5.45%,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比对照高4.54%、5.60%和0.24%。经3县2个蚕期区域试验,克蚁收茧量比对照高6.78%,克蚁产值比对照高6.54%。经3县1个蚕期生产试验,克蚁收茧量比对照高5.71%,克蚁产值比对照高2.97%。经茧丝质检测,贵蚕8号粒茧丝长900.0 m,比对照长3.57%;解舒丝长759.7 m,比对照长4.43%;解舒率和出丝率分别为84.5%和44.1%,比对照分别提高了0.8和0.9个百分点;茧丝纤度比对照低0.1 D;洁净和清洁与对照一致,均为100分。[结论]贵蚕9号适宜贵州南部地区高温多湿条件下饲养。

关键词: 贵蚕9号 抗逆性 抗病性 家蚕 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阳市奶牛小区奶牛繁殖性能调查

畜牧与兽医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就贵阳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某奶牛小区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养殖小区2007—2009年的平均年受胎率为83.0%,产犊间隔时间为(427.00±3.36)d,产后子宫复旧时间为(39.94±1.72)d;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及死胎的发病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且该奶牛养殖小区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及肢蹄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该小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奶牛小区 繁殖性能 贵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肪自动测定仪法与国标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比较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

摘要:目的:比较脂肪自动测定仪法与国标的传统索氏抽提法检测油菜籽含油量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有无差异,以达到简化操作、节省时间的目的。方法:首先研究脂肪自动测定仪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合适检测条件;选取10份样品分别用脂肪自动测定仪与国标法进行检测。结论:脂肪自动测定仪法检测油菜籽含油量结果和国标传统索氏抽提法无差异,与国标法相比,大大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脂肪自动测定仪 索氏抽提 油菜籽 含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引进干辣椒新品种在遵义地区的适应性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遵义地区栽培的干椒品种,对引进的5个干辣椒品种进行了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理想单身2号和单身.理想综合评价最好,理想单生2号的干椒产量为250.28 kg/667m2,增产106.16%,病毒病、疫病抗性中等,抗倒性、抗旱性和耐渍性强;单生.理想的产量为215.94 kg/667m2,增产77.87%,病毒病抗性好,疫病抗性中等,抗倒性、抗旱性和耐渍性强。这2个品种可在遵义地区进一步推广试验。

关键词: 干辣椒 新品种 引种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热带豆科饲用灌木在贵州南部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引进7个豆科饲用灌木在贵州南部地区进行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南部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的有多花木蓝、羽叶决明、木豆、猪屎豆和云南羊蹄甲等5个品种;抗旱、耐瘠薄、鲜干草产量、种子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多花木蓝(年均鲜干产量为54.24 t/hm2和16.49 t/hm2,种子产量为2 430.04 kg/hm2)、羽叶决明(年均鲜干产量为31.54 t/hm2和6.47 t/hm2,种子产量为1 727.53 kg/hm2)、木豆(年均鲜干产量为15.44 t/hm2和4.90 t/hm2,种子产量为2 345.89 kg/hm2),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6.77%~26.07%,是贵州南部地区值得推广利用的优良豆科饲用灌木。

关键词: 热带 豆科饲用灌木 贵州南部地区 生态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椒新品种黔辣6号和黔辣7号生产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摘要:以遵椒2号作对照,对黔辣6号和黔辣7号2个辣椒新品种开展了田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黔辣6号和黔辣7号2个品种的分枝能力较强、耐旱和耐渍,田间抗病能力也较强;干椒产量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24.12%和35.48%。

关键词: 辣椒 黔辣6号 黔辣7号 生产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配合力恢复系R894的选育及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选育强优势的水稻新恢复系,利用生产上强优势恢复系明恢86与蜀恢527杂交,经多年异地选择,逐步聚合双亲优势基因,选育出水稻新恢复系R894。该恢复系具有大穗大粒、耐冷性强、恢复力强、花粉量大、配合力高等特点。以该恢复系为父本与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自育不育系G98A组配的杂交稻组合奇优894于2008年6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恢复系 R894 选育 杂交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提高茶叶采摘质量,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和东南茶场进行机械采摘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宗茶生产过程中,不同采摘方式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永兴茶区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东南茶场夏秋茶生产的采摘间隔期为15~18 d,不同时间气候条件差异大,尤其是日照时数、湿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使相同间隔期内采下的芽叶质量相差甚大,确定采摘适期应考虑这几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茶园营养水平对原料质量影响大,适当提高目前湄潭茶区施肥量,改进施肥方法,对获优质机采原料有好的保证。

关键词: 茶叶 机械采摘 营养 采摘适期 采摘间隔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分解“牛粪+秸秆”发酵剂对蚯蚓产量的影响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1

摘要:最近几年,贵阳周边县市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发展迅猛,随着奶牛养殖高度集中,奶牛场产生的数量巨大的奶牛粪便,远远超过养殖场周边土地的吸纳能力,从而对周边的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