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乳酸乳球菌电转化方法的优化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乳酸菌转化效率不高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为建立乳酸乳球菌的高效电转化方法,主要从电压、电阻、细菌生长时期及电击缓冲液等影响电转化的因素入手,根据每微克DNA获得的转化子的多少,评价乳酸乳球菌的电转化效率。结果显示:当电压为2.0 kV、电阻为400Ω、细菌处于对数生长中期、电击缓冲液为磷酸缓冲液时,电击乳酸乳球菌MG1363的转化效率最高,为1 300个/μg。表明通过优化电转化参数,可以提高乳酸乳球菌的转化效率,为拓展乳酸乳球菌的应用范围奠定基础。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电转化 电压/电阻 生长时期 电击缓冲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鼻支原体3种核酸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猪鼻支原体(Mhr)核酸检测方法的优越性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本实验比较了常规PCR、套式PCR和荧光定量PCR 3种方法的敏感性,并进行了临床样品的检测。常规PCR敏感性为104拷贝/μL,套式PCR和荧光定量PCR敏感性均为10拷贝/μL;对74份肺组织、36份气溶胶、99份鼻拭子和47份气管支气管灌洗液样品进行检测,常规PCR、套式PCR、荧光定量PCR检出率分别为18.0%(46/256)、53.9%(138/256)和55.1%(141/256)。常规PCR与套式PCR、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1),而套式PCR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套式PCR敏感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荧光定量PCR敏感性高,最具有实验室诊断价值,但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常规PCR方法敏感性稍低,可能造成漏检,但易于操作,对条件简单的基层实验室仍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检测临床样品时,推荐采用套式PCR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可以提高Mhr的检出率。
关键词: 猪鼻支原体 常规PCR 套式PCR 荧光定量PCR 临床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对泡椒凤爪在货架期中的营养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辐照处理对泡椒凤爪货架期中的营养品质的影响。以软包装泡椒凤爪为原料,经最高剂量为2~10kGy的电子束辐照处理,0~10℃条件下贮藏1个月后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泡椒凤爪中菌落总数、霉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辐照后样品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维生素A、E和B3的含量增加;辐照剂量达到4kGy后,样品中氨基酸总量上升;总酸含量因辐照处理有所降低,胆固醇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辐照处理有利于改善泡椒凤爪在货架期中的营养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不同地力条件下苏薯8号的养分吸收与氮肥推荐研究
《土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地力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和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苏薯8号的生物量、产量、增产量、养分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均为高地力高于低地力;在两个地力条件下,苏薯8号的藤蔓鲜重随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大,而薯块鲜重和薯蔓比则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产量、增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而农学效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低地力条件下生产100 kg薯干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为5.46 kg,比例为N∶P2O5∶K2O=1.00∶0.32∶1.03,高地力条件下生产100 kg薯干氮磷钾吸收总量为7.09 kg,比例为N∶P2O5∶K2O=1.00∶0.43∶1.39;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低地力土壤推荐施氮量为N 95~110 kg/hm2,高地力土壤推荐施氮量为N 110~120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番茄新品种金陵美玉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金陵美玉樱桃番茄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品种,具有丰产、稳产、优质等特点。详细介绍了金陵美玉樱桃番茄的特征特性及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高温油脂中叶黄素的热降解动力学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HPLC法监测叶黄素在高温油脂中的变化,进而了解叶黄素的降解规律,以期为改善油炸食品加工、油脂精炼工艺和开发含叶黄素的功能性食用油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该方法采用C30-HPLC-DAD监测叶黄素分别在130、150、170、190℃大豆油和棕榈油中的保留率变化,计算出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叶黄素在大豆油和棕榈油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任一组来说,温度越高,热处理时间越长,则全反式叶黄素及其顺式异构体在油脂中的浓度越小;在同一温度时,与棕榈油相比,它们在大豆油中的残存量相对较大,但在190℃时,在两种油脂中的降解反应都很剧烈;在同一温度下的同种油脂中,各顺式异构体的降解速率常数大于全反式叶黄素,13-顺式/13’-顺式叶黄素比9-顺式/9’-顺式叶黄素更易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施用对韭菜和小青菜吸收富集二嗪磷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生物质炭施用对韭菜和小青菜吸收富集根部施用的5%二嗪磷颗粒剂的影响,在韭菜和小青菜移栽前2周基施生物质炭,分别于移栽后1 d和21 d进行高(0.100 g/kg)低(0.025 mg/kg)2个剂量根部施药处理,移栽后50 d采收,测定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植物根部吸收而导致地上部的污染,而土壤施用生物质炭抑制了农药的吸收。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含量越高,植株中农药残留越低。当土壤施用生物质炭量分别为0.1%、0.5%和1.0%时,高剂量农药处理组(0.100 g/kg),韭菜叶中农药残留量依次为3.16 mg/kg、2.19 mg/kg和1.84 mg/kg,小青菜叶中残留量分别为4.79 mg/kg、3.45 mg/kg和2.63 mg/kg。相对于韭菜而言,小青菜更容易从土壤中吸收富集二嗪磷,土壤施用农药量为0.100 g/kg时,韭菜和小青菜植株从不添加生物质炭土壤中吸收富集农药量分别为5.19 mg/kg和5.99 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d胁迫对大豆幼苗异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Cd胁迫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分析了Cd胁迫下大豆叶片和根系中异黄酮的积累情况,并通过定量PCR方法分析了根系在100μmol/L CdCl2处理不同时间下异黄酮合成途径中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叶片中的异黄酮含量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根系中异黄酮含量在100μmol/L CdCl2处理5 d时显著上升;100μmol/L CdCl2处理24 h时,IFS2(异黄酮合酶)、PAL(苯丙氨酸裂解酶)、C4H(肉桂酸-4-羧化酶)、4CL(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CHS(查尔酮合成酶)、CHI(查尔酮异构酶)和CHR(查尔酮还原酶)的表达量明显上升,并与根系中异黄酮含量的积累呈现一致的趋势,表明Cd胁迫下大豆可以通过提高异黄酮合成相关酶的表达来促进异黄酮的积累从而应对Cd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