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648条记录
莴笋炭疽病病原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2018年7-8月,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种植的莴笋大面积发生炭疽病,约40%的地块发病,绝收面积达10%.[目的]明确莴笋炭疽病的病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Koch's法则明确分出病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形态特征一致的真菌菌株3株.在PDA平板上20°C培养7 d,病菌分生孢子无色,单隔,梭形,(10.44-19.40)μm*(2.61-4.48)μm.代表性菌株Lett-11接种莴笋离体叶片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Lett-11 (GenBank登录号MK252097)的r DNA-ITS序列与莴苣盘二孢菌Marssonina panattoniana strain CBS 163.25 (GenBank登录号MH854831.1)的序列相似性达99%.[结论]引起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莴苣盘二孢菌Mar. panattoniana [Synonymy:Microdochium panattonianum],这是莴苣盘二孢菌引起莴笋炭疽病在甘肃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莴笋 炭疽病 莴苣盘二孢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冬小麦抗条锈菌CYR34育种策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省冬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本文结合近年来甘肃省小麦条锈菌CYR34消长动态及致病性特点、冬小麦抗条锈育种研究现状与进展,提出了后CYR34时期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应用的思路,以期为持续控制甘肃省小麦条锈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冬小麦 抗病育种 条锈病 思考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陇东南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病分布和发生程度,采用Z字形取样法,对甘肃省陇东南地区9个县(区)37个乡镇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和分布进行调查,并根据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比对鉴定线虫种类。共采集土样411份,陇东地区大豆孢囊线虫检出率为87.2%,其中镇原、西峰、正宁、华池和环县的检出率最高,达100%,镇原孢囊发生量最大,平均孢囊数为11.4个/100 g土;陇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检出率为63.7%,成县和徽县分别为64.0%、63.0%,平均孢囊数分别为0.9和1.2个/100 g土。经形态学特征观测和rDNA-ITS序列比对,甘肃省陇东南采集到的孢囊线虫均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病 分布 发生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犊牛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犊牛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了80头新生荷斯坦犊牛,体重(41.31±2.23)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牛至精油组开食料中添加4.0 g/kg牛至精油,莫能菌素组开食料中添加3.6 g/kg莫能菌素,混合组开食料中添加4.0 g/kg牛至精油+3.6 g/kg莫能菌素,对照组开食料中不添加任何饲料添加剂。饲喂70 d后,从每组中选取体重相近的试验牛3头,采集12头犊牛的瘤胃液,检测瘤胃发酵参数,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瘤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莫能菌素组和混合组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门水平上,牛至精油组、莫能菌素组、混合组的瘤胃液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3)属水平上,牛至精油组、莫能菌素组和混合组的瘤胃液中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牛至精油组的瘤胃液中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中奥尔森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球菌属和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 <0.10);混合组的瘤胃液中梭菌属的相对丰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 <0.10)。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调节瘤胃微生物的菌群结构,提高犊牛瘤胃中蛋白质降解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产丁酸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可能避免或者缓冲莫能菌素对有益菌群的破坏。

关键词: 牛至精油 莫能菌素 荷斯坦犊牛 瘤胃发酵 菌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对旱地连作马铃薯土壤水分效应、微生物和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效益高和集约化种植致使甘肃马铃薯的连作障碍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克服连作障碍成为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主要关注的问题。在连续4年种植马铃薯的田地上设置施用恶霉灵、五氯硝基苯、哈茨木霉菌、土壤改良剂和对照(常规种植)5个处理的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量、产量、调查疫情,计算土壤贮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发病率、病情指数等,以期筛选出缓解当地马铃薯连作障碍有效措施。结果表明,恶霉灵和哈茨木霉菌处理耕作层土壤细菌与真菌比值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83.50%和331.24%;早疫病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80.33%和58.93%;晚疫病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62.74%和56.88%;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31.80%和27.15%;经济产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24.10%和22.25%。在马铃薯长期连作田使用土壤消毒剂恶霉灵和哈茨木霉菌,能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细菌和真菌比,使土壤微生物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减轻马铃薯病害,提高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马铃薯产量。

关键词: 连作 病害 土壤微生物 土壤水分效应 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3份燕麦种质田间抗蚜性和抗大麦黄矮病毒评价

草业科学 2019 CSCD

摘要: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导致的燕麦(Avena sativa)红叶病,是我国燕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不同燕麦种质材料对蚜虫和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水平,本研究于2015–2017年,用模糊识别法和目测法调查了33份燕麦资源在灌浆期自然感染蚜虫和BYDV的情况。通过计算蚜量比值和病害平均严重度,对其进行了抗蚜性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铃铛麦、青永久420、青永久119、白燕1号、农大360、MN10253、宁莜1号和重穗莜麦8份材料在3年间均对蚜虫表现抗性,占供试材料的24.24%。而Jim、MN11213和花晚6号3年间均一致表现感蚜,占供试材料的9.09%;参试材料中有10份均对BYDV表现抗性,包括铃铛麦、堵吉、农大360、青永久119、青永久260、青永久420、科燕1号、青永久31、宁莜1号和青永久9,占供试材料的30.3%。而定莜4号和Jim在3年间均一致表现感病,占供试材料的6.06%。33份供试材料中在3年间既抗蚜虫又抗BYDV的有铃铛麦、青永久119、青永久420、农大360和宁莜1号5份,是优异的病虫兼抗燕麦种质;Jim既感蚜又感BYDV。田间蚜量比值与BYDV病害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白燕15号作为离群材料,易被BYDV感染。本研究对燕麦种质资源抗蚜性和BYDV抗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抗性较强的燕麦种质,对燕麦的抗病虫育种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燕麦 抗蚜性 抗BYDV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豌豆-根瘤菌共生体对盐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接种根瘤菌对豌豆响应盐胁迫影响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耐盐性强的‘定豌8号’和耐盐性弱的‘陇豌6号’2个品种豌豆为植物材料,豌豆根瘤菌ACCC15657和ACCC15735以及苜蓿根瘤菌Ca66为3个根瘤菌材料,在轻度盐分胁迫(35 mmol/L NaCl)和重度盐分胁迫(105 mmol/L NaCl)下,研究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对豌豆植株株高、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接种根瘤菌对株高无明显影响,但ACCC15735对‘陇豌6号’鲜质量影响显著.‘定豌8号’接种根瘤菌后,耐盐性有所增强,轻度盐分胁迫下接种ACCC15735,SOD活性3个生长时期分别提高了116.59%、44.03%、28.16%;MDA含量在花期和结荚期分别降低了48.33%和57.55%,脯氨酸含量3个生长时期分别提高了21.71%、22.63%、18.55%;可溶性糖含量3个生长时期分别提高192.43%、132.93%、69.18%,重度胁迫下也得到相似结果.POD活性的变化与SOD相反,多数处理中SOD活性较强时,POD活性则较弱.尽管‘陇豌6号’接种根瘤菌也呈现一定的耐盐性,但较‘定豌8号’弱.【结论】豌豆接种根瘤菌后了耐盐性增强,以根瘤菌ACCC15735接种效果最好.

关键词: 豌豆 根瘤菌 共生体 盐胁迫 生理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湿度对黄芪根瘤象甲卵发育历期及孵化率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芪根瘤象甲Sitona simillimus为近年来在甘肃省黄芪上新发现的一种优势地下害虫,是引起黄芪麻口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该虫害在甘肃省黄芪主产区均有发生。国内外仅李建军等(2014)对黄芪根瘤象甲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自然界中,温湿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卵期是决定黄芪根瘤象甲种群后代生存的关键时期,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温湿度对黄芪根瘤象甲卵发育历期及孵化率的影响,以期为其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与有机肥或秸秆配施提高陇东旱塬黑垆土上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陇东旱塬长期施肥黑垆土上春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水肥效应与降水年型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不同降水年型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位于甘肃平凉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始于1979年,试验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N)、氮磷化肥配施(NP)、氮磷化肥配施秸秆(SNP)、单施有机肥(M)和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MNP)。调查了试验38年玉米和小麦产量,依据降水量将生育年划分为干旱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春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长期施肥的产量变化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肥料贡献率,降水利用率特征,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下产量、施肥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与N处理相比,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在干旱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分别增产89.8%~151%、108%~174%和52.1%~102%,春玉米分别增产56.3%~99.9%、81.3%~104%和105%~127%。年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影响较小,对春玉米影响较大。与N处理相比,三种降水年型下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和春玉米的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均显著提高,其中冬小麦在干旱年、丰水年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分别增加166%~198%、520%~654%和100%~164%、53.4%~105%,春玉米分别增加161%~218%、262%~289%和56.0%~99.2%、104%~125%。相同施肥处理下,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平水年和丰水年肥料贡献率分别较干旱年下降9.9%~23.3%和10.6%~23.3%,而春玉米丰水年较干旱年和平水年分别增加6.0%~25.0%和20.4%~27.7%。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平水年和丰水年水分利用率分别较干旱年下降2.2%~26.6%和22.3%~37.7%,而春玉米分别下降了41.9%~49.5%和10.9%~24.4%。回归分析表明,不论年降水量多寡,冬小麦和春玉米产量主要受施肥量和生育期降水影响。【结论】陇东旱塬不论年降水量多寡,氮磷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与单施氮肥相比,均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提高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及降水利用率。因此,氮磷配合的基础上配合秸秆或有机肥是保障该地区农田生产力可持续的有效措施。同时,不同降水年型应进一步优化施肥策略以获得更高产量。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降水年型 产量稳定性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肥料贡献率 降水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剂处理对小黑麦和黑麦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以无添加剂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了甲酸以及两种乳酸菌类青贮添加剂(Sila-Max,Sila-Mix)对小黑麦和黑麦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黑麦和黑麦青贮饲料的调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甲酸处理组的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营养品质最优;Sila-Max和Sila-Mix处理组的DMD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值和NH_3-N/T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均优于对照组,其中Sila-Max用量最少,发酵品质最优;青贮原料间小黑麦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均优于黑麦,更适于调制青贮饲料。综上,小黑麦添加甲酸调制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最优,小黑麦添加Sila-Max处理调制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最优。

关键词: 黑麦 小黑麦 青贮 甲酸 乳酸菌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