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桃硬枝扦插生根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桃硬枝扦插繁殖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不定根的形成,而不定根的形成受环境因子(光、温湿度、基质)以及外源激素、插穗生理生化性状以及扦插时间等诸多因素间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影响。桃的硬枝扦插技术还不够完善,探索其生根机理对于理解不定根形成以及调控扦插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桃硬枝扦插不定根形成所需环境、插穗生理生化(插穗激素、酶活性、养分等)和DNA分子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不易生根的桃硬枝扦插加速扦插生根速率和提高成活率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持,同时制定相应扦插生根策略。


有机物料对灌漠土结合态腐殖质及其组分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查明不同有机物料的土壤培肥效果,通过持续7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仅施化肥氮磷(NP)、70%NP+牛粪(NF)、70%NP+猪粪(ZF)、70%NP+鸡粪(JF)、70%NP+沼渣(ZZ)、70%NP+菌渣(JZ)和70%NP+污泥(WN)对灌漠土结合态腐殖质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物料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较对照(CK)和常规施肥(NP)均显著(P<0.05)增加,但增幅有差异,鸡粪和污泥处理增幅最高,其次为猪粪。牛粪、猪粪和污泥处理游离态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而猪粪、鸡粪、菌渣、沼渣和污泥处理结合态腐殖质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显著(P<0.05)增加。6种有机物料处理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胡敏酸(HA)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均显著(P<0.05)增加,而仅有菌渣对土壤松结态腐殖质影响不显著,但施菌渣和沼渣土壤稳结态腐殖质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显著增加(P<0.05)。施鸡粪、沼渣和污泥土壤紧结合态腐殖质和富里酸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显著增加(P<0.05),而胡敏素含量仅有牛粪和鸡粪处理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P<0.05)。综上,有机物料种类显著影响土壤游离态有机碳、结合态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结合形态及其组分,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猪粪、鸡粪和污泥的土壤培肥效果较好,而牛粪、菌渣和沼渣的效果略差。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结合态腐殖质 河西绿洲 灌漠土 土壤培肥


胡麻籽粒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排种试验验证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借助离散单元法优化胡麻机械化生产装备提供胡麻基本参数,该文对甘肃省普遍种植的定亚22号、陇亚10号、陇亚13号3种胡麻籽粒通过试验法测定了胡麻籽粒的基本物理参数(3个方向尺寸、质量密度、体积密度、泊松比、千粒重、含水率、弹性模量)和接触力学参数(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通过调整胡麻模型的滚动摩擦系数条件下形成的胡麻堆积角逼近胡麻实际堆积角方法,预测胡麻滚动摩擦系数。结果表明:定亚22号胡麻滚动摩擦系数为0.0415、陇亚10号为0.042 5、陇亚13号为0.042 0。探讨了胡麻堆积角形成过程中滚动摩擦系数对胡麻与底板接触数量、胡麻动能和重力势能影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滚动摩擦系数的减少,胡麻与底板的接触数量增加,胡麻种群的转动动能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减小胡麻滚动摩擦系数,其转动动能增加。通过设计的异型窝眼轮排种仿真和大田试验可知,胡麻平均穴粒数为9.5粒,标准差为1.5粒;大田试验的平均穴粒数为9粒,标准差为1粒。仿真和试验结果的穴粒数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5.26%,基本满足西北旱区胡麻播种机械设计参数优化需求。


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对2种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效应
《西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2种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效应,在陇东旱塬生态条件下,以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分别作为乙·莠和苯唑草酮+莠去津的喷雾助剂,田间测定2种除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不同兑水量下桶混添加助剂对控草效果、玉米产量和玉米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50~675 kg·hm~(-2)兑水量下,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可使40%乙·莠SE的施用量降至2 700 mL·hm~(-2),较常用量减少40%,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82%以上和92%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保持在60%以上,玉米产量损失可控制在5.50%以下,玉米纯收益可达到5 791.31元·hm~(-2)以上;桶混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可使"苯唑草酮+莠去津"中的30%苯唑草酮SC和90%莠去津WG的施用量分别降至60 mL·hm~(-2)和600 g·hm~(-2),较常用量分别减少69.23%和52.94%,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66%以上和93%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80%左右和86%以上,玉米产量损失可控制在3.50%以下,玉米纯收益可达到5 885.75元·hm~(-2)以上。可见,在确保450~675 kg·hm~(-2)的兑水量下,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对乙·莠和桶混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对苯唑草酮+莠去津均有明显的减量效应。


电子鼻技术区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同处理方法的枸杞子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区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处理方法的枸杞子。方法利用电子鼻技术通过获得样品气味信息,对6个不同产地的18批样品,同一产地16批不同采收期样品以及3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对每个样品对各传感器的响应值进行主成分(PCA)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的枸杞子气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除甘肃省靖远县和青海德令哈两个产地区分不明显外,其余样品间区分区分明显。不同采收期样品中7月中旬之前采摘枸杞子样品在气味上差异较大,之后采摘样品气味的差异逐渐减小,两年间采收的枸杞子均显示出此趋势。3种不同干燥处理方法的枸杞子样品气味信息经PCA分析后总贡献率达到98.80%,能够区别。结论利用电子鼻技术可以有效地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处理方法的枸杞子进行区分,该方法简捷、快速,可为枸杞子的快速鉴别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枸杞子 电子鼻 不同产地 不同采收期 不同加工方法 主成分分析


北柴胡、竹叶柴胡、藏柴胡与小叶黑柴胡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UPLC-Q-TOF-MS方法比较了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竹叶柴胡B. marginatum、藏柴胡B. 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与小叶黑柴胡B. smithii var. parvifolium之间化学成分构成,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HSS T3 C_(18)色谱柱(Waters,2. 1mm×100 mm,1. 8μm),0. 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利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MSE),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结构鉴定了其中25个主要成分;而北柴胡和竹叶柴胡非常相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处理,PCA结果显示该4种柴胡明显聚成3类,其中北柴胡和竹叶柴胡聚为一类,而藏柴胡、小叶黑柴胡与北柴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柴胡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主要成分鉴定 主成分分析法


增施有机肥对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增施有机肥对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在甘肃陇中半干旱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全膜覆土平作穴播(PMS)、全膜覆土平作穴播+有机肥(PMO)和裸地平作穴播(CK)3个处理下春小麦田的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PMO处理0~30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较PMS和CK处理高1.30%~13.55%和6.95%~15.39%,SPAD值分别高1.61%~4.33%和6.43%~13.95%,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4.98%~16.11%和117.13%~200.00%;与CK相比,PMO和PMS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春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MO处理提高的幅度更大;PMO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较PMS和CK处理提高9.11%和53.7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PMS和CK处理提高26.50%和59.22%。
关键词: 春小麦 全膜覆土穴播 有机肥 土壤贮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草地类型牧草营养品质动态
《草业科学 》 2019 CSCD
摘要:采用体外发酵法对玛曲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丛草地及山地草甸天然混合牧草青草期、返青前期和枯黄期的消失率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旨在探讨玛曲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丛草地及山地草甸天然混合牧草不同生育期营养品质的变化,为不同草地类型及不同时期草地放牧家畜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生育期对玛曲天然草地牧草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总能(GE)、钙(Ca)、磷(P)、NDF消失率、OM消失率和DM消失率有显著性影响(P <0.05),对粗灰分(Ash)无显著影响(P>0.05);草地类型对玛曲天然牧草的NDF、 Ash、 GE、 ADF消失率和OM消失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生育期×草地类型交互作用对DM、CP、NDF、ADF、GE、Ca、P、NDF消失率和OM消失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研究结果显示,玛曲县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发育变化差异较大。
关键词: 天然牧草 营养价值 玛曲县 季节 体外发酵 天然草地 补饲 草畜平衡


牛至精油结合储藏温度对羊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延长羊肉的保鲜时间,提高其货架品质,分别在4℃和-3℃条件下,比较不同牛至精油添加量(0、0.15%、0.25%)处理下羊肉的a~*值、pH值、质构特性、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丙二醛(MDA)、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及菌落总数(Total bacteria count,TBC)的变化。结果表明,羊肉的POV、MDA、TVB-N及TBC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a~*值呈现下降趋势;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质构参数中,弹性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部分组羊肉的硬度值和胶着性值先上升后下降,其余组呈下降趋势。当储藏温度一致时,牛至精油添加量越高,羊肉各项指标的变化越小;当牛至精油添加量一致时,-3℃储藏比4℃储藏能更好地维持羊肉品质。综合来看,添加0.25%牛至精油并在-3℃条件下储藏对羊肉的保鲜效果最好,羊肉储藏12 d时的pH值为6.44,处于国家规定的二级鲜度范围,TVB-N为0.26 mg/g,TBC为2.90×10~6 cfu/g,以上指标均在各处理组中最低,相比于添加0%牛至精油并在4℃下储藏的羊肉,至少延长了3 d的货架期。


进境菜豆种子中普通细菌性疫病菌的分离和鉴定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经甘肃口岸进境的30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种子进行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的检测,利用选择性培养基MT从波兰进境菜豆种子上分离到1株细菌597,对该分离物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16S rDNA及16S-23S rDNA ITS序列分析和特异性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物在MT培养基上菌落呈黄色、圆形、黏稠、表面光滑向外隆起、菌落周围有水解圈。分离物597接种菜豆幼苗后导致叶片枯萎,接种点干枯。结合菌落形态、16S-23S rDNA ITS序列、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将分离物597鉴定为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phaseoli。
关键词: 菜豆种子 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 普通细菌性疫病 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