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平衡施肥对籽用南瓜产量效益、品质及养分循环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籽用南瓜为试材,设置不同施肥量梯度处理,明确施肥对籽用南瓜养分吸收特征及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白瓜籽产量均高于不施肥对照(CK)处理,其中最佳(OPT)处理(N 55kg/hm2、P2O582.5kg/hm2、K2O 67.5kg/hm2)的产量最高。不施氮、磷、钾肥分别减产了23.1%、19.3%和11.1%,CK减产32.2%。不施氮、磷、钾肥收入平均减少了3 583、2 681、1 411元/hm2;不施肥收入减少了3 666元/hm2。在最佳处理的基础上,不施氮肥(O-N)除了会影响籽用南瓜对氮素的吸收外,还会影响其对磷钾肥的吸收;在最佳处理的基础上,分别不施磷肥(O-P)和钾肥(O-K),会影响籽用南瓜对氮、钾和氮、磷的吸收,进一步说明平衡施肥可以有利于籽用南瓜对养分的均衡吸收。氮肥的农学效率最高,其次为磷、钾肥。氮肥的肥料利用率最高,其次为钾、磷肥。适量的氮肥用量可以提高籽用南瓜的整体品质,磷肥可以提高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钾肥可以提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


生防绿色木霉M1M2的生物学特性及抑菌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生防绿色木霉菌M1M2,研究了木霉菌菌株M1M2的最适培养基、温度、光照、pH及其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并采用平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其对6种病原菌的抑菌率。结果表明:M1M2最适培养基为糖浆培养基,最适生长和产孢条件为温度25~30℃,pH 5,24h全光照,其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对向日葵黄萎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抑菌率为100%。


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决定了小麦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和光周期等位变异的分布,本研究对124份春小麦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行了STS标记,结果表明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Vrn-A1,Vrn-B1和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3.55%,52.42%和55.65%,没有检测到显性等位变异Vrn-B3;光周期等位变异Ppd-D1a和PpdD1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9.52%和60.48%。为了研究春化和光周期等位变异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将黑龙江省春小麦春化基因组合主要分为4种类型:Vrn-A1a+Vrn-B1+Vrn-D1,Vrn-A1a+Vrn-B1+VrnD1,Vrn-A1a+Vrn-B1+vrn-D1和Vrn-A1a+Vrn-B1+Vrn-D1。4种春化基因组合对小麦的株高和分蘖有显著影响,其中,携带Vrn-A1a+Vrn-B1+Vrn-D1的小麦株高最低(94.98cm),而分蘖最多(6.01)。光周期基因对株高和各个生长发育时期有显著影响。光钝(携带Ppd-D1a)比光敏(携带Ppd-D1b)小麦的株高低8.88cm,三叶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等提前1~2d。因此,本研究认为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对小麦的株高,分蘖及生长发育时期有显著影响,携带Vrn-A1a+Vrn-B1+Vrn-D1+Ppd-D1a小麦的株高低,分蘖多,适应性广,可能是比较理想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组合形式。


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TRPF系统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制了主要针对三江平原地区土壤状况的测土配方施肥软件TRPF,并以此软件为基础,通过肥料效应试验,应用方差分析,对5个施肥处理的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以验证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TRPF系统在大豆施肥技术上的效果。结果表明:基于TRPF系统施肥处理的鲜重、株高、荚数、粒数等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并且其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30.32%,其次是常规施肥处理,高肥处理增产幅度最小。数据分析显示TRPF施肥处理对大豆增产效果明显,为下一步软件的完善与升级做了有利保证。


寒地水稻苗期耐碱研究及形态鉴定指标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了探索碱胁迫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以15份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培养方式为液培,培养液为木村培养液。药剂处理使用Na2CO3+NaHCO3混合碱(质量配比1:3),溶液质量浓度为0.20%,分析了寒地水稻苗期耐碱性及形态鉴定指标。结果表明:0.20%混合碱胁迫后苗长和根系长度均有下降趋势,对根系的伸长生长抑制作用显著,但地上和地下部对碱胁迫敏感性不相关。碱胁迫延迟水稻的叶龄进程,降低叶面积、绿叶数、根系干质量、冠层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刺激水稻提前进入分蘖期。单株叶面积变化、绿叶数、根冠比和根冠长度比的相对值可作为水稻苗期耐碱性鉴定的形态指标。


干旱胁迫下大豆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已成为限制大豆产量提高的突出问题。本研究以1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时段四个抗旱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揭示旱诱导条件下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结果表明:①大豆在旱诱导条件下,大豆叶片中MAPK2基因表达量下降,抗旱品种MAPK2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对照,旱诱导的中后期,品种间差异较大,黑农44和丰收24表现了明显的抗旱性;②大豆在旱诱导条件下,GST基因活性明显增加,提高了大豆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各品种叶片中GST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提高,其中合丰55、绥农28、黑农59、丰收24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③大豆在旱诱导条件下,内源热体克蛋白表达量均比自身CK有较大增高,但品种间存在差异。到干旱处理后期,与对照品种黑农44相比,热体克蛋白表达量高的品种有哈5489、黑农56、绥农28、黑农59、黑农50,其余品种表达量相对较低;④干旱对大豆中类似钙调素结构式的蛋白激酶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旱诱导初期,参试品种CDPK基因较自身CK有小幅超量表达,胁迫中期,该基因表达与正常处理表现出明显的超量表达,表达量最高的品种主要有哈5489、绥农28、黑农56、黑农59。研究结果证实:旱诱导条件下,大豆的抵御干旱胁迫的表现是由多个相关基因启动高表达,同时调解不同代谢途径来适应干旱胁迫。


黑龙江省‘风味5号’甜瓜大棚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中国瓜菜 》 2014
摘要:厚皮甜瓜具有优良的口感、质地及独特的风味。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厚皮甜瓜作为高档水果型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上世纪70年代前,厚皮甜瓜主要在西北冷凉干燥地区栽培,随着设施栽培的兴起,逐步实现了向东部、北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厚皮甜瓜的栽培面积还很小,而且存在品种选择盲目和技术不配套等问题。为了改变黑龙江地区西瓜、甜瓜的栽培结构,笔者于2008年—2010年引进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厚皮甜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