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芦荟干粉中芦荟甙的测定

食品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用甲醇提取,并用WatersHBL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芦荟干粉中芦荟甙的含量。使用C18柱,以甲醇:1%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1)为流动相,采用紫外检测器在359nm处对样品中的芦荟甙进行测定,外标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芦荟甙在0~100mg/L时其峰面积与进样质量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9,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3.2%(n=6)。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8.1%~101%。该方法的最小检测浓度为0.02mg/kg。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具有简便,重现性好的特点。

关键词: 芦荟干粉 芦荟甙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指山放线菌分离菌株拮抗活性初步筛选及其分布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前期分离出1 261株五指山放线菌分离菌株中随机挑选出511株菌株进行抗辣椒疫霉菌和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小种平板抑菌活性筛选,筛选出84株对辣椒疫霉菌有拮抗活性和113株对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有拮抗活性,并对这些活性菌株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2/3活性菌株分布在采样路线Ⅲ土样中,1/2活性菌株分布在海拔高度1 000 m以下。

关键词: 放线菌 辣椒疫霉 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楝种仁粗提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无公害生物农药的抑菌效果。[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比较印楝种仁的常规溶剂萃取物和超临界CO2萃取物对供试的8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印楝常规溶剂萃取物和超临界CO2萃取物对8种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辣椒疫霉、茄子枯萎、番木瓜炭疽、西瓜蔓枯、香蕉黑星作用明显,其中超临界CO2萃取物抑菌效果比常规溶剂萃取物好,具有萃取时间较短,活性较高,对中、低分子量和非极性化合物有较强的亲和力等特点,但萃取率较常规溶剂低,提取时所耗的原材料多。[结论]印楝种仁超临界CO2萃取物对植物病原菌抑制效果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生产效益来选择适合的萃取物。

关键词: 印楝 粗提物 超临界CO2萃取 抑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死皮病胶乳C-乳清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筛选与鉴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死皮病(tapping panel dryness,TPD)在世界各橡胶种植园普遍发生,给橡胶种植业带来严重的危害。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阐明死皮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比较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胶乳C-乳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C-乳清的总蛋白质,凝胶经考染显色后,用PDQuest7.4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这些点经过胶内酶切后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获取肽质指纹图谱(PMF),Mascot软件搜索SWISS-PROT和NCBInr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1)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C-乳清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075±35和1134±27,其平均匹配的点数分别为982±38和1008±22,组内图像匹配率达91.89%和88.72%。(2)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C-乳清组间的平均匹配蛋白点数为970±25。利用MALDI-TOF-MS质谱技术对40个差异明显的蛋白点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查询数据库鉴定了27个蛋白质。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较好的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胶乳C-乳清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了其中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参与了死皮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死皮病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 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胡椒中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的分子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CSCD

摘要: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从海南罹病胡椒植株中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从病叶中提取总RNA,用巢式RT-PCR方法扩增获得657 bp的CMV CP基因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和转入大肠杆菌克隆,然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物与CMV亚组Ⅰ、亚组Ⅱ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4%~99.09%和76.97%~77.42%,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17%~100%和81.74%~82.65%。该分离物CP基因与印度胡椒分离物同源性相对较低,应属不同株系。

关键词: 胡椒 黄瓜花叶病毒 血清学 CP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苦楝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CSCD

摘要: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对Rl6mF2/Rl6mR1,通过PCR技术从表现典型丛枝症状的苦楝植株总DNA扩增到约1.4 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及系统关系树构建。结果表明,该片段与16Sr I组中的各植原体同源率均达到99%以上,其中与16Sr I中的白蜡树丛枝(Ash witches'-broom,AWB,AY566302),柳叶菜变叶(Epilobium phyllody,EP,AY101386)和苦楝丛枝江西株系(Chinaberry witches'-broom,CWB-JX,AY859543)的同源率最高,达到100%,而与其它组的植原体16S rDNA序列的同源率均低于97%。引起我国海南苦楝丛枝病的植原体应归属于16SrⅠ组,将其暂命名苦楝丛枝植原体海南株系。

关键词: 苦楝丛枝病 植原体 16S rDNA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物质)在橡胶树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植物激素在橡胶树组织培养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激素 橡胶树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AFLP分析小金海棠的起源

园艺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和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具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相似性系数为0·977~0·986;小金海棠与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之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小金海棠的谱带有98·08%是来自于变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叠加。该研究表明小金海棠是变叶海棠物种分化及陇东海棠种质渗入所形成的多倍体杂种。

关键词: 小金海棠 AFLP 遗传一致性 相似性系数 起源 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控制及其2种主要类型: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综述了2种类型的代表性植物近年来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性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S基因 分子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不同叶序五种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及变化规律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根据油棕叶片树冠轮生的规律,对不同成熟度的叶片进行排序,进而对不同叶序的N、P、K、Ca、Na五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作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油棕树体五种营养元素含量有所差异;(2)从整体看,第8至26叶,Ca含量上升,Na含量略微上升,而K含量则下降,N和P则没有一定的规律性;(3)成龄树K含量变化范围为0.41%~1.08%;Ca含量变化范围为0.47%~1.03%;Na含量变化范围为0.011%~0.052%;N含量变化范围为1.83%~2.30%;P含量变化范围为0.12%~0.19%。(4)本试验中第20~22叶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小,比较稳定,可为我国油棕营养诊断取样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与马来西亚第17叶采样标准有所差异。

关键词: 油棕 营养元素 叶序 变化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