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暑期放牧养鹅十注意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鹅是草食家禽,在商品鹅的饲养管理过程中,4周龄以后转入育肥前的青年鹅(5~10周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觅食能力、消化能力和抗病力都已显著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是骨骼、肌肉、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此期的饲养管理特点是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充分利用放牧条件,加强锻炼,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肉用仔鹅的快速生长,从而适时达到上市体重。但因各地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放牧生产注意事项也不同,尤其是在黑龙江省四季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的研究

中国西部科技 2014

摘要:利用在试管中保存的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的纯毒源,在防虫的网棚(网绷纱要求100目)中,利用金钢砂、喷粉器、棉球、研钵,将毒源中加入0.1m磷酸缓冲液后将其研碎,接种在克新二号、克新三号、克新四号的植株上。该实验进行两次接种,第一次接种10天后,进行第二次接种,根据植株的外观表现——健康株、健康株生长势低于前者、轻束顶症株、重束顶症株。来判定接种纺锤块茎症毒后植株的发病情况,根据小区测产对比总结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程度。使克新12号品种的减产率从27.20%~61.80%;使克新14号品种的减产率从17.40%~57.40%。

关键词: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生物学鉴定法 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ibernate技术的品种数据库设计

科技与企业 2014

摘要:介绍了hibernate技术的原理与特性,以及在品种数据库中的设计与应用,展示了hibernate技术的优点,提出了品种对象的逻辑运算假设。

关键词: Hibernate 品种数据库 对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成分回归法对亚麻纤维产量的综合评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通过对亚麻12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亚麻纤维产量相关显著的农艺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原理进行相关性状的降维处理,消除亚麻纤维产量综合评价中存在的性状间多重共线性影响,对亚麻纤维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回归法可以有效消除亚麻纤维产量综合评价中出现的性状间多重相关性问题,该法可对亚麻纤维产量进行综合评价,为作物产量的综合评价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亚麻 纤维产量 主成分回归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断根嫁接方法对黄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林副特产 2014

摘要:研究了双断根插接(T1)、插接(T2)与自根苗(CK)黄瓜在长势与品质上的不同。结果表明:苗期须根数量T1>T2>CK,第一、二节间长T1T2>CK,双断根嫁接长势最强;盛果期黄瓜品质检测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现T2

关键词: 黄瓜 双断根嫁接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育种的几点思考

农业科技通讯 2014

摘要: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是该省玉米主要产区之一,气候条件特殊,玉米产区内生态、生产条件差异大,种质资源匮乏问题尤为突出。仅就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条件、玉米育种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工作提出整合玉米育种的资源、加强基础材料创新、加大选择压力及应对措施等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 玉米品种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克玉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玉1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006年以ks23-1为母本、以kL63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2013年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为克玉16。

关键词: 极早熟 玉米 克玉16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REB转录因子与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进展

农业科技通讯 2014

摘要: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REB转录因子含有一个保守的AP2/EREBP结构域,参与外界环境胁迫的应答响应,通过结合DRE(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调控下游胁迫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改良植物的抗性。就DRE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表达调控以及提高转基因植株胁迫耐受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DREB 表达调控 非生物逆境 转基因 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新品种克春7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小麦研究 2014

摘要:大面积高产、稳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选育是提高小麦产量、增强抗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不仅较对照品种增产且稳产,以及具有适应黑龙江省麦产区种植的生育前期抗旱、结实期耐湿,抗秆、叶锈病,赤霉病和根腐病轻,抗倒伏等特性的小麦新品种为育种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田间防效及效益比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洲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危害最大的常发性害虫,并呈现进一步严重发生危害态势。本文对4种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田间平均防治效果、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的测定,从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投入成本、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射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捕器、赤眼蜂、Bt可湿性粉剂4种不同绿色防控技术对亚洲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55.87%、43.71%、67.63%、78.09%,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是5.79%、4.17%、7.23%、8.41%;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0.94、1﹕3.53、1﹕25.10、1﹕14.15。综合比较,释放赤眼蜂及喷施Bt可湿性粉剂为最佳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绿色防控 防治效果 效益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