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哈尔滨高粱田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摘要:为明确高粱田中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对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哈尔滨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共11种,隶属4目5科,主要优势种为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是高粱蚜发生期的主要控制因素,物种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物种优势度、优势集中性均表现为降低趋势.


黑龙江省西部高寒区春小麦复种饲料油菜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黑龙江省西部高寒区春小麦复种饲料油菜技术是利用春小麦收获后到冬前2~3个月的农田空闲时间,种植以收获鲜草为目的的专用饲料油菜,为黑龙江省西部高寒区的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开辟一条新的思路。该技术充分利用了春小麦收后到寒冬来临之前60~70d的光、热、水和土壤资源,无茬口矛盾,不影响粮食生产,改一熟为两作,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畜牧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高产优质水稻绥粳18选育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4
摘要:绥粳18具有、高产、优质、抗倒、抗病、香粳等特点,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4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450℃左右。该品种主茎12片叶,2011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 238.4 kg;2012年省区域试验6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 714.2 kg,二年平均公顷产量8458.0 kg;2013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8点次平均公顷产量7 987.1 kg。


2013年度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大豆科技 》 2014
摘要:从服务区大豆生产、品种、技术推广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发展大豆生产的建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2013年大豆生产情况。


梨抗寒新品种“秋月梨”的增产潜力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林副特产 》 2014
摘要:秋月梨经过几年的区域试验,表现出稳定的性状,具有抗寒性强、丰产,口感佳以及商品性好等特点,深受广大果农和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对2008~2012年连年区域试验产量对比分析和总结,探讨出适宜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从而提高现有的产量水平,提高种植效应。


添加蛋白酶微胶囊干酪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以毛霉蛋白酶为芯材,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蛋白酶微胶囊,用于干酪制备,促进其成熟。在干酪成熟过程中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添加蛋白酶微胶囊的干酪中水溶性氮提取液,并对色谱峰的分布情况进行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干酪成熟期间,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亲水性小分子质量肽含量逐渐增大;亲水性中分子质量肽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大分子质量疏水性肽的含量无太大变化。
关键词: 干酪 蛋白酶微胶囊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主成分分析


缺磷胁迫对大豆植株磷素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是大豆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因素,缺磷胁迫会影响大豆植株对磷素的吸收和分配,从而影响干物质的积累。通过采用砂培方法,自大豆V3期开始,连续进行4次缺磷处理,研究了缺磷胁迫对大豆植株磷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至花期和花荚期缺磷胁迫,磷素由幼嫩向成熟生长和已成熟的叶部向外转移,以供给新生长的茎叶根和荚果对磷素的需要;苗期至花荚期缺磷处理对成熟和由幼嫩向成熟生长的叶片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说明叶片在向外输出磷素时,预留出自身生长需要的磷素;在结荚、鼓粒期缺磷胁迫,可导致成熟营养器官早衰;缺磷处理对干物质影响明显小于对磷素积累的影响,说明外界磷素供应不足时,大豆植株会更高效地利用磷素。


俄引玉米Reid种质改良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中国西部科技 》 2014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生产上重要检疫病害之一。解决该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选育抗病材料。本文以20个俄引玉米Reid种质改良系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技术对其进行丝黑穗病抗性评价,拟筛选出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好的种质,为我国高寒地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优良抗病玉米品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20份俄引玉米Reid种质改良系两年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病自交系8份,包括黑e1、黑e3、黑e4、黑e7、黑e11、黑e12、黑e15和黑e17;中抗自交系8份,黑e2、黑e8、黑e9、黑e10、黑e13、黑e16、黑e18、黑e20;感病自交系4份:黑e5、黑e6、黑e14和黑e19;抗病的自交系占供试材料占80%,感病自交系占20%。
关键词: 玉米 俄引玉米Reid种质改良系 丝黑穗病 抗性


大豆种质资源对胞囊线虫病1号、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育抗病品种(系)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筛选抗源是抗病品种选育的基础。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在温室内对200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病1号、3号,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得到对1号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的品种资源2份,表现中抗的23份;对3号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的品种资源5份,表现中抗的26份;对4号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的品种资源3份,中抗的14份。其中兼抗1号、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品种资源4份;兼抗1号和3号生理小种的品种资源5份;兼抗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品种资源3份;兼抗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品种资源3份。这些抗源的发现拓宽了抗性遗传基础,将推进大豆胞囊线虫抗病品种选育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