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茄子新品种哈农杂茄4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哈农杂茄4号是以12039-1-1为母本,以T14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0.9cm,开展度63.8cm,早熟,从播种到采收105d(天),果实长棒形,平均单果质量160g,果纵径23.9cm,横径4.3cm,商品性好,果皮紫黑色,光亮,绿果环,着色均匀。对黄萎病、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齐杂茄2号,每667m2产量3100kg左右,适合紫长茄产区种植。


黑龙江春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多态性分析
《核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新筛选和开发的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基因分子标记技术,对125份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SR标记Xwmc312在QLpx.caas-1AL位点上,扩增出Xwmc312-247,Xwmc312-235,Xwmc312-2273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59.06%,22.05%,18.11%。两对显性互补STS标记在Ta LOX-B1位点上,扩增出Ta Lox-B1a和Ta Lox-B1b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11.02%、88.98%,以Ta Lox-B1b基因型为主。2个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组合共有6种,Xwmc312-247/Ta LOX-B1b分布频率最高(51.18%),Xwmc312-235/Ta LOX-B1a分布频率最低(1.58%),其它4种组合型介于二者之间。这表明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缺少LOX高活性组合型(Xwmc312-235/Ta LOX-B1a)。上述结果为当地培育高白度小麦新品种提供了分子遗传学信息。


不同育苗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了实现水稻的高产丰收,采用苯板隔寒、稻壳隔寒与常规育苗3种育苗方式对晚熟品种松粳9号进行育苗试验,研究隔寒增温对水稻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苗床隔寒增温早播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促进植株提前成熟15d左右,争抢有效积温200℃左右,产量增加13.3%~19.5%,充分发挥了水稻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成为寒地稻作区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
《生物灾害科学 》 2014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大多数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属绝产性病害,植株一旦得病,几乎颗粒无收。70年代后期,玉米丝黑穗病的大面积发生,逐渐成为限制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提高的制约因素,经我国几代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对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途径、侵染条件、侵染规律,抗病遗传规律等都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侵染途径、侵染条件、生理小种等特性,并提出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弱的品种正确包衣种衣剂、药剂拌土、促进出苗、加强田间管理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不同苜蓿品种对土壤脲酶及氮素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国内外共13个品种的苜蓿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苜蓿对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国内品种相比,国外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普遍较高,平均值为49.52mg/100g,国内品种脲酶活性平均值为45.36mg/100g;国外品种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值为188.07mg/kg,国内苜蓿品种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74.30mg/kg;不同品种苜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土壤脲酶活性来表示土壤氮素肥力的高低。


东北地区节水种植模式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水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并在东北地区受到极大的重视,现针对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综述了该区节水种植模式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降雨资源调节型、作物搭配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型与综合型节水种植模式的发展特点,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分析,包括"因雨定植"型种植模式研究不足、大田作物搭配型种植模式研究不足、模式核心技术集成程度低及节水种植模式理论提炼不够等。从节水技术使用、节水农业分区的指导、农户筛选标准与生态效应四方面评述了东北区节水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


普通菜豆基因组SSR 标记开发及在豇豆和小豆中的通用性分析
《作物学报 》 2014 CSCD
摘要:分子标记具种属间通用性可提高其利用效率, 并降低标记开发成本。本研究基于Roche 454超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普通菜豆基因组测序结果, 共开发了560个普通菜豆基因组SSR 标记。利用2份普通菜豆品种对标记进行初步筛选, 有421个标记能够有效扩增。用新开发的标记分析16份豇豆和16份小豆的通用性。结果显示, 185个普通菜豆基因组SSR 标记在豇豆中能有效扩增, 通用性比率为43.9%; 161个SSR 标记在小豆中能有效扩增, 通用性比率为38.2%;在豇豆和小豆中都能获得有效扩增条带的标记共138个; 并且普通菜豆基因序列SSR 标记在豇豆和小豆中的通用性比率高于基因间序列SSR 标记。通用性标记的多态性分析表明, 豇豆和小豆的多态性比率分别为34.0%和24.8%; 且豇豆和小豆中基因间标记的多态性都比基因内标记的多态性高。上述通用性标记为豇豆属作物的多样性评价、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