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
《中国马铃薯 》 2011
摘要:由于长期使用几种广谱性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导致该病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防效降低。为筛选高效、经济、安全的杀菌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试验选取了18.7%烯酰.吡唑酯WG、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72%甲霜灵锰锌WP、75%代森锰锌WG 4种药剂,设置高、中、低不同浓度,高浓度施药2次,中低浓度施药3次进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8.7%烯酰.吡唑酯WG高、中、低浓底的防效分别为71.08%、73.03%、69.04%;其次为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防效分别为62.09%、74.53%、64.65%,72%甲霜灵锰锌WP的防效分别为56.91%、71.71%、66.87%;75%代森锰锌WG的防效分别为46.52%、70.38%、68.85%。其中18.7%烯酰.吡唑酯WG和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防效较好,其余2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建议生产上轮换使用。


湖北海棠5A基因进化与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杨酸(SA)诱导的湖北海棠双链cDNA为模板,克隆湖北海棠5A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用邻位法构建进化树;以根、茎、叶等器官的单链cDNA为模板、以半定量及NCBI数据库相关EST分析研究其5A基因的表达特性,以探讨湖北海棠真核生物蛋白翻译起始因子5A基因序列、表达及进化的相关信息。结果表明:(1)湖北海棠5A基因编码框长度为477个核苷酸,编码159个氨基酸,其序列与部分已报道的双子叶植物一致性达91%,与单子叶植物、细菌、古细菌、藻类一致性分别为96%、55%、70%、63%。(2)蛋白的三级结构显示湖北海棠5A蛋白与拟南芥5A蛋白也十分相似;基因进化分析显示湖北海棠5A基因沿着细菌、古细菌、藻类的进化路径,最后与月季聚在同一分枝中。(3)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湖北海棠5A基因不仅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中表达,而且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和各种胁迫条件下表达,具有组成性表达的特点。
七彩山鸡育雏关键技术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1
摘要:山鸡是集肉用、药用和观赏于一身的野味珍禽。山鸡养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饲养方式,是养殖业中一种成本低、有市场、效益好,能帮助农民增收、易推广的项目,通过山鸡养殖能使农民致富增收。但是,育雏期是人工养殖野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野鸡在育雏期间死亡率高,直接影响


干旱胁迫对辣椒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干旱胁迫对辣椒生长的影响,以不同抗旱性的辣椒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辣椒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3种辣椒的株高、茎粗、主根长、侧根数、生物量呈下降趋势。抗旱性强的8093号在重度水分胁迫下其茎粗与株高比值大,其他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小。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威芋3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间作条件下威芋3号的氮肥营养效应,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薯玉传统间作模式、威芋3号与芸豆新间作模式(薯豆间作)下氮素水平对威芋3号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间作显著提高威芋3号产量,比单作和薯玉间作分别增产18.9%和7.8%,并显著提高薯块粗蛋白含量,但使淀粉含量降低。在3种施氮水平中(N0,N12.8,N16),薯块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氮素水平与间作模式对威芋3号产量、粗蛋白、还原糖和Vc含量均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苯扎溴铵对长臀(?)的急性毒性试验
《科学养鱼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长臀(鱼危)(Cranoglanis bouderius bouderius)俗称牛毛鱼、牯鱼,属鲇形目、长臀(鱼危)科,在我省仅分布于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长臀(鱼危)肉味鲜美、无肌间刺、脂肪较多、营养价值高,为人们喜爱的上等经济鱼类,是近年来开始人工驯养的一个新品种。为做到健康养殖及对其在养殖过程中的病害进行有效防


黔蔗自育及引进品种的遗传基础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分析了黔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基础种质和亲缘系数。结果表明:黔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主要是路打士、春尼、班扎马新黑潭和中国种(不祥);遗传组成源主要由甘蔗属的11个热带种、2个印度种、2个割手密种和2个中国种共17个原种构成;亲缘关系中,与热带种的亲缘系数为51.65%~68.75%,与割手密的亲缘系数为9.375%~20.31%。在今后的甘蔗育种工作中,应注意扩展细胞质源,增加遗传组成源,注意父母双亲遗传组成源的互补性,引入野生或近缘种质,并注意遗传基础中野生种与热带种血缘的合理比例。


黄山与11个代表性山区的藓类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广西植物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黄山与其它11个山区藓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从12个山区藓类植物共有属的分析结果来看,黄山是一些典型具有热带性质的属分布北界,同时又是一些典型温带属的分布南界,显示了黄山是热带亚热带向温带、寒温带过渡的典型区域。从极点排序的二维图形分析结果看,黄山与江西的马头山,广西的九万山,浙江的金华山、西天目山关系更为密切;而与湖北的神农架,山东的沂山,河南的云台山关系都比较疏远,反映了黄山的藓类植物具有热带亚热带倾向,支持了吴鹏程等对中国苔藓植物的地理分区的划分,黄山属于华东区,且处于华东区与岭南区的交错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