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科学
》
2011
摘要:为了获得贵州珠形茶做形不同阶段最适的投叶量,通过设置不同的投叶量梯度,发现做形第一阶段投叶量为3~3.5kg时茶叶外形细嫩,叶子颗粒圆、紧结,色泽墨绿、均匀;做形第二阶段投叶量5kg时成形率高,颗粒紧结,较圆,均匀,墨绿亮。试验结果表明,做形第一阶段应大幅快摆,摆频100~110r/min,通风保持叶温在45~50℃范围,投叶量3~3.5kg。第二阶段投为大幅中速摆频80~85r/min,保持叶温45℃左右,投叶量5kg。做形第三阶段小幅慢摆,摆频55~60r/min,投叶量8kg,时间100~120min。
关键词:
贵州珠形茶
做形技术
投叶量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酿造高粱育种目前主要采用常规选育方法,近几年在省内认定的品种有4个。本文分析了贵州近几年酿酒高粱育种及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贵州酿造高粱的育种对策。
关键词:
酿造高粱
育种
问题
对策
《中国调味品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从优质发酵辣椒制品中分离出乳酸菌株,测定其是否产生吲哚,H2S,同时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以及耐药性质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株,均不产生吲哚,H2S,但部分菌株对一些常见抗生素存在耐药性。
关键词:
发酵辣椒
乳酸菌
耐药性
硫化氢
吲哚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黔玉5号为外引自交系53与自育系4011杂交获得单交种,再与外引自交系交51杂交获得三交种(黔412)的组合,于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2004-2007年贵州省高寒山区特殊生态组2年区试中平均单产548.99kg/667m2,比对照毕单10号和盘玉5号分别增产13.3%和14.98%,2年14个试点中有13个点增产,占93.75%;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01.5kg/667m2,比对照毕玉6号增产7.51%,5个试点中有4个点增产,占80%。黔玉5号全生育期144~146d,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在贵州西部高寒山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丰产性,适宜种植密度2 500~3 800株/667m2。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黔玉5号
选育
高寒山区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确定百宜黑鸡的种质特性,弄清百宜黑鸡与黑化鸡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百宜黑鸡黑羽遗传资源的特点,进行了百宜黑鸡与当地有色地方鸡种的正反交黑羽黑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个世代选育后,百宜黑鸡与当地有色地方鸡种交配的F1代黑化鸡具有杂交生长优势;LL组合在第4周生长强度最大;8周时,LL组合骨骼生长慢于LE组合和EL组合。
关键词:
黑鸡
黑化
生长发育
体型指数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和周边省份蚕桑产业发展的影响下,贵州省蚕桑产业得到较大发展。针对贵州省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蚕业技术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要加强政府投入,建立健全蚕业技术服务机构,配备较强的技术服务队伍,充分利用涉农资金进行技术培训,搞好标准化示范点建设,以及以点带面普及栽桑养蚕技术等增强蚕业技术推广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引起政府及蚕业主管部门对蚕业技术推广的重视,提高贵州省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蚕业
技术推广
贵州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臻油8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材料转育成的优质不育系与具有相同品质性状的恢复系配制成功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2010年12月13日通过贵州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主任委员会议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10003号)。本文着重介绍了该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抗逆性、适应性,在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及相应的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油菜新品种
臻油89
特征特性
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贵州农业科学》的发文时滞,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的发文时滞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贵州农业科学》1~12期平均发文时滞在104~156 d,全年平均发文时滞为130 d;栏目文章发文时滞在23~142 d。同时提出了缩短《贵州农业科学》发文时滞的对策。
关键词:
《贵州农业科学》
发文时滞
平均时滞
《草业与畜牧
》
2011
摘要:3年的试验表明:草地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匍匐翦股颖可作为工厂化立体培植草坪的主要草种,多年生黑麦草匹克、首相发芽快可用作草坪工厂化生产的保护草种。经草坪质量综合评定,供试草坪草凌志Ⅱ、巴比松、节水草高羊茅,绿坪B5、绿坪B3、百思特、百胜、巴润草地早熟禾,匹克、首相多年生黑麦草,摄政王匍匐翦股颖均适宜在贵州及其类似地区进行草坪工厂化生产。
关键词:
草坪
工厂化生产
引种
筛选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缓释肥在贵州马铃薯上的施用效果,设置盆栽试验研究缓释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满足马铃薯对养分的需求,有机肥与减量20%缓释肥施用仍能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肥料成本投入与生产劳动成本投入。
关键词:
缓释肥
有机肥
马铃薯
产量
养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