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高产抗虫棉花新品种苏杂208选育及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苏杂20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苏优205为母本、S208为父本采用人工制种法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7—2010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新品种中间试验,结果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纤维品质达到普通优质Ⅱ型标准,各项品质指标搭配合理,能够满足棉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对原棉品质的发展需求;属中熟陆地棉品种,在江苏省主产棉区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兼抗棉铃虫和枯萎病,综合性状优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该品种2013年2月获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释放证书,2013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江苏南京、徐州和常州等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细菌分离物1914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70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分离物,其中11株对5种水稻病害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11株拮抗菌进行田间防效和室内促生试验,测定菌株分泌的抑菌物质和促生物质,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拮抗菌对水稻纹枯病的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效在48.41%和43.03%以上;均可产生蛋白酶与嗜铁素,而不产生几丁质酶,除XF-174外其余10个菌株均可产生纤维素酶;对水稻苗株高和鲜重具有促生作用,并均可产生赤霉素(GA3);除ZF-273和XF-174外的9个菌株可产生吲哚乙酸(IAA),且细菌发酵液中IAA和GA3含量与水稻株高和鲜重的增长率呈正相关。结合各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与gyr-B序列分析结果,鉴定SF-181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F-174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余9个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模型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株成果数是番茄单株产量的构成因子,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品种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以"美国摩尔一号"(B1,偏早熟)、"超世纪番茄大王"(B2,偏晚熟)和"美国903"(B3,中熟)为材料,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开展了品种和施肥、品种和水分田间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水分和施肥水平番茄坐果数、果实脱落数、开花数及现蕾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了设施番茄单株现蕾数、单株花脱落数、单株果脱落数和单株成果数模型。经独立试验资料检验,设施番茄品种B1、B2和B3平均单株累积现蕾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根均方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Xde)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452个(n=24)、1.851个和0.976,1.820个(n=24)、1.422个和0.948,1.849个(n=24)、1.464个和0.949。单株花脱落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712个(n=16)、0.662个和0.786,0.730个(n=17)、0.662个和0.965,1.229个(n=16)、1.091个和0.952。单株果实累积脱落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391个(n=15)、0.342个和0.849,0.439个(n=15)、0.346个和0.966,0.318个(n=15)、0.288个和0.961。单株成果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839个(n=27)、0.712个和0.934,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吻合程度较好,说明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品种、水分和施肥水平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药剂环氧虫啶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和田间效果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丰富稻飞虱控制药剂种类,延缓害虫对当前生产上常用药剂抗药性的产生,本文对由华东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进行了室内活性和田间控害效果研究。利用浸苗法比较了环氧虫啶与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等其它烟碱类杀虫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作用活性,并评价了上述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种烟碱类药剂中,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室内活性以环氧虫啶最高,其次分别为烯啶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其中25%环氧虫啶可湿粉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显著高于烯啶虫胺,吡虫啉对褐飞虱的活性显著低于其它药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活性表现与对褐飞虱不同,几种药剂中吡虫啉活性最高,其次为噻虫嗪、环氧虫啶和烯啶虫胺,其中吡虫啉的活性显著高于其它3种药剂,噻虫嗪的活性显著高于环氧虫啶和烯啶虫胺,后两者活性相当。在田间以白背飞虱发生为主时进行了控害效果评价,发现环氧虫啶对以白背飞虱为主的稻飞虱田间控害效果不突出,和吡虫啉、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相当,其可作为一种防治褐飞虱的轮换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宁麦20的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宁麦20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单倍体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江苏省淮南片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扬麦11号增产1.78%。该品种株高85 cm左右,抗倒性较强;有效穗468万/hm2,每穗39.1粒,千粒重39.0 g;抗赤霉病性强而稳定,连续2年抗赤性鉴定均为R级;平均粗蛋白含量14.7%,湿面筋含量30.8%,面团稳定时间8.8 min,主要品质指标达强筋小麦标准。宁麦20是适宜江苏淮南麦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赤霉病的优质小麦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胚胎附植期Eph A4的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对产仔数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Eph A4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在猪妊娠第13天(附植前期)、第18天(中期)和第24天(后期),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7个品种的950头母猪群中Eph A4基因的多态性,检测了Eph A4基因在大白猪子宫内膜等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并与猪的产仔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Eph A4基因在子宫内膜附着点的mRNA表达量要高于任何其他组织的,且妊娠第13、18和24天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但妊娠猪极显著低于空怀猪的(P<0.01);Eph A4的蛋白表达量在附植前、中和后期的表达量两两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妊娠第18天最高,妊娠第24天最低。Eph A4基因第3外显子上检测到了2个突变位点EphA4_1和EphA4_2。EphA4_1是一个A→G的突变,使谷氨酸变成了赖氨酸,G为优势等位基因,且GG基因型关联的产仔数显著高于AG或GG基因型的(P<0.05);EphA4_2是一个T→C的突变,C为优势等位基因,且CC基因型关联的产仔数显著高于TC或TT基因型的(P<0.05)。上述结果表明,Eph A4的表达对猪的胚胎附植发挥着一定的调控作用,EphA4_1位点GG基因型和EphA4_2位点CC基因型可以作为产仔数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鱼肉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中国调味品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传统发酵和市售鱼肉香肠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NIST08.L质谱数据库检索对照,各检出26,22,17种影响风味的物质,并确定乙酸、己醛、1-辛烯-3-醇、乙酸乙酯等是鱼肉香肠的特征香气成分,醛酮类、醇类、酸类、酯类、烷烃类及其他化合物是影响鱼肉香肠风味的主要成分。
关键词: 发酵鱼肉香肠 挥发性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粳49粳稻12000kg/hm~2目标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南粳49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12年引进到高邮市,在周巷镇及车逻镇种植,采用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开展百亩超高产攻关研究。(1)2块百亩攻关方均采用机插方式,行株距为30 cm×12 cm,实插27万穴/hm2,基本苗112.5万~121.5万/hm2。(2)根据斯坦福公式精确施肥,改变基蘖肥与穗肥比例7∶3的常规施肥方式,突出氮肥后移,提高穗肥比例。周巷镇攻关方施纯氮370.5 kg/hm2,其中基蘖肥与穗肥比例5.5∶4.5,促花肥施N、P2O5、K2O分别为114、45、135 kg/hm2;车逻镇攻关方施纯氮334.5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例6∶4,促花肥施N、P2O5、K2O分别为85.5、34.5、109.5 kg/hm2。(3)经成熟期理论测产,2块百亩攻关方平均穗数360.3万/hm2,平均单穗粒数141.2粒,平均总颖花量5.13亿朵/hm2,平均结实率93.5%,平均千粒重25.9 g,平均理论产量1.233万kg/hm2,最高产量1.394万kg/hm2。南粳49表现较高的产量潜力优势,其中周巷镇营南村17.1 hm2攻关方平均产量达1.239万kg/hm2,最高田块达1.286万kg/hm2,创高邮市乃至里下河稻区高产新纪录,顺利通过超级稻第1次验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