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选用棉隆、二甲基二硫、多菌灵3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辣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明确不同药剂处理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后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变化趋势;消毒后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均受到抑制,随着恢复培养时间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减弱;3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均可以增加辣椒的产量,其中二甲基二硫处理对辣椒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产幅度达55.19%。


青海省春油菜主推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和纯度鉴定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190对甘蓝型油菜SSR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16对SSR标记,使用16对核心引物对青杂系列春油菜品种的15份亲本材料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6个标记共扩增出44个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位点为2.5个,使用UPGMA法将15份材料在遗传距离为0.65处分为三类.同时利用其中的两对SSR标记(A04-10、A06-10)、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p)紧密连锁的标记YSSR3对青杂4号、青杂7号、青杂有限1号、青杂5号、青杂9号、青杂15号、青杂12号、青杂16号、青杂18号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表明SSR标记用于杂交种的纯度鉴定更有优势.


西藏扎布耶盐碱湖真核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西藏扎布耶盐碱湖(Zabuye saline-alkali Lake,ZL)是以水体富含高浓度CO_3~(2-)、HCO_3~-和Na~+为显著特性的盐碱湖,涉及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尚未深入。【目的】系统探究扎布耶盐碱湖真核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明确真核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方法】采用18S r RNA基因序列(V5-V7区)高通量测序分析扎布耶盐碱湖真核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基于盐碱湖水化学特征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属类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使用FUNGuild数据库预测真菌的营养方式。【结果】Illumina测序获得真核浮游生物共计两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12门20纲25属。优势真核浮游生物门类群依次是Aphelidea (0.12%-51.84%)、Nucleariidae-Fonticula超类群(0%-91.70%)、子囊菌门(Ascomycota,1.38%-9.04%)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0.20%-10.16%)。常见属(相对丰度≥1%)主要有Nuclearia (0%-91.70%)、镰孢菌属(Fusarium,1.38%-4.32%)、Paraphelidium (0%-4.57%)和纤毛虫属(Homalogastra,0%-4.39%)。纤毛虫属、Protosporangium和Nuclearia与Na~+、K~+、Ca~(2+)等离子浓度及总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温度(T)、总磷(TP)、总有机碳(TOC)和p H呈极显著负相关。各样本中浮游真菌的功能大多数未知,并且均存在腐生营养型真菌(saprotroph,1.38%-5.24%)。【结论】扎布耶盐碱湖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其他地区盐碱湖相似,即优势门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但是存在Aphelidea和Nucleariidae-Fonticula超类群等特殊的优势门类群;群落结构与扎布耶盐碱湖的离子特征参数密切相关;浮游真菌的主要营养类型是腐生营养型。
关键词: 扎布耶盐碱湖 真核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白菜种子cDNA酵母文库的构建及BrTTG1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白菜种子的cDNA文库,筛选WDR 40 蛋白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TTG1)的互作蛋白,探究TTG1 参与MBW三元复合体调控种皮原花青素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棕籽白菜自交系'B147'的种子为材料,提取总RNA并建立cDNA文库,通过gateway技术构建诱饵载体pGBKT7-TTG1 并进行酵母双杂交筛库.[结果]酵母文库库容为1.2×107 CFU,文库滴度是 5.0×107 CFU/mL,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大于 1000 bp,诱饵载体在酵母中无自激活活性.通过构建的诱饵载体pGBKT7-TTG1 与构建的cDNA文库杂交,共获得了 38 个阳性互作蛋白,功能预测显示其中一个蛋白注释为MYB转录因子,注释为MYB73,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含有R2R3-MYB型抑制子保守基序C1 和C2,推测该基因为白菜中参与种皮颜色形成的R2R3-MYB型抑制子,暗示着白菜中可能存在不同MYB转录因子参与的调控网络,影响着原花青素的形成.[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白菜种子组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获得了 38 个TTG1 阳性互作蛋白,首次挖掘到了可能影响白菜种皮颜色原花青素形成的R2R3-MYB型抑制子MYB73,为后期探究白菜种皮原花青素的调控网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白菜种皮颜色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MYB73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气候变化和区域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植被(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的影响,本研究以位于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为研究区,基于MODI3Q1数据集,采用Theil Sen斜率统计法、Mann-Kendall检验及相关分析法等6种方法,评价了区内2004—2021年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NDVI与平均气温、降雨量、蒸发量、太阳辐射量间的相关性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04—2021年间区内81.66%地区的NDVI总体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NDVI与平均气温、蒸发量、太阳辐射量之间的均呈正相关关系,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6.72%,98.96%,72.73%,92.64%。此外,通过进一步分析因子探测器结果得到,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森林、灌木区域内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平均气温,其值分别为0.216 5,0.321 5,0.326 5。本研究结果对于黄河上游流域开展植被空间分布变化监测、植被生态安全防护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河上游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Hurst指数 相关分析法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除用来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食用油外,油菜还可以作饲料、绿肥、生物柴油等多功能用途。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大幅度地提高了油菜选育效率,加快了油菜产业的育种进程,使得我国油菜育种进入高速稳步发展的状态,对油菜高产、抗逆及高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为主要内容,比较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传统育种的优缺点,介绍了常见的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分别从油菜产量、品质、抗逆育种、适宜生育期、适应机械化收割、油菜观花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品种选育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给油菜育种提供的便利,同时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方面的局限性,展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上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一步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为后续我国油菜高效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基因遗传分析与初定位
《植物生理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交不亲和性是利用油菜(Brassica sp.)杂种优势的途径之一.自交不亲和系杂种有诸如没有不育胞质存在的负效应、恢复源广泛、可获得高质量F1代种子等优点,因此研究调控自交不亲和性的基因对利用油菜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以甘白(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B.napus*B.rapa)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No.234为研究对象,通过遗传规律分析发现No.234不同遗传背景的恢复系的自交不亲和性分别受1、2对隐性基因(BnSI1、BnSI2)控制;利用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和BSA-seq(极端性状混池重测序)将自交不亲和基因BnSI1初步定位在A07染色体2 Mb区间内.该研究为进一步定位、克隆BnSI1基因及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自交不亲和性 遗传规律分析 初步定位 分子标记


基于InSAR技术的夏藏滩滑坡区地表变形监测与分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河上游两岸巨型滑坡发育,对以龙羊峡水电工程为代表的黄河上游梯级电站以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一定影响和潜在危害。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分布区地表形变特征,以位于青海尖扎境内的黄河上游右岸夏藏滩滑坡分布区为研究区,利用升轨、降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InSAR技术对滑坡体地表形变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基于InSAR技术监测结果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升轨、降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所获得的区内滑坡体地表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24 mm/a和21 mm/a,最大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33 mm和128 mm;2017—2022年监测周期内,随着监测时间增加,位于夏藏滩滑坡前缘的次级滑坡特征点A和B累计位移量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基于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滑坡体地表累计变形量具有一致性特征,该结果表明InSAR技术适用于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流域巨型滑坡体地表变形的监测。该研究结果不仅为开展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地表变形监测提供有效方法,而且为该流域有效防治古滑坡复活提供数据支撑和实际指导。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拉干峡—寺沟峡流域 夏藏滩巨型滑坡 InSAR技术 地表变形监测


施氮水平对青稞氮素吸收利用率、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青稞氮素吸收利用、根系发育及产量对氮素营养的响应规律,以青稞籽粒高产型品种昆仑15号为供试材料,通过2年大田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37.5和75 kg·hm-2),探讨施氮对青稞氮素吸收利用率、根系形态、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氮素吸收利用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低氮和高氮处理(37.5和75 kg·hm-2)的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较不施氮处理均显著增加;两施氮处理的根干重在分蘖、开花和成熟期较不施氮处理均呈增加趋势,根长表现为在分蘖期显著增加、在开花期显著降低、在成熟期呈增加趋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直径在低氮处理下与不施氮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但在高氮处理下呈降低趋势;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的较不施氮处理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氮处理下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最佳施氮量为37.5 kg·hm-2。
关键词: 青稞 施氮水平 根系形态 氮肥利用率 光合作用 产量


外源硒对鸡腿菇菌丝生长及合成主要营养素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1株鸡腿菇菌株Cc-900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硒对鸡腿菇菌株Cc-900的生长、富硒效果和菌丝合成蛋白质和多糖的影响,以期为富硒鸡腿菇的栽培和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鸡腿菇菌丝可耐受10 mg·kg-1硒浓度的固体培养基和最大硒浓度为3 mg·L-1的液体培养基,高浓度硒对菌丝活性损伤较大;当液体培养基中硒浓度为3 mg·L-1时,菌丝干质量可达1.97 g·L-1,菌丝干粉的硒含量为38.24 mg·kg-1,其硒富集系数可达12.75,菌丝中粗蛋白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58%和3 081.82μg·g-1,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50.98μg·mL-1和266.38μg·mL-1。液体发酵培养中硒浓度在3 mg·L-1以下可促进鸡腿菇菌丝的生长和硒的富集,同时促进菌丝中蛋白质的合成和释放,但会抑制菌丝中多糖的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