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草原蝗虫优势种和指示种及其对植被群落的响应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宁夏草原蝗虫群落优势种、指示种及其对植被不同类群的响应关系,2019—2020年在宁夏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选取典型调查样地,对不同草原类蝗虫优势种、指示种及其对不同植被群落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作为宁夏四类草原共同优势种,与禾本科和菊科盖度、高度、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和赤翅皱膝蝗(Angaracris rhodopa)作为温性草原指示种蝗虫,与禾本科植被盖度、频度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红缘短鼻蝗(Filchnerella rubimargina)和黑腿星翅蝗(Calliptamus barbarus)作为温性草原化荒漠的优势种,与其他科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因此,科学监测禾本科与菊科植被分布较广的草原类型将有助于蝗虫有效监测和及时防控,进一步为草原管理和蝗虫可持续治理提供支撑。
关键词: 宁夏 天然草原 草原蝗虫 优势种 指示种 植被 响应


百合种质资源农艺与营养品质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7份百合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变异系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对12个质量性状和27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百合种质资源的农艺与营养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评价指标,以期为百合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个质量性状中检测出47个变异类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36~1.71;27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0.06~0.5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23~1.97;表明百合种质资源各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变异类型较为丰富。27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合表型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17份百合种质资源聚为6类。主成分分析从27个指标性状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可代表百合89.02%的遗传信息。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名前3的百合种质资源为LZ1(兰州百合)、SD5(自育品种)、JD1(卷丹百合)。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筛选出4个百合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分别为膳食纤维含量、铁含量、总磷脂含量、鳞茎鲜质量。
关键词: 百合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性状 综合评价


氮添加调控陆地昆虫食物网的级联效应
《植物保护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世纪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氮沉降,而氮沉降已经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该文综述大气氮沉降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和植被组成影响昆虫种群及群落功能,重点论述外来物种和土著物种对氮添加的响应。外源氮添加主要通过食物网上行效应对昆虫产生级联效应,短期低氮添加对土著物种种群数量产生正效应,而长期高氮添加会抑制土著种群增长,降低生物群落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稳定,进而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变化。外来昆虫对氮添加的响应更敏感,氮添加下外来昆虫种群数量增长更快,加速了外来物种的入侵过程。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昆虫种群 昆虫群落结构 生态功能 外来物种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3种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水土保持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3种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差异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为研究区生态建设质量提升及植被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研究区常见草本百里香、星毛委陵菜、长芒草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原状土水槽冲刷法,并利用LA-S根系扫描分析系统,研究不同草本0-15 cm 土层根土复合体抗冲性能及其与根、土的关系.[结果](1)3种草本0-15 cm 土层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大小为星毛委陵菜(53.7 L·h/g)>百里香(36.5 L·h/g)>长芒草(14.2 L·h/g),星毛委陵菜根土复合体抗冲性最强.(2)3种草本根系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和比根长分别为 4.25~10.56 cm/cm3,42.95~111.51 mm2/cm3,5.04~17.94 mm3/cm3,35.06~67.96 m/g,根长密度等参数百里香明显大于其他草本.(3)各草本根系分布土壤的有机碳含量百里香(1.437%)>星毛委陵菜(1.290%)>长芒草(0.430%).根系土壤黏粒含量百里香是星毛委陵菜、长芒草的1.14倍、1.20倍.3种草本土壤团聚体参数 MWD,GMD,R>o.25分别为 13.80~18.23 mm,7.15~11.11 mm,43.06%~70.05%,各指标星毛委陵菜最大.(4)根系、土壤均能直接或间接、单独或共同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冲性.百里香土壤黏粒、粉粒、砂粒及团聚体直接影响土体抗冲性,其大部分根系还通过影响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碳含量间接影响抗冲性.星毛委陵菜土壤粉粒和大部分细根直接影响土体抗冲性,其0~0.5 mm根、土壤黏粒、砂粒还通过影响土壤团聚体等间接影响抗冲性.长芒草土壤砂粒、0~1.0 mm根直接影响土体抗冲性,其特定细根还通过影响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间接影响抗冲性.[结论]3种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大小有明显差异,根系、土壤均能影响其抗冲性能,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进行生态建设应考虑不同草本(植被)的抗冲性能,并在改善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加以科学配置.


羔羊源产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差异比较及基因型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差异和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差异,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87株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采用ESBLs表型检测方法筛选产ESBLs的菌株和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对分离株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87株大肠埃希氏菌中5株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75%.产ESBLs株对多数试验药物呈耐药性;而非产ESBLs菌株对多数试验药物敏感,仅对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超过50%.20种药物中,产ESBLs株大肠埃希氏菌对18种药物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株携带blaCTX的阳性率极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株中的blaTEM和blaOXA基因的阳性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菌株流行率低,产ESBLs菌株耐药性严重,且宁夏地区羔羊源ESBLs菌株优势基因型为blaCTX和blaTEM.


宁夏黄土丘陵区农田土壤细菌海拔分布特征
《环境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构与功能的海拔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宁夏黄土丘陵区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沿海拔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沿海拔呈现先降低再略升高的变化趋势.(2)变形菌(Proteobacteria)、放线菌(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Acidobacteria)等7个菌门为优势菌群,其中5个菌群在海拔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3)二级分类水平上包括膜运输、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36个细菌代谢功能,其中22个在不同海拔间具有显著性差异,12个具有极显著性差异.(4)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容重、pH和碳氮比对细菌Alpha多样性影响最为显著,总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等土壤养分对细菌Beta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5)Mantel分析表明,门水平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和碳氮比影响,细菌代谢功能与土壤pH、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和碳氮比均有显著相关性.方差分解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对群落结构解释度最高,pH对代谢功能解释度最高.由此可知,土壤含水量和pH是影响宁夏黄土丘陵区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的主要土壤因子.
关键词: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代谢功能 海拔分布 农田土壤 黄土丘陵区


土壤微生物对种植模式的响应-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生态系统的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解国内外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了解其特征、前沿、热点及其变化趋势,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调查2002—2022年发表的2123篇研究论文,旨在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共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研究该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2—2022年关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各国发文量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发文量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美国的发文量为484篇,占总发文量的22.79%,居首位。中国紧随其后,发文量为431篇,占比20.30%,中美两国之间交流频繁;中国科学院虽然首发年限较晚,但在该研究领域方面地位较高;中国研究人员的发文量占比很大,但和其他国家学者的合作交流较少;研究集中于生物与生化、物理学、农学等综合领域,研究内容呈现出跨学科融合的趋势。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是未来土壤微生物对种植模式响应中的重要问题。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模式、群落、根际、碳和氮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未来发展的领域可能是抗病性、腐烂、生物地理学等方面。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种植模式 CiteSpace Web of Science 文献计量分析


宁夏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分子鉴定与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及其优势基因型,采集宁夏4个地区10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中1174份奶牛粪便样品,基于核糖体小亚基RNA(SSU rRNA)基因通过套式PC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阳性率为28.5%(335/1174);共鉴定出4种虫种,即微小隐孢子虫、牛隐孢子虫、瑞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40.6%(136/335)、36.1%(121/335)、19.4%(65/335)和3.9%(13/335);微小隐孢子虫共鉴定出4种基因亚型,分别为ⅡdA15G1(n=70)、ⅡdA18G1(n=26)、ⅡdA19G1(n=23)和ⅡdA20G1(n=17).统计学分析显示,在宁夏地区,0~2月龄的犊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且奶牛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与月龄差异显著相关(P<0.001).表明宁夏地区奶牛存在隐孢子虫感染且存在人畜共患虫种,ⅡdA15G1微小隐孢子虫是宁夏地区奶牛感染的优势亚型.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微小隐孢子虫 SSU rRNA基因 套式PCR 阳性率


番茄秸秆堆肥添加量对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我国是番茄生产大国,番茄秸秆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急需无害化处理和利用。试验将番茄秸秆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形成有机肥料,在番茄种植底肥中添加不同用量番茄秸秆堆肥(TS),通过分析番茄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优化番茄堆肥施用方案,旨在探索番茄秸秆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方法】采用盆栽的方法,按照堆肥与干土质量比,设置1%、2%、3%、4%添加量处理,分析定植30 d的番茄幼苗植株生长指标、根系形态指标和根际养分含量以及相关关系。【结果】相比不添加对照CK,1%添加量番茄秸秆堆肥(TS)处理的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全株干物质量和壮苗指数均显著低于CK,其根系在>5 mm径级范围内的根表面积、投影面积和根体积也低于CK。TS 2%处理能显著增加番茄幼苗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降低根系平均直径,但对地上部生长和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影响。3%TS和4%TS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幼苗植株株高、茎粗和全株干物质量的积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3%TS处理在提高番茄幼苗根体积和根表面积上显著高于4%TS处理。径级范围在0~0.5 mm和0.5~2.0 mm的根系对番茄根系长度的贡献率最大,添加番茄秸秆堆肥处理能够增加<0.5 cm和0.5~2.0 mm径级范围的根系长度,增加0.5~2.0 mm径级范围的根表面积和投影面积,其中3%TS处理增加幅度最高。3%TS和4%TS处理能够提高番茄幼苗根际土壤全碳、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其中土壤速效磷养分含量增幅最高,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速效磷是影响番茄幼苗根系形态建成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结论】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在底肥中添加干质量比3%的番茄秸秆堆肥可显著改善土壤养分环境,增加番茄幼苗根系生物量,促进地上部物质积累。


基于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金银花和黄芩及其配伍对急性肺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金银花、黄芩、金银花-黄芩1∶1配伍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制备金银花、黄芩及其配伍的水煎液,选用9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金银花组、黄芩组、金银花-黄芩1∶1配伍组),每组15只,连续灌服相应药物7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差异显著,金银花、黄芩、金银花-黄芩1∶1配伍组和地塞米松组介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分离程度及群落结构和组成均有显著差异;模型组梭菌纲等有益菌的丰度降低,拟杆菌纲等条件致病菌的丰度升高。组间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等相对丰度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金银花组和金银花-黄芩1∶1配伍组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相对丰度增加,黄芩组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相对丰度增加。模型组主要影响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等代谢通路;各给药组主要影响蛋白酶体和氨基酸代谢通路。证实金银花、黄芩及其配伍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稳态来抵抗LPS诱发的急性肺炎,其中金银花-黄芩1∶1配伍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的效果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