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肥和海藻酸配施提高盐碱地蒙古黄芪抗逆性和品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有机肥施用量和海藻酸施用浓度对盐碱地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光合效率、抗逆能力、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盐碱地中蒙古黄芪生态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蒙古黄芪种苗为材料,连续两年在内蒙古固阳县的盐碱地上开展了大田试验.试验采用两因素三水平完全设计,两因素为有机肥(O)、海藻酸(A).3 个有机肥施用量为 0、1200、2400 kg/hm2,分别记为O0、O1、O2;3 个海藻酸施用浓度为 0、1、2 g/L,分别记为A0、A1、A2,共组成 9 个处理.于蒙古黄芪种苗返青后 60 天开始测定叶片光合效率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于蒙古黄芪种苗返青后 120 天开始测定根系产量、药效成分和重金属含量.[结果]相较于O0 处理,O1、O2 处理黄芪两年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分别提高了 13.6%~29.2%、17.0%~32.3%、14.8%~21.2%,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了 10.4%~24.0%、9.5%~13.5%、7.5%~29.5%,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提高了 11.0%~28.8%、22.3%~94.3%、13.2%~61.4%,根系产量提高了 3.8%~8.1%,黄芪甲苷(AIV)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7G)含量分别提高了 7.4%~19.4%、4.5%~22.7%,Pb、Cd、As和Cu含量分别下降了 1.4%~16.0%、5.0%~19.5%、5.6%~9.7%、11.5%~35.2%.相较于A0 处理,A1 处理显著提高了黄芪光合效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升了根系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Pb、Cd、As、Hg 和 Cu 含量分别降低了 12.0%~22.2%、6.9%~17.1%、7.5%~13.3%、7.1%~18.9%、16.1%~21.9%.2022、2023 年均以O2A1 处理的产量(6887、7153 kg/hm2)最高,O0A2处理的产量(6065、6278 kg/hm2)最低.2022、2023年O1A1处理的两种药效成分含量最高,AIV含量(0.144%、0.148%)较O2A1 提高了 5.1%~7.2%,C7G含量(0.059%、0.060%)较O2A1 处理提高了 5.3%~13.5%.[结论]施用有机肥和适宜浓度的海藻酸均可增强蒙古黄芪的光合效率,提高蒙古黄芪的抗逆能力,进而提高蒙古黄芪的产量和药用品质.以施用有机肥 1200 kg/hm2 配合喷施浓度为 1 g/L的海藻酸提升盐碱地蒙古黄芪产量、品质和抗逆能力的效果最佳,且没有引起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米曲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剂对致病性微生物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肥是牛粪回收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实现种植与资源化的关键环节.为了探讨米曲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肉牛粪堆肥及牛致病性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影响,采用条垛式堆肥发酵工艺,以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的肉牛粪为研究材料,堆肥持续40 d,监测堆肥过程中物料温度、pH、C/N比值、全磷、全钾、粗纤维、铵态氮、硝态氮和对肉牛具有致病性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第7天进入高温期(>50 ℃),最高温度达58.1 ℃,高温持续9 d.堆肥结束时,pH为8.63,C/N比值降至13.6;全磷、全钾基本呈现逐渐下降趋势;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增高;寄生原虫卵囊含量OPG由1 200降低至0;大肠埃希氏菌含量由4×108 CFU/mL降低至0 CFU/mL.葡萄球菌、放线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和不动杆菌、芽孢杆菌、链球菌等原核微生物,阿米巴、隐孢子虫、艾美耳球虫、念珠菌、曲霉菌等真核微生物菌被完全杀灭或显著减少.综上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对肉牛粪发酵堆肥腐熟效果良好,而且可有效减少或杀灭牛粪中对牛有害的微生物.


减氮对引黄灌区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淋失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减氮水平下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损失特征,为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基于渗漏池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先玉1225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了5个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420 kg·hm-2(N-420)、减氮14.29%(N-360)、减氮35.71%(N-270)、减氮57.14%(N-180)、不施氮处理(CK),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损失量进行测定分析.两年数据均表明,农户常规施肥与减氮14.29%处理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减氮35.71%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产量降低.2021年减氮35.71%、减氮14.29%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8.60%和3.59%,2022年减氮35.71%处理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降低11.46%,而减氮14.29%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籽粒产量增加1.42%.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地上部氮素收获指数两年数据均显示减氮35.71%处理高于减氮14.29%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与减氮57.14%处理相比,减氮35.71%、减氮14.29%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19.57%、33.81%、42.59%.总氮淋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减氮35.71%、减氮14.29%处理总氮淋失损失量较常规施氮处理降低42.51%和18.09%.各处理氮素淋失中,硝态氮是主要形式,占总氮的45.50%~54.68%.相关性分析表明,施氮量与总氮淋失量呈正相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氮淋失量呈指数型增加(R2=0.998 6).研究表明,与常规施氮量相比,减少35.71%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平均减少10.03%,总氮淋失量平均降低42.51%,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提高.综合考虑认为,施氮270 kg·hm-2可作为协调引黄灌区春玉米产量和环境安全的合理选择.


FoxO1对牛骨骼肌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调控
《中国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骨骼肌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生长发育直接影响畜禽肉产量,叉头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 FoxO1)作为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其与骨骼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探究过表达FoxO1对牛骨骼肌细胞增殖、凋亡与分化的作用,为肉牛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集牛的多个组织样品,提取其RNA并反转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构建FoxO1组织表达谱。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牛骨骼肌细胞,通过观察其分化后肌管的形成以及qPCR检测其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来检验所分离细胞的分化性能。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牛骨骼肌细胞进行FoxO1亚细胞定位。设计并包装牛FoxO1过表达腺病毒,以提高牛骨骼肌细胞内FoxO1的表达。利用EdU染色检测过表达FoxO1对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FoxO1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利用qPCR检测过表达FoxO1对牛骨骼肌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FoxO1在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成年牛的背脂中表达量最高,在背最长肌组织中表达量最低,且FoxO1在犊牛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量要极显著高于成年牛的(P<0.01)。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FoxO1在牛骨骼肌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有表达,其细胞核内荧光强度高于细胞质。成功构建FoxO1过表达载体,并完成FoxO1重组过表达腺病毒的包装与扩繁,在感染牛骨骼肌细胞后,能显著提高FoxO1表达水平(P<0.01)。EdU检测显示过表达FoxO1会显著降低细胞增殖率(P<0.01),流式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过表达FoxO1会显著增加G1期细胞数并减少S期和G2期细胞数,抑制细胞G1/S期的转化,并减少G2期细胞的形成。利用qPCR进一步检测发现,增殖相关基因PCNA、CDK1、CDK2、CCNA2、CCNB1、CCND1和CCNE2均极显著下调(P<0.01),促凋亡相关基因BAD和BAX显著上调以及抑凋亡基因BCL2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FoxO1导致牛骨骼肌细胞肌管形成量减少,qPCR检测结果发现,骨骼肌分化相关基因MYOD、MYOG、MYF5、MYF6和MYHC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FoxO1在牛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是一个广泛存在的转录调控因子,并且在背最长肌组织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存在表达差异,起到阶段调控作用。FoxO1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发挥重要的转录调控作用,特别是在细胞核内。过表达FoxO1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和肌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牛骨骼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且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和下调抑凋亡基因的表达来促使牛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润滑-增强双功能微胶囊增强UHMWPE材料
《复合材料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碳酸氢钠和水合硫酸铝溶液原位聚合制备了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核材、Al(OH)3为壳材的润滑-增强双功能微胶囊PTFE@Al(OH)3。将其表面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处理后作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增强填料,混合均匀后,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加工为复合材料。采用SEM、TEM、FTIR、UMT-5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白光干涉仪、拉伸压缩试验机等方法分别对微胶囊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能、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降低35%,磨损量降低20%)和力学性能(压缩强度变为原来的2.5倍),同时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关键词: UHMWPE PTFE 填料改性 微胶囊 润滑 摩擦学性能


产气荚膜梭菌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可以对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5种毒素基因cpa、cpb、etx、itx和cpe进行快速检测并分型的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cpa、cpb、etx、itx和cpe毒素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构建标准阳性质粒、优化反应条件、构建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试验以及临床样本检测,建立可同时检测5种毒素基因的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扩增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基因
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调查
《动物医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初步掌握宁夏回族自治区绵羊(滩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的流行情况,采用建立的Taq 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2022-2023年间采集自宁夏地区不同县(区)的400份绵羊鼻拭子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的7个县(区),包括同心县、灵武县、平罗县、永宁县、贺兰县、利通区和盐池县等地的绵羊Mo的检测结果均有阳性.随机采集的绵羊鼻拭子400份中,检测出Mo阳性有329份,平均阳性检出率为82.25%.不同县(区)之间比较,同心县、灵武县、平罗县、永宁县、贺兰县、利通区和盐池县Mo阳性率分别为80.32%、93.42%、79.59%、78.18%、82.25%、80.43%和76.47%,其中灵武县的Mo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几个县(区)的Mo检出率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盐池县最低.不同月龄之间比较,3~5月龄Mo检出率最高(100.00%),与1~2月龄和2~3岁羊检出率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6~8月龄Mo检出率次之,与1~2月龄和2~3岁羊检出率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1月龄以内Mo感染率最低(10.00%),与3~5月龄和2~3岁羊检出率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宁夏地区7个羊养殖主要县(区)均有Mo感染,并且流行范围较广且阳性率高,其中滩羊在3~5月龄是Mo感染的高峰阶段.


玉米杂交种耐盐碱性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化土壤种植的耐盐碱玉米杂交种。【方法】采用宁夏农科院选育的30份玉米杂交种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粗、单穗质量、出苗率等14个性状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筛选耐盐碱玉米杂交种。【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4农艺性状转化成5个主成分因子,代表原始数据信息量85.57%,并选出单穗质量、穗行数、出籽率、茎粗、出苗率5个耐盐碱评价指标;宁禾1822、宁禾2021、宁禾1948、宁禾2035和先玉1225这5份玉米杂交种耐盐碱性较好。聚类分析将30份耐盐碱品种分为3种类型,结果与主成分分析基本一致。【结论】通过2种分析方法筛选出5份耐盐碱性较强的杂交种,给宁夏平罗盐碱地玉米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玉米杂交组合 耐盐碱性 性状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基于SNP标记的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挖掘优异的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本研究对49份不同类型观赏向日葵自交系10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对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6.82%~56.62%之间,平均变异系数为30.23%,平均多样性指数1.34,其中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1.83,质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0.85,说明收集的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有利于育种程序中选育优质的观赏向日葵品种。利用SLAF-seq测序技术进行测序,产出数据共21.3 Gb,各样品所获得的读长数目在1 411 504~3 129 308范围内,其中MAF值大于0.05的位点有28 531个,获得可信度的SNP位点34 005个。基于观赏向日葵资源10个表型性状与SNP的聚类分析结果均将49份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划分为2类,及通过群体结构和PCA分析也分为2组,说明所选的种质资源表型上存在变异,群体内部存在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对观赏向日葵种质改良与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牛支原体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对牛支原体高效、快捷的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LFD-RPA)临床诊断方法,以牛支原体uvrc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筛选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并通过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临床样本检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试验建立的牛支原体LFD-RPA最佳引物为F2/R2,最佳反应条件为39℃、 25 min;检测灵敏度可达2.08 copies·μL-1,是普通PCR灵敏度的100倍;与滑液囊支原体、沙门氏菌、绵羊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之间无交叉反应;重复性稳定;对50份鼻拭子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6%,与我国行业标准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89.6%。该试验成功建立了牛支原体LFD-RP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敏感等优点,为牛支原体的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