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互联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究
《中国软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当前,互联网通过技术渗透与传统产业逐步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全国各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了现代农业驱动型、信息服务驱动型、电子商务推动型和全域综合发展型的基于"互联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差、农村经营主体能力不足、农村电商软硬件条件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如何解决制约农村互联网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梦365个故事》:宏大主题下人物群像的微素描
《电视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选取365个不同行业的人物,以每人3分钟的体量,进行了"人文生态的真实记录",展示了每一位主人公于平凡世界中的作为与梦想。本文总结了该片在视角、语言风格、意境营造等方面的特点,认为其对于影视作品如何进行宏大主题的表达,以及人物题材微纪录片的创作手法都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365个故事》 微纪录片 人物群像 人物白描


基于增量聚类的Web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追踪模型
《情报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目的/意义]互联网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呈现出信息规模庞大、分散、无序等特点,需要将这些孤立、零散分布的海量信息汇集起来,以便从整体上把握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方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聚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自动跟踪模型,给出了基于Single-Pass的增量聚类算法框架,并通过引入时间距离来改进聚类间的相似度计算方法。[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的漏报率和误报率都有明显降低。本模型可有效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动态关联追踪,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科研院所视角下农业科技政策改革的若干思考
《科技管理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以农业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政策变迁为主线,采取分类梳理、经验总结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十二五"以来国家农业科技政策演变规律、执行效果、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困境及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政策改革的对策建议。


菌株Diaphorobacter polyhydroxybutyrativorans SL-205的反硝化特性
《中国环境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强化硝酸盐污染水的反硝化脱氮,研究了反硝化新菌株Diaphorobacter polyhydroxybutyrativorans SL-205~T利用不同碳源的缺氧反硝化性能,以及利用固体碳源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的好氧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缺氧状态下,菌株SL-205~T分别以乙酸钠、琥珀酸钠和PHBV为唯一碳源时,硝酸盐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当初始硝态氮浓度为315mg/L时,PHBV的最适投加量为2.0g/L.菌株SL-205~T能利用PHBV进行好氧反硝化,当反应进行到36h时,硝酸盐去除率达到94.54%,平均反硝化速率为8.69mg/(L·h),并且在反应结束时没有亚硝酸盐和氧化亚氮的积累.以上结果为该菌株在废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 Diaphorobacter polyhydroxybutyrativorans SL-205T 硝酸盐 碳源 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 好氧反硝化


北京7种经济林吸滞PM_(2.5)特征及其价值评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文中选取北京7个经济林树种,在仅考虑生态功能前提下,分析其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吸滞PM_(2.5)特征,探讨叶表面形态特征对其影响,并利用合理指标评估其生态价值。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吸滞PM_(2.5)量介于0.089~0.258μg·cm-2,排序为:苹果>桃>枣>梨>核桃>杏>樱桃;吸滞PM_(2.5)量均在7、8月份较高,5月份较低;叶表面形态特征复杂,较为粗糙的叶片吸滞PM_(2.5)能力强;苹果吸滞PM_(2.5)量为0.83 kg·hm~(-2)·a-1,价值量约为67.47元·hm~(-2)·a-1。


农民互联网应用采纳决策及应用强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郊区712名农民的调查数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CSSCI
摘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快速推进并没有缩小城乡互联网应用差距,研究影响农民互联网应用采纳的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农村"互联网+"推进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郊区712名农民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Logit模型和泊松模型,对农民使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意愿和采纳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转移就业状况、对互联网应用的认知感受对农民采纳决策和采纳强度有显著正向作用;非农就业收入和经营收入对采纳强度影响显著,但对采纳决策没有显著影响;以往的信息化推广措施对农民采纳决策和采纳强度作用有限。为此,应针对农民需求开发实用、易用的互联网应用,加强使用技能培训,让农民从"互联网+农业"中获益。


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地利用的扰动影响评价——以京承高速公路二期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明晰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地利用的扰动影响,从高速公路施工周期出发,以京承高速公路二期为例,从施工和运营两方面探讨了高速公路扰动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确定了施工和运营影响的程度与范围。其中,施工建设最远影响2.3 km内的土地,主要影响类型有土地破损、地块切割和交通系统阻断;根据运营影响评价结果划分了核心区(0~3 km)、辐射区(3~8 km)、外围区(8~10 km)三级影响区。总体上说,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地利用的扰动影响在分布上具有距离衰减的特征,距离主线工程越远,影响作用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