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无芒雀麦苗期耐盐指标筛选及耐盐性综合评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采用温室模拟Na Cl盐胁迫试验方法,设置5种Na Cl浓度即0%(CK)、0.2%、0.4%、0.6%、0.8%,对5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叶绿素含量(Chl)、相对电导率(RE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Pro)等11项指标进行测定,对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无芒雀麦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耐盐综合评价值D值得出材料耐盐性排序:ZXY05P-171>ZXY05P-604>ZXY05P-629>ZXY06P-2592>ZXY05P-735,筛选出叶绿素含量(Chl)、脯氨酸含量(Pro)、过氧化物酶活性(POD)、丙二醛含量(MDA)4个无芒雀麦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5份材料耐盐性预测回归模型:D=-4.344+6.158Chl+0.076Pro-1.591POD-0.129MDA,为无芒雀麦苗期耐盐种质材料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基于ESDA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分异格局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复杂城市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准确定量地评估和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为城市发展战略制定、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2003-2013年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空差异特征。首先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思路,将资源、环境投入作为输入指标,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输出指标,城市每年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探索其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模式、空间集聚状态和空间异质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升趋势明显;第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经济格局、行政级别存在较好拟合,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直辖市高于地级市的区域差异特征,地域之间差异正逐步缩小。从空间演变格局来看,2003年、2008年、2013年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逐渐减弱;第三,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同时存在,整体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而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年提高,并呈局部高值空间聚集状态。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时空分异 数据包络分析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与效果评价
《图书情报知识 》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为深入挖掘"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创新模式及其服务效果,本文在梳理评价国内外关于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几种农村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典型应用案例,进一步地结合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基于信息服务环节及主要领域,本文搭建了包含农业生产服务质量、居民生活服务质量、生态休闲服务质量及科技示范质量等四方面在内的农村信息服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为例采用综合指数合成法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目前,"互联网+"背景下北京地区形成了以基于云服务、基于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电商O2O、SNS等几类农村信息服务创新模式,农村信息综合服务效果综合水平达到0.64,位于较高水平。针对当前农村地区信息流动不畅、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等问题,本文最后从发挥大数据价值、探索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培养农民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北京市城乡转型与乡村地域功能的时序特征及其关联性
《人文地理 》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研究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法和灰色关联法,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乡转型和乡村地域功能的时序特征及其关联性,以期为改善北京城乡关系、有效提升乡村地域功能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1978—2012年,北京市城乡转型依次经历了缓慢转型(1978—1995)、快速转型(1996—2006)、转型放缓(2007—2012)三个阶段。2生态、历史、市场和政策等因素显著影响着乡村地域功能的提升。35年间,乡村地域功能总体稳步发展,并与城乡转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3在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村地域功能反馈等综合作用下,城乡转型与乡村地域功能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者依次经历了低水平耦合、倒"U"型耦合和高水平耦合三个阶段。
关键词: 城乡转型 乡村地域功能 时序特征 关联度模型 北京市


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对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运用散点图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此外,还构建非线性模型对世界主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拟合分析,对我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做深入剖析,预测中国信息化要达到美国当前水平需要用15年左右时间。


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市场作用与价格区间变动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研究目的:揭示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对其作用区间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指标评价和门槛效应模型,在确定土地市场化水平基础上,分不同区域和出让区间考察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土地市场化水平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是分区间性的,到达一定门槛值后,会产生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在出让价格提高过程中,都经历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正向作用区间;(3)"高价位陷阱"反映了较高出让价格区间下,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产生促进,而导致过度非农化的情况。研究结论:通过市场化的作用减少农地过度非农化,需把握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和作用区间,合理有效利用市场调节机制。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非农化 市场作用 门槛效应模型 响应区间


安徽省县域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养分负荷时空演变特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养分负荷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其区域特征和格局演变对于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2年安徽省县市级畜禽养殖统计数据和耕地面积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安徽省县域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量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Global Moran's I指数值(0.24~0.37)显示2004—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潜在的空间依赖性,表明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一直处在相对集聚的发展阶段。Getis-Ord Gi*指数表明2004—2012年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北部和东南部,尤其是宣州市的绩溪县始终属于热点区域。此外,黄山市的歙县、宿州市的萧县、宣州市的旌德县、宿州市的砀山县和毫州市的利辛县也多次属于热点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环境污染防治和区域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中国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与路径分析
《中国土地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研究目的:分析新形势下中国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与实现路径,服务于耕地整治投资与实施及合理安排土地整治工程,以促进土地整治效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和和农户主导型三种类型;(2)不同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有各自的适应环境和优劣势,需采用不同的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研究结论:将社会力量引入到耕地整治投资实施中是对耕地投资模式的重要探索,有利于创新土地整治投资模式,提高资金效率,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逐步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


关于鲜活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政策的认识与思考——基于上海、成都两地的调查分析
《农村经济 》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目标价格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的全新尝试。为了解目标价格保险政策对鲜活农产品的调控效果,本研究以上海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试点和成都蔬菜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为例,对两地目标价格保险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和经验总结。调查发现目标价格保险在稳定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保障鲜活农产品供给、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作者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完善鲜活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政策的对策建议。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与区域差异关系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 》 2016 CSSCI
摘要: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3年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项指标,构建了城镇化协调度和差异性测度模型。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分析揭示了经济带城镇化协调水平和各项指标上、中、下游区域差异性间的关系,构建了相互间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城镇化协调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长江上中下游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组内差异两项差异指标对于经济带整体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协调度的重点在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政策的制定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缩小区域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