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转Bar基因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5个田间种植的转Bar基因甘蔗株系的根际土壤,进行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转基因甘蔗株系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总数存在差异,和对照相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

关键词: Bar基因 转基因甘蔗 微生物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湛江市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CSCD

摘要:目的检测采自广东省湛江市区的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性发生水平。方法将捕自湛江市的褐家鼠在室内预试验一段时间后,对合格试鼠采用无选择性摄食试验法以0.005%杀鼠灵毒饵饲毒(LFP法),观察并分析试鼠的死亡率与食毒量的关系。结果本次褐家鼠抗性检测合格试鼠计37只,检测结束后试鼠因药物死亡29只,试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为21.62%,已经形成抗性种群;死亡试鼠性别间在致死剂量和死亡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死亡试鼠平均食毒剂量为(19.14±5.44)mg/kg,平均死亡时间(7.34±3.51)d。结论湛江市区的褐家鼠防治应选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以外的药物,同时注意监测害鼠对药物的敏感度变化,以节省有限的药物资源。

关键词: 褐家鼠 杀鼠灵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群病毒性腹泻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今日养猪业 2011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ED)、传染性胃肠炎(TGE)和轮状病毒病是我国猪群中危害最严重的三种病毒性腹泻病,发病后无有效治疗药物。最近这几种疾病发生较多且损失较大,本文对三种疾病及其综合防控进行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蚜在不同茶树上空间格局及瓢虫数量差异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揭示茶蚜生态学特性,更好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以英红九号、金萱、黄棪和小叶黄枝香等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栅格式取样方法,对茶蚜在不同茶树上种群数量、空间格局及瓢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茶蚜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不同茶树品种间茶蚜数量有显著差异,但瓢虫数量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茶蚜 茶树 空间格局 瓢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探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香蕉N、P、K肥施用量,为建立香蕉平衡施肥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香蕉进行N、P、K肥料"3414"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分析,拟合建立产量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模型。[结果]适量的N、P、K肥料对香蕉的增产效应明显,过量施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在生产中N、P、K肥宜选择适宜的用量。建议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计算推荐施肥量,试验土壤的香蕉最佳产量为44.193~45.904t/hm2时,对应的N、P2O5、K2O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795.1、262.3、1236.9kg/hm2,其N、P、K施肥比例为1∶0.33∶1.55。[结论]试验结果可供与试验地(黏壤土)相类似的土壤类型区参考应用。

关键词: 香蕉 N、P、K肥 施肥模型 最佳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瓜新品种香蜜小南瓜的选育

中国瓜菜 2011

摘要:香蜜小南瓜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自交系08-127为母本、08-91为父本杂交而成的早熟小果型中国南瓜新品种。全生育期春季栽培100d,秋季栽培85d。果实扁圆形,果皮黄褐色,有绿斑;肉色橙黄,肉质致密,可溶性固形物10.2%,维生素C含量164mg.kg-1;单果质量0.86~1.32kg,667m2产量1500~2000kg。适宜在华南等地种植。

关键词: 南瓜 新品种 香蜜小南瓜 早熟 小果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重组外膜蛋白P2的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重组副猪嗜血杆菌(HPS)外膜蛋白(Omp)P2的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将重组表达的Omp P2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P2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此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ELISA的最佳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1.5μg/mL,被检血清1∶80稀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猪IgG(二抗)1∶4 000稀释。确定的阴性血清临界D450 nm值为0.231,阳性血清临界D450 nm值为0.280。将该ELISA方法与加拿大Biovet公司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做相关比较,结果符合率为88.9%。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用于HPS抗体的检测。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重组OmpP2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从藤粉蝶分离的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蚕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广州市萝岗桑园周边捕捉到的野外昆虫藤粉蝶(Delias pasithoe)成虫体内分离到1株微孢子虫,经人工接种可在家蚕体内全身性寄生。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该微孢子虫为双核,极丝11~12圈,极丝同型,基本符合Nosema属微孢子虫超微结构特征。该微孢子虫在其生活史发育过程中以偶倍数核为主,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形成双核孢子,发育周期为108 h。基于SSU rRNA和rRNA ITS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进一步证实该微孢子虫与Nosema属亲缘关系最近,应被分类为Nosema属‘true’Nosema亚群。

关键词: 野外昆虫 微孢子虫 寄生组织 生活史 超微结构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毛鼠对高纤维食物的行为适应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行为时间分配是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测定高纤维食物对黄毛鼠的取食、活动、休息和理毛等行为的时间分配,发现黄毛鼠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高纤维食物可增加其夜间取食时间并减少夜间活动时间,而对休息和理毛行为无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毛鼠适应高纤维食物的行为对策是增加摄食保证能量摄入,减少活动节约能量。

关键词: 黄毛鼠 行为 时间分配 高纤维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检测

蚕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叶作为中药或功能饮品的重要成分在民间和临床上广泛应用。用70%乙醇对广东桑、白桑、鸡桑、鲁桑等桑种共20个品种的桑叶进行浸提,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萃取组分及剩余水相组分。利用细胞病变减少法(CPE法)检测发现多个桑叶样品的萃取组分或水相组分含有抗病毒活性物质,且抗病毒活性具有选择性。其中,能有效抑制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样品最多,6个桑品种桑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HSV-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12.5μg/mL;广东桑品种桑叶的水相组分和石油醚萃取组分具有较高的抗甲型流感病毒(Flu A)活性;部分桑品种桑叶的萃取组分对登革病毒2型(DV2)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20个桑品种桑叶的4种萃取组分对柯萨奇B3病毒(CVB3)均无抑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桑叶含有丰富、较为广谱的抗病毒活性成分,但不同桑品种间的桑叶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活性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 桑叶 萃取组分 抗病毒活性 桑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