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封育对人工针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较强封育、较弱封育和非封育等3种封育强度的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度等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强度下人工针叶林林下草本植被差距较大,较强封育区油松林和落叶松林比非封育区的物种数分别多33种和21种,高度大2.49倍和3.28倍,盖度值大52.21%和54.87%;而木本植物的密度、盖度差距等不明显。各封育强度下植被反映物种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值差异并不显著,部分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随着封育强度的变弱,相同树种各标准地间的林下物种组成差异增大。油松林和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在较强封育下物种种类和群落结构相似程度不大,但在非封育的极强干扰胁迫下,两个不同的建群种林下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表现出较为接近的特征。外界的严重干扰影响人工针叶林林下植被,人为干扰一旦停止,针叶林林下植被的恢复较快。限制人、畜对林下植被的干扰,加强封育,可有效恢复和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这说明人工林群落加强封育、减小干扰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的高低及其生态效益。

关键词: 封育 人工针叶林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群落相似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果中SO_2残留调查与卫生限量范围的探讨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产地、种类水果SO2含量的调查结果显示,97.58%的水果样品中SO2含量低于10 mg/kg。参考FAO/WHO的限量标准,建议我国水果中SO2限量范围为小于10 mg/kg。

关键词: 水果 SO2 限量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土壤水动力学的树木根系吸水模型构建(Ⅰ)——单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根系吸水模型是目前树木耗水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树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林分的基本单位。土壤水是林木耗水的源泉。该文根据达西定律和裘布衣假定,把树木根系近似看作为倒圆锥体,建立了树木根系吸水模型,并以油松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6—8月份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平均差值为0.110mm/d,平均误差为3.61%,但是9月份的误差偏大。

关键词: 土壤 水动力学 根系吸水模型 根系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硅唑乳油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农药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氟硅唑在葡萄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及环境安全性,在北京和长春市郊区进行了其在葡萄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葡萄和土壤样品用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净化,用带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测定了其残留量。氟硅唑的最低检出量为3.0×10-11g,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均为0.01mg/kg。在葡萄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2.6%~99.0%,变异系数为1.7%~13.3%,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氟硅唑在葡萄上的半衰期为5.8~7.0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0~14.0d。40%氟硅唑EC按推荐剂量0.05ga.i./kg和推荐剂量的2倍0.1ga.i./kg使用3、4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8、35d,氟硅唑在葡萄中的残留量为0.084~0.216mg/kg,土壤中为0.025~0.318mg/kg,残留量低于FAO规定的氟硅唑在葡萄中的MRL值0.5mg/kg,所以40%氟硅唑EC按推荐剂量0.05ga.i./kg在葡萄上使用3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8d,收获的葡萄是安全的。

关键词: 氟硅唑 葡萄 残留 消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供试品种的茎叶夹角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随着株型紧凑型增强,该参数值增大;在生育后期,不同株型玉米品种LAI各密度下大体表现为GY115较高,ND108次之,ZD958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LAI增大,紧凑型ZD958植株下位叶片的衰老速率相对减慢。供试品种群体中、下部1 d内各测定时期光截获的数量随密度增加明显减少,不同株型品种相比减小的幅度依数值大小依次为GY115,ND108和ZD958。随密度增大单株干物重降低,但以ZD958降低幅度较小,ND108次之,GY115较大。不同株型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密度 群体结构 群体光分布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定量遥感反演与生长模型耦合的水稻产量估测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遥感估产是农业遥感技术应用与研究的重点领域。在黑龙江省不同的种植区域下,采用GPS定位调查、定量遥感反演与产量形成过程模型相偶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水稻产量估测研究。结果显示,水稻产量的预测值在6740~9600kg/hm2之间,实测值在6500~9500kg/hm2之间,二者总体上表现较为一致,预测水稻产量的RMSE为494.62kg/hm2,相对误差在0.23%~12.39%之间,平均为5.13%。表明采用定量遥感反演与生长模型耦合的模式可以对不同区域的水稻产量形成情况进行监测预报。

关键词: 遥感 反演 生长模型 水稻产量 估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消毒剂对伪狂犬病病毒的杀灭效果的实验观察

中国兽医杂志 200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基质对蚕豆苗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大量饲养天敌昆虫,寻找种植寄主植物适宜的方法,研究了蛭石、草碳、珍珠岩、土对蚕豆苗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种植蚕豆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单一使用珍珠岩种植蚕豆苗时,由于保水性能差,蚕豆苗的苗高、鲜重均明显低于其他栽培基质,30d时分别为26.8cm、148.2g,差异显著。而单一使用蛭石时,由于缺乏黏结能力,不易固定根系,易倒伏。用蛭石和草碳混配后,再加入少量的土,可改善栽培基质的保水性和疏松性,30d时苗高和鲜重分别达35.3cm和185.9g,生长后期用营养液进行浇灌,可提高蚕豆苗生长势,避免苗高倒伏。

关键词: 栽培基质 蚕豆苗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工艺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成膜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制作出具有良好机械性和阻隔性的大豆分离蛋白可食性膜,优选出成膜性能优良的大豆分离蛋白,该文研究了7种不同生产工艺下的大豆分离蛋白,分别以7种蛋白为材料制膜,测定其机械性能、水溶性、水蒸气透过性、O2透过性、脂质渗透性等性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膜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GS5000型普通型未经造粒的大豆分离蛋白综合评价分数最高,表明其成膜性能优于其他6种大豆分离蛋白,并且电镜扫描照片也显示用其制出的膜结构更加致密,因此,GS5000型大豆分离蛋白比较适合制作可食性膜。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优质大豆分离蛋白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可食性膜 物理性能 表面结构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预测久保桃可溶性固形物初步实验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50个久保桃果实为标准样品,20个果实为验证样品,研究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技术预测久保桃内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一阶微分处理的光谱和化学值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预测久保桃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范围为10.2~13.2°Brix,其平均值为12.0°Brix,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bias)为-0.381,标准预测误差(SEP)为0.427,相关系数为0.701。预测结果表明,采用600~1848nm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久保桃可溶性固形物是可行的。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久保桃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改进偏最小二乘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