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间偃麦草苗期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温室苗期模拟NaCl盐分胁迫技术,对来自12个国家的13份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对上述4个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与综合聚类分析,将13份中间偃麦草种质划分为3个耐盐级别:即耐盐种质有EI037、EI038、EI043,中度耐盐种质有EI017、EI031、EI044、EI046、EI049,敏盐种质有EI020、EI030、EI041、EI042、EI045。综合NaCl胁迫下的盐害级别和存活率情况,初步认为0.9%是中间偃麦草种质苗期可耐受NaCl胁迫的浓度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收获期对秋播糯玉米不同品种产量与淀粉糊化(RVA)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根据收获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确定不同糯玉米品种的适宜收获期。【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8个品种为主区、4个收获期为副区),研究了不同品种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花后30、35、40和45 d)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收获期延迟,籽粒产量逐渐增加,增加速率以花后35~40 d最快,日增重达5.2%,花后40 d增加缓慢。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在花后35~40 d达到峰值,后期略有下降。收获期对糊化温度没有影响,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峰值时间均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呈先升后降趋势,这几项指标在花后40 d最高,回复值此时最低。RVA谱特征值中,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受收获期的影响较小,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受收获期的影响较大。【结论】综合考虑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间的变化趋势,可认为花后40 d收获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有利于改良糯玉米淀粉的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
《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密度调控,构建高效冠层,发挥品种潜力,同时确立不同夏玉米品种高产高效冠层的定量化技术指标。结果表明,3个夏玉米品种均在中或低密度下(CF008为9.75万珠hm-2和11.25万株hm-2,郑单958为8.25万珠hm-2和9.75万株hm-2,金海5号为6.75万珠hm-2和8.25万株hm-2)构建的冠层较合理,冠层光合性能较高。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高密度易造成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导致光合性能的降低。灌浆中期前群体光合势(LAD)和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中或高密度条件下较高,而后为中或低密度下较高,并且吐丝后LAD所占比率为中或低密度处理显著高于高密度处理,说明高密度条件下冠层结构不合理,造成生育后期叶片提早衰老。在中或低密度下,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较大,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分别为13.40%~19.45%和16.19%~21.48%;叶面积发展动态较为合理,吐丝期LAI达5.59~6.75,成熟期仍然保持在2.24~3.68,尤其中上层叶片LAI高值持续期较长;吐丝期中上层叶片Pn达到33.6~43.8μmolCO2m-2s-1;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特别是中密度下LAD达172.01~235.91m2dm-2,后期光合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更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葡萄不同倍性品种的杂种胚挽救及鉴定
《北方园艺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二倍体葡萄为母本,与四倍体葡萄杂交,杂种进行胚珠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胚珠培养胚萌发率最高可达39.21%,成苗率最高可达35.32%。先用细胞倍性测定仪初选,再用卡宝品红染色法根尖计数染色体为57条。不同组合取样时期可确定为:早熟母本为花后40~50 d内,中熟品种为50~60 d,晚熟品种则为60~80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从果树成熟叶片提取DNA的方法
《果树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果树成熟叶片富含多糖、多酚及其它次生代谢物质的特点,以8个果树树种的秋季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对其基因组总DNA进行了提取,并对得到的DNA进行了电泳检测、含量测定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从8种果树的成熟叶片中均能提取出基因组总DNA,且DNA的纯度和完整性都较好,D260nm/D280nm的比值均在1.8~2.0之间,无降解现象,RNA去除干净,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其AFLP分析(引物组合为EcoRI-TA/MseI-CTT,EcoRI-TT/MseI-CTT)条带清晰,多态性好,说明此方法提取的果树成熟叶片基因组总DNA完全适于AFLP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B03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均匀设计试验对拮抗性枯草芽孢杆菌B03发酵生产活菌体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以经济、易得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为碳、氮源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6.0%,K2HPO4.3H2O 0.3%;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21~24 h,接种量5%,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60~66 h。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验证试验,获得了104.24×108~105.75×108cfu/mL的活菌体产量,较原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菌体产量提高了96%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中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应用于果树遗传转化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DNA直接导入法。介绍了DNA直接导入法中基因枪转化技术的原理、类型和基因枪的轰击参数、受体材料、基因型、轰击前后的培养条件等对其遗传转化频率的影响,并系统地概述了基因枪法在选择标记基因、报告基因、改良果树性状相关基因、启动子及多基因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果树基因枪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有机果品发展潜力与对策
《北方园艺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了北京地区有机果品生产的意义与发展潜力和对策。北京地区发展有机果品有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向奥运会提供有机果品,有利于保护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堆肥过程中除臭保氮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在畜禽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高温堆肥化过程中,臭味排放及氮素损失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阐述了堆肥化过程中氮素挥发特点及损失途径,介绍了国内外堆肥保氮除臭的三类方法:(1)堆肥过程中采取适宜的工艺条件;(2)堆肥原料中使用不同的添加剂;(3)综合处理。还对硫酸亚铁、沸石和普钙等在堆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