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浓度的过碳酰胺对刺参生长及养殖底质环境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在刺参养殖水体中施用不同浓度的过碳酰胺对刺参生长及底质环境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了0(空白对照)、0.50、0.75、1.5、3.0和6.0mg/L的6个过碳酰胺浓度梯度;测定了刺参特定生长率和6项底泥理化指标。研究显示:0.75mg/L组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75 mg/L组氧化还原电位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盐方面,NO-3-N含量在0.75mg/L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4-N、NO-2-N含量均在为0.75mg/L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mg/L组的NH+4-N和TN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过碳酰胺可以有效改善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环境,促进刺参的生长,施用0.75mg/L的过碳酰胺效果最佳。
关键词: 刺参 过碳酰胺 溶解氧 底质 氧化还原电位 理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学机制:数值模拟的启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北克拉通是古老克拉通遭到破坏的一个典型例子。近几十年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质学等多学科研究都证实了华北克拉通东部自中生代以来遭受了强烈的改造和破坏,表现出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构造变形以及岩石圈减薄。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动力学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地球科学领域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存在很多争论,而数值模拟手段也逐渐成为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学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前人利用数值模拟手段从拆沉、热侵蚀、俯冲脱水、化学交代等不同角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为很多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质学观测提供了一定的动力学模型支持,为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动力学成因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克拉通破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的数值模型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要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动力学成因机制,在未来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1)从二维粗略模型向三维精细模型的过渡;(2)考虑更为实际的岩石流变学特性、相变过程;(3)利用板块重建等技术为数值模型提供板块运动历史等运动学约束;(4)拆沉、热-化学侵蚀、俯冲脱水等作用相互耦合的动力学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渔民收入支出结构特征分析——基于2016年的调查数据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7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渔民收入更多地依赖于第一产业的发展情况,两者之间呈现出高度关联性。利用2016年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分析渔民家庭收支情况,结果显示:多数地区渔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渔民收入差距缩小;家庭经营收入直接拉动了渔民增收4.85个百分点;渔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50%,与2015年相比下降1.20%。此外,论文还分析了2016年影响渔民收入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渔民持续增收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增加安全优质产品供给、提高休禁渔等补贴性收入、推动休闲渔业发展和加强风险保障能力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ox基因及其在软体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ox基因是动物基因组内高度保守的一类转录因子,在动物体轴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类重要的发育调控基因。动物形态的进化和多样性与Hox基因数目、序列及其表达模式密切相关,Hox基因在模式生物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软体动物中Hox基因及其功能的了解还相对较少。软体动物具有高度的躯体结构多样性,研究软体动物的Hox基因及其功能对于理解和解释其形态多样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Hox基因的研究概况、软体动物中Hox基因的分布、功能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理解及深入研究软体动物的发育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西沙西南海底麻坑区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孔隙水地球化学证据
《地球化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海西沙西南海底广泛发育规模巨大的海底麻坑,麻坑内GC14柱样5.7 m到6.7 m深度孔隙水中Cl~-浓度降低,同时伴随δ~(18)O值升高,显示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同时,孔隙水中的Cl~-,Na~+和K~+浓度主要沿着海水稀释线分布,排除了黏土矿物脱水引起Cl~-浓度降低和δ~(18)O值升高的可能性。根据Cl-浓度和δ~(18)O值异常估算的水合物饱和度分别为6%~10%和7%~15%。由此可以推断,西沙西南麻坑区可能是具有良好水合物勘探前景的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小波分频技术的地层Q值补偿方法研究
《石油物探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了基于小波分频技术的地层Q值补偿方法研究。首先应用小波分频技术将浅层、中深层和深层地震数据分成不同的频率段,得到不同目标层频率区间的地震数据,然后利用地层Q值提取技术提取Q值,最后分别进行地层Q值振幅补偿和相位补偿。该方法针对不同的目标层将地震资料分成不同的频率段,避免了不同频率成分地震信号的相互影响,同时特殊对待目标层的频率信息,提高了地层Q值提取的稳定性。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补偿不同目的层地震数据,使浅、中、深层反射波形基本一致,主频提高,频带展宽,从而提高了地震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分频技术 目标层 品质因子 振幅补偿 相位补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打开模式:右行走滑拉分与古南海俯冲拖曳
《地学前缘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海作为东亚大陆边缘最大的边缘海,位于太平洋、印澳和欧亚三个板块的夹持之下,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联合作用部位,是揭示新生代两大动力学体系交接转换特征的良好场所。南海海盆为菱形洋盆,包括西北次海盆、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均在古近纪—中中新世形成,同时伴随着南海北部、西部和南部盆地群发育,盆地边缘油气资源丰富,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本文搜集了前人对南海洋盆深部形态、磁条带、转换断层等成果,以及南海周边盆地群的沉积体系、沉积相、不整合面相关资料,综合对比了南海北部、西部和南部盆地群的沉积序列、沉积相、沉积厚度,厘定了盆地群断裂体系、断裂组合特征,揭示了南海北部、南部盆地群及西部盆地群中的中建南和万安盆地都是在右行右阶走滑拉分背景下形成的。北部盆地群新生代古近系西厚东薄,新近系东厚西薄,NNE—NE向断裂体系活动早期西强东弱,而晚期东强西弱,从西向东依次停止。同时指出,南海是在NNE向断裂体系右行右阶走滑拉分和古南海俯冲拖曳的联合作用下打开:于34~32 Ma西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受控于NNE向断裂的右行右阶走滑拉分作用,沿着NNE-SSW方向开启;32~23 Ma,NNE向走滑断裂活动自西向东逐步停止;于23 Ma左右,"消失"的南海以西的NNE向走滑断裂完全停止活动,同时由于婆罗洲地块逆时针旋转,古南海的俯冲带走向由近E-W向变为NE向,俯冲板块拖曳力也转变为NW-SE向并且占据主导地位,在拖曳力作用下礼乐—巴拉望地块后缘陆壳伸展,导致西南次海盆打开,东部次海盆的扩张方向由NNE-SSW转变为NW-SE向。于15Ma,礼乐—巴拉望地块与婆罗洲地块碰撞,南海停止扩张。
关键词: 南海 盆地群 走滑断层 拉分盆地 古南海 俯冲拖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水杨酸提高微拟球藻低温抗逆性的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是一类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经济微藻,其规模化养殖多以室外跑道池为主。低温成为影响微拟球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可以增强植物的低温耐受性。本研究将25℃下培养至对数生长中期的微拟球藻转至低温(15℃)胁迫处理96h。依水杨酸终浓度和培养温度不同,共分5个组("25℃+SA0","15℃+SA0","15℃+SA5","15℃+SA15"和"15℃+SA25"组)。测定5个时间点(0,24,48,72和96 h)上藻液光密度、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脂肪酸组成及3条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Δ5,Δ6和Δ12去饱和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微拟球藻生长受到抑制;而外源水杨酸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微拟球藻的生长,并使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显著增加,并以15 mg/L效果最佳。比较"15℃+SA0"和"15℃+SA15"组中3条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转录水平变化,发现外源水杨酸促进了Δ5和Δ6去饱和酶基因转录,但并未明显促进Δ12去饱和酶基因转录。可见,水杨酸能够增加其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减少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维持膜流动性,最终缓解低温给微拟球藻带来的伤害,提高其低温抗逆性。本研究首次探索了水杨酸对微拟球藻低温抗逆的影响,为微拟球藻的优化培养与抗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 微拟球藻 水杨酸 低温抗逆性 生理指标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行波分离的三维弹性波矢量场点积互相关成像条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传统三维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存在横波合成不准确的难题,提出基于行波分离的矢量波场点积互相关成像条件。首先利用传统波场分离方法获得标量纵波和矢量横波;再对波场分离得到的标量纵波求取梯度获得矢量势纵波,对矢量横波求取旋度得到矢量势横波;然后求取弹性波场的坡印廷矢量并据此对矢量势纵横波进行分解,分别得到上、下、左、右、前、后行波;最后将炮点分解得到的上、下、左、右、前、后矢量纵、横波分别与接收点分解得到的下、上、右、左、后、前矢量纵、横波对应做点积互相关,得到炮点纵波接收点纵波偏移剖面、炮点纵波接收点转换横波偏移剖面、炮点转换横波接收点纵波偏移剖面和炮点转换横波接收点转换横波偏移剖面。该成像方法理论上可以消除逆时偏移产生的低频噪声,且无需对转换横波偏移剖面做极性校正;模型算例证明了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行波分离 矢量波场点积互相关成像 极性校正 矢量横波标量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