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面风应力偏离风向的观测与分析
《海洋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海气界面风应力方向与风向不一致的现象,2015年2月4日至3月12日在南海博贺观测平台开展了综合观测,利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了海气界面风应力,并在3类大气稳定度条件下分析了风应力矢量偏离风矢量的角度变化,进一步讨论了大气层结稳定时两者角度之差与风速的参数化关系。结果表明:在大气层结稳定条件下,风应力矢量偏向风矢量左侧,且偏离角度随逆波龄和风速增大而减小;当大气层结不稳定时,风应力矢量一般偏向风矢量右侧。海气界面风应力矢量受海表面风、波浪以及大气层结的共同调制。
关键词: 涡动相关法 南海北部 海气边界层 大气层结 风应力矢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太平洋暖池热盐结构温度场的时空变化
《海洋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1950-2011年间热带太平洋月平均温盐度资料,以28°C等温线作为暖池的定义标准,分别计算了暖池区(20°N-15°S,120°E-140°W)各网格点混合层、障碍层和深层的平均温度,从而构成了暖池热盐结构的温度场。据此,运用EOF分析法研究了暖池混合层、障碍层和深层温度距平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纬向风、纬向流和海面净热通量等要素对这3层温度场主要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模态揭示了暖池中东部3层温度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并在1985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气候跃变,而第二模态则基本反映了暖池西部3层温度皆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并在1995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气候跃变。暖池混合层(包括障碍层)温度场前两个模态的年际振荡主要是由纬向风和南赤道流(SEC)共同引起的,而暖池深层温度场前两个模态的年际振荡则是由SEC和赤道潜流(EUC)共同调制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II与TI数据库的全球渔业专利检索策略设计及初步分析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7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渔业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渔业专利逐渐成为体现我国渔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理清全球主要国家(地区)渔业专利几十年来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对促进我国渔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构建了渔业领域专利文献检索策略,基于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提供的Thomson Innovation(简称TI)专利分析平台获取了1996~2015年的渔业专利数据,并使用Excel软件处理和统计获得了渔业专利数据,同时对渔业领域的专利文献对近20年渔业专利总量、渔业专利年度分布、国别(地区)特点、专利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199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渔业专利总量为117 719条;渔业专利数量每年持续增加,在2014年达到峰值;渔业领域专利在传统水产养殖技术、捕捞、水产品加工方面布局广泛;通过对专利类型进行分析,发明专利占了绝对优势。
关键词: 德温特专利数据库 TI专利分析平台 渔业专利 检索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黄海碎屑岩薄砂体储层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北黄海东部坳陷为中、新生代发育的陆内断陷盆地,总体为NE向,晚白垩世时期为湖盆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由于盆地面积小,物源搬运有限,岩性混杂,储层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强,且储层厚度较薄.受地震资料自身频率的限制,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识别薄储层,而谱分解技术是寻找薄砂体储层最为有利的手段.本文在分析井点处下白垩统薄砂体地震响应的基础上,通过拓频处理使高频段能够区分薄储层,然后用S变换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解,最后对薄砂体储层进行分频解释.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早期的物源位于研究区的西北边,从西北到东南,湖相的水体加深,从扇三角洲平原亚相逐渐过渡到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为砂体分布较多的区域,虽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但由相邻井和时频分析的烃类结果来看,下白垩统砂岩为储集层圈闭的有利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以东中尺度涡对黑潮入侵东海路径的影响
《海洋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VISO数据集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中国台湾以东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通过具体的中尺度涡实例探讨了其对台湾以东黑潮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旋式中尺度涡在春夏季节的数目要少于反气旋式中尺度涡,在秋冬季节气旋式涡旋个数则多于反气旋涡;并且台东以东区域涡旋传播存在多种路径,涡旋的存在对台湾东北部黑潮入侵东海的路径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2004年夏季台湾以东区域存在多个涡旋,相应的吕宋海峡黑潮主轴向东偏移明显,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的路径发生了显著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陆转换带类型与成因机制
《地学前缘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洋-陆转换带是被动陆缘的特殊构造,是伸展背景下大陆岩石圈与大洋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对于理解和认识大洋和大陆的地球动力过程、机制尤为关键。基于不同的被动陆缘类型,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被动陆缘的洋-陆转换带分类及特征,同时探讨其成因机制。根据大陆边缘类型,洋-陆转换带可以划分为四类,火山型被动陆缘中以海倾反射层和下地壳高速体为特征的洋-陆转换带、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出露的洋-陆转换带、异常减薄洋壳组成的洋-陆转换带、强烈减薄陆壳为主的洋-陆转换带。洋-陆转换带成因模式取决于不同类型被动陆缘的伸展破裂过程,火山型被动陆缘起源于主动的火山裂谷,通过热作用来减薄岩石圈的底部进而发生地幔熔融,产生溢流玄武岩,浅表形成海倾反射体,下地壳表现为高P波速度异常且巨厚的高速体。非火山型陆缘的岩石圈横向伸展与深度相关,岩石圈变形既有均一纯剪切变形(均匀伸展)也有不对称的简单剪切变形(拆离断层)。
关键词: 洋-陆转换带 火山型被动陆缘 非火山型被动陆缘 岩石圈伸展破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中部隆起二叠纪-三叠纪菊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上的唯一深钻,是揭示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时代,恢复沉积和构造环境的基准井。菊石是二叠纪至三叠纪的重要古生物,在指示地层时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CSDP-2井岩心中发现多块菊石化石,其中的两块化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菊石形态特征,取自1 475.2m岩心中的Roadoceras cf.sinense时代被鉴定为二叠纪罗德阶(Roadian)—吴家坪阶(Wuchiapingian),属于近20年来建立起来的菊石属Roadoceras,其古地理分布位于古赤道及双温区,此次发现的样品则来自华南北缘,拓展了该属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另外,在851.9m处岩心中,发现了蛇菊石Ophiceratidae,其为早三叠世格里斯巴赫阶(Griesbachian)分子,非常接近三叠系的底部,为CSDP-2井二叠纪和三叠纪界线的划分提供了重要证据。上述菊石的发现,有助于厘定南黄海中部隆起二叠系-三叠系海相地层发育时代,恢复古地理环境,亦为南黄海进一步的沉积、构造和油气资源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菊石 吴家坪阶 格里斯巴赫阶 南黄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AM模型的天津海域鱼类资源和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天津农学院学报 》 2017
摘要:根据2013、2014年5、8、10月6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及环境因子调查结果,分析了天津海域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同时利用GAM模型,对天津海域鱼类资源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天津海域共采集到鱼类7目17科26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鱼类资源平均生物量为3.37 kg/h,与1983年天津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结果相比,资源量降低了90.39%。8月航次的鱼类资源生物量最大,其次为10月航次,5月航次最小。本研究选取了月份、水温、盐度等11个环境因子,GAM分析结果表明,对鱼类生物量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为温度、仔稚鱼密度、盐度和经度,水温、仔稚鱼密度和盐度对鱼类资源生物量影响均显著,经度在p<0.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的累计偏差解释率为44.2%。根据AIC准则,包含上述4个变量的广义加性模型为最佳模型。各预测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盐度>温度>仔稚鱼密度>经度。
关键词: 天津海域 鱼类资源 广义加性模型(GAM)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中国环境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了胶州湾潮间带2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r、Cd、As的含量,讨论了其分布特征、主要来源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Cu、Pb、Zn、Cr、Cd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8、55.2、107.4、69.9、0.44、9.2mg/kg;污染指数(CF)依次为Cd>Pb>Zn>As>Cu>Cr,研究区东北部的污染较为严重;污染负荷指数(PLI)反映出72.4%的站位存在污染,区域污染负荷指数(PL_(Izone))表明潮间带总体污染程度为中等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ri)依次为Cd>Pb>Cu>As>Zn>Cr.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显示51.7%的站位属于低生态危害,24.1%的站位属于中等生态危害,17.2%的站位属于较高生态危害,7.0%的站位属于很高生态危害,其中Cd是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交通、农业和工业污染是研究区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建议加强对污染物来源的控制,同时对污染严重区域(特别是东北部)进行人工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