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思考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了农业科技期刊通过转换办刊理念,加强栏目策划提升文章的学术引导力和举办活动提升刊物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形成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期刊可持续发展。


海南山地橡胶园土壤养分流失特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山地橡胶园土壤养分淋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地橡胶园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9.06~15.68 g/kg、全氮0.47~0.87 g/kg、全磷(P2O5)0.53~0.89 g/kg、速效磷(P2O5)1.40~7.33 mg/kg、全钾(K2O)5.07~21.77 g/kg、速效钾(K2O)26.80~71.41 mg/kg,其中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天然热带雨林,全磷、速效磷含量略比天然雨林高。不同地形橡胶园土壤养分表现为:陡坡山地养分含量较低、淋失较强、富集较弱;谷地养分含量较高、淋失较弱、富集较强;中坡山地、中坡丘陵、碎原的养分含量介于陡坡山地和谷地之间,部分养分变化幅度也介于陡坡山地和谷地土壤间。


椰子花序汁液的综合开发利用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椰子花序汁液的营养成分及其性状,并对其产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简要介绍椰子花序汁液的主要加工产品,分析椰花汁综合开发利用前景。


海马齿对不同比例淡海水组培的生长和生理响应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树林伴生植物海马齿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试验系统考察了海马齿植株在不同淡海水组合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变化,以探讨海马齿植株盐环境的适应性和耐盐机制.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液中海水比例增加,海马齿植株生长速度变慢,节间变短,叶片肉质化程度加重,但都能健康生长并完成其固有的生长周期.随着培养液中海水比例的增加,海马齿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节间长度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茎周长却逐渐增加,叶片水分含量和根系活力先升高后降低,而叶片干物质和丙二醛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2∶1淡/海水组合培养液中海马齿植株的长势最好,根系活力最强.研究结果表明,海马齿植株最适宜在一定比例的淡/海水培养液中或一定盐浓度环境下生长,其具有很强的耐盐碱特性,渗透调节是其适应外界盐胁迫的机制之一.


超高产橡胶芽接树的光合特性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LI-6400测定了超高产橡胶芽接树PB86茎干(接穗)割面涂乙烯利刺激剂后的叶片光合参数.结果表明,普通芽接树和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具有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胞间CO2浓度(C i)则随之下降的趋势;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叶片的Pn、Gs、Tr和C i均大于普通芽接树,且有随光照强度增强差异增大的趋势.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光饱和点(LSP)与普通芽接树有显著差异.以上表明,在乙烯利刺激下,超高产橡胶芽接树能充分利用有效辐射.


芭蕉属野生种的地理分布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芭蕉属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对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通过检索INIBAP的多个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出芭蕉属野生种的分布规律,为野生蕉的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经分析,目前已经报道的芭蕉属共有52个野生种,其中真芭蕉组(Eumusa)11个,观赏蕉组(Rhodochlamys)9个,澳蕉组(Australimusa)13个,红花蕉组(Callimusa)18个,不确定组(Incertae sedis)1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和中国均分布有不同的3组芭蕉属野生种,但马来西亚和印度分布的种数最多,各分布有15种,约占总数的29%,可能是芭蕉属野生种的多样性中心。


马唐草新月弯孢生物学特性及其代谢产物活性测定
《中国生物防治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马唐草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菌株MT-011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30℃,致死温度65℃/10min,最适pH值7,碳源以D-果糖最佳,氮源以硝酸钠最佳。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9,碳源以蔗糖产孢量最大,氮源以赖氨酸产孢量最高。分生孢子萌发温度在20~40℃之间没有差异,萌发率均达90%以上;最适pH值7;光暗交替为最佳光照条件。除赖氨酸外所有供试碳源和氮源的孢子萌发率都很高,处理之间没有差异。MT-011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作用于马唐草,可使叶片黄化或枯死脱落,与用菌体接种时造成大量叶片黄化或枯萎的症状极为相似。代谢产物对指示植物柱花草、辣椒和玉米的种子发芽后的根茎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3.27%,表现出很好除草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丁硫克百威及其降解产物
《农药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丁硫克百威及其降解产物(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液相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50:50),流速1.0mL/min,C18柱,紫外检测器波长269nm,进样体积10.0μL。利用峰高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5.5~18.2μg/L。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峰高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45%、0.86%、1.11%,回收率分别为102.4%~103.3%、106.9%~108.4%、102.6%~104.7%。丁硫克百威及其降解产物可同时检测和定量分析。


6个木薯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荧光测量系统,对6个木薯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木薯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在生育期变化呈先增后降的曲线,蒸腾速率(E)和胞间CO2浓度(Ci)的升降并不完全受气孔导度(Gs)的影响。经邓肯氏新复极差比较,华南6(SC6)和华南7(SC7)的Pn显著高于其它各个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华南(SC5)的Pn显著高于华南9(SC9),而与华南8(SC8)差异不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