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核桃壳仁混合物料气流分离系统的试验研究
《中国油脂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核桃破壳壳仁分离加工成套设备壳仁混合物料气流分离系统运行参数对壳仁分离效果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成套设备气流分离系统调节与运行参数选择提供依据.以仁中含壳率和壳中含仁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核桃壳仁混合物料气流分离系统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调节阀开度对壳仁分离效果影响最显著,卸风板开度影响次之、喂料速度影响最小.核桃壳仁混合物料气流分离最优运行参数为:调节阀开度1/2、1/4、1/8壳仁30°,1/16壳仁15°,两组分心木15°;卸风板开度1/2壳仁30°,1/4、1/8、1/16壳仁15°~30°,两组分心木30°~45°;喂料速度1/2、1/4、1/8、1/16壳仁分别为6、2、1、0.35 kg/min.在最优运行参数下,1/2、1/4、1/8、1/16壳仁的仁中含壳率分别为2.26%、1.07%、3.61%、5.57%,壳中含仁率分别为0.88%、0.54%、3.92%、6.85%.实际生产中建议整套设备原果核桃加工生产能力控制在600 kg/h以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梨果萼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GFP标记菌株的获得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香梨果萼黑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本实验以香梨果萼黑斑病菌强致病性菌株LI1为供试材料,研究菌龄、酶系统、酶解时间等对链格孢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链格孢菌菌丝在C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0 h,以0.7 mol·L-1 NaC1为稳渗剂,1%裂解酶+1%崩溃酶+1%蜗牛酶的酶液组合下,28℃酶解4h,原生质体制备效率最高.通过PEG/CaCl2介导法将含有潮霉素B抗性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转入链格孢菌LI1,转化子生长表型及外源基因的PCR鉴定结果表明抗性基因已成功整合到香梨果萼黑斑病菌中.成功建立了香梨果萼黑斑病菌链格孢菌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并成功获得GFP标记菌株,为病原菌侵染定殖过程及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取食不同夏季寄主对牧草盲蝽若虫生长发育和成虫寿命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牧草肓蝽Lygus pratensis Linnaeus再次演替为新疆棉花主要害虫.为明确取食不同夏季寄主对棉田牧草盲蝽若虫生长发育和成虫寿命的影响.[方法]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牧草盲蝽初孵若虫在14种主要夏季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羽化率和成虫寿命进行观察,并结合其在田间不同夏季寄主上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4种寄主植物中,牧草盲蝽若虫无法在猪毛菜、灰藜和龙葵上完成生长发育.不同夏季寄主饲养的牧草盲蝽若虫发育历期与成虫寿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取食向日葵的若虫总发育历期最长,为(23.20±0.66)d,取食灰绿藜的最短,为(12.15±0.25)d;取食向日葵的雌成虫寿命最长为(13.42±0.28)d,取食猪毛菜的最短,为(5.33±0.47)d;取食油菜的雄成虫寿命最长,为(11.40±0.95)d,取食猪毛菜的最短,为(5.13±0.38)d.牧草盲蝽若虫取食不同夏季寄主其发育历期与田间寄主上若虫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与羽化成虫的数量呈正相关;取食不同夏季寄主的牧草盲蝽成虫寿命与田间成虫发生情况基本一致.[结论]夏季牧草盲蝽成虫在取食和产卵寄主选择中存在一定差别,明确了牧草盲蝽对夏季寄主的利用模式,为筛选牧草盲蝽夏季诱集寄主和季节性治理对策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及其评估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食品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快检试剂盒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方法]分别购买市售苹果脆片和真空包装水果玉米,采用国标GB 4789.10-2006和快检试剂盒测定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采用人工污染样品,根据《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评估其快检试剂盒的相关指标.[结果]苹果脆片和水果玉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最高分别为20和50 CFU/g,均低于国标中相关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限量要求.金黄色葡萄球菌快检试剂盒的灵敏度为93%,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6.6%,假阳性率为0,显著性差异为0.5,相对准确度为96.7%,与参比方法检测数据差异不显著.[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快检试剂盒检验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操作简单,检验结果较为准确,适合基层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筛查.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理成分及分布特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统计分析了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组成,并对这些植物的分布区类型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56种2变种,隶属于20科26属.在科水平上,百合科(Liliaceae)种类最多,有23种1变种;在属水平上,郁金香属(Tulipa Linn.)和贝母属(Fritillaria Linn.)种类较多,分别有14种1变种和8种.从分布区类型看,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属水平有5个分布型和8个亚型,在种水平有6个分布型和14个亚型;温带成分在属和种水平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分别占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0.8%和94.8%;在种水平上,特有成分有14种2变种,其中8种2变种为新疆特有分布.从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水平分布特征看,天山地区、阿尔泰地区和准噶尔地区(准噶尔西部山地亚地区和准噶尔盆地亚地区)分布的种类较多;其中天山地区分布的种类最多(37种),占新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种数的63.8%,且多数种类为重要经济植物资源.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在山地森林、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分布的种类较多,尤其集中分布在海拔1600~2800 m的山地森林和山地草甸中;贝母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原和山地草甸中,大部分郁金香属植物分布在草原和低山地带.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特有成分;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和准噶尔西部山地的山地森林、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垂直带中以及准噶尔盆地边缘.
关键词: 新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区类型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列当枯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化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向日葵列当生防菌株,以田间采集的具有褐色枯斑的列当植株为样本,利用柯赫氏法则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和新疆共11个不同地点的29份列当枯斑病的样本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北屯农十师183团和188团地块及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海子村地块中采集的病样上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五原县葵博园和临河区永利村的病样中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公合成村和西圪旦村及化德县105省道边地块中样本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层出镰刀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采集的样本中只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河北张家口市康保县的样本中只分离得到轮枝镰刀菌.上述分离得到的菌株在向日葵列当上回接后都能够致病的结果预示,镰刀属的真菌是引起向日葵列当枯斑病的病原菌,但尖孢镰刀菌是引起列当枯斑病的优势致病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分离获得的镰刀菌均能够侵染向日葵和列当,但其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分离寄主上的致病力强于其他寄主的特点.基于致病力分化的结果,筛选出3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尖孢镰刀菌菌株GHC 1-2、XXZ-9和HD 1-1用于防控列当对向日葵的寄生.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列当枯斑病;柯赫氏法则;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交互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骏枣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喷施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骏枣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骏枣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骏枣为材料,以噻苯隆(TDZ)、赤霉素(GA3)、二氢卟吩铁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单、复配6种组合,于骏枣花期叶面喷施,测定叶片的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结果】6种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骏枣光合特性,改善果实品质、增加单株产量,其中,T1和T2处理后骏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CK,T3处理的水分利用率(WUE)最高;T1+T3较CK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纵横径分别高于对照44.45%、11.11%和16.78%,T3出干率最高为46%;T3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最高,并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56%、60.71%、352.77%;T1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为2.65 kg/株,与对照(CK)相比提高了194.44%。【结论】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骏枣叶片的光合日变化、果实品质及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以T3处理的光合作用参数、水分利用率与果实品质较优,T1与T2+T3处理的果实的产量优与其它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腐胺(Put)处理对黄皮甜瓜果实采后冷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外源腐胺(Put)处理减轻黄皮甜瓜果实采后低温冷害的调控机理,本试验以'新密3号'黄皮甜瓜为试材,研究了0(CK)和2.0 mmol/L Put处理对其5±0.5℃低温贮藏期间果实冷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诱导条件下,2.0 mmol/L外源Put处理可使黄皮甜瓜果皮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保持较高的水平,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贮藏21 d(严重冷害)时较CK分别提高2.3倍、1.6倍和1.2倍,达到30.06、2.46和39.14 U·g?1 FW,显著抑制了贮藏28~49 d果皮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及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从而减轻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伤害,使'新密3号'黄皮甜瓜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症状减轻,发生时间推迟7 d,至贮藏结束时,冷害指数仅为0.27,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可见,外源腐胺(Put)处理减轻黄皮甜瓜冷害与其果皮组织活性氧代谢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列当致病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产物活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对瓜列当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本研究从新疆加工番茄田自然发病的瓜列当茎基部分离病原真菌,采用盆栽瓜列当接种无菌发酵滤液原液,筛选对瓜列当具有强致病性的菌株;采用共培养法测定菌株不同浓度无菌发酵滤液及其发酵产物萃取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盆栽瓜列当接种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可使瓜列当植株伤口变褐,严重的可造成整株萎蔫死亡;菌株JTF001发酵原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可达100%,25倍、50倍稀释液抑制率分别为92.88%和87.62%;浓度为5 μg/mL和1 μg/mL JTF001发酵产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均达100%;浓度为0.5、0.25 μg/mL和0.1μg/mL的JTF001发酵产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1.03%、81.87%和60.04%;结合形态学和基于rpb2、tef 1和gapdh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JTF001鉴定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上述结果表明菌株JTF001有作为开发防治瓜列当生物农药的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抗旱性相关指标分析与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与陆地棉抗旱性紧密关联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筛选出抗旱能力强的品种资源,以国内外203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2个处理,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在2个处理下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利用灰色关联度、抗旱综合度量值、综合抗旱系数、加权综合抗旱系数等方法,对203份陆地棉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性状指标与抗旱综合度量值(D值)间的紧密关系依次为:叶绿素含量>单铃重>衣分>株高>果枝数>始节位>叶面积>始节高>脯氨酸含量>果节数>有效结铃数>单株产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单铃重、衣分、株高、果枝数、始节位、叶面积、始节高与加权综合抗旱系数的关联度较大,可作为棉花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表明,203份种质资源被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为高抗旱型,包含鄂抗棉10、赣棉10、土库曼陆地棉等共12份品种,占5.9%;第Ⅱ类为抗旱型,包含KK-1543、豫棉15、皖棉8407等共62份品种,占30.5%;第Ⅲ类为中等耐旱型,包含晋棉6、新陆中48、鲁棉28等共80份品种,占39.4%;第Ⅳ类为敏旱型,包含豫棉17、17N8、农垦5等共35份品种,占17.3%;第Ⅴ类为高度敏旱型,包含新陆早24、新陆早29、冀棉12等共14份品种,占6.9%。研究成果为棉花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材料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