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青海省小麦种质材料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当前青海省普通小麦种质材料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青海省77份普通小麦种质材料进行了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共分离出蛋白谱带1 237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类型37种,其中迁移率编号为2、19和3号的谱带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98.7%、98.7%和97.4%;3条谱带(15、16和17号)出现频率低于10.5%;其余31条谱带出现频率为19.5%~84.4%。供试材料醇溶蛋白谱带多态性较高,每个材料可电泳分离出11~21条谱带,其中具有14~18条谱带的材料居多。不同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5~0.94,说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6大类,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遗传距离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肥对甘蓝型春油菜产量、磷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养分积累、磷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土壤上施用125 kg/hm2N和135 kg/hm2K2O基础上增施磷肥,可显著增加油菜不同部位产量,其中籽粒产量平均提高12.5%,生物量平均提高29.0%。施磷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P素含量,有利于促进油菜K素营养累积,但对N素、K素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磷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施磷后磷肥农学效率、磷肥表观利用率和磷肥生理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6 kg/kg P2O5、13.0%和40.2 kg/kg P2O5,磷肥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仅为10.9%。根据经济效益分析结果,青海甘蓝型春油菜生产中磷肥用量以75 kg/hm2为宜。

关键词: 春油菜 磷肥用量 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硒、锌肥对不同品种春小麦产量及硒吸收积累特陛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选青海省富硒区对硒素吸收积累能力较强的春小麦品种.[方法]经验采用裂区设计,设6个处理,1:品种青春38,不施肥;2:青春38,喷施Zn肥;3:青春38,喷施Se肥;4:品种阿波,不施肥;5:阿波,喷施Zn肥;6:阿波,喷施Se肥,Zn肥用量为210g/ha(Zn),Se肥用量为3626mg/ha(Se),研究硒锌肥外源性喷施对品种青春38、阿波春小麦产量及硒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比较,青春38喷施Zn肥处理产量的增幅最高,为21.66%,其次为品种阿波喷Se肥处理,增幅为20.19%;施用Zn肥处理,青春38籽粒的Se浓度增幅为50.70%,阿波增幅为61.73%;施用Se肥处理品种青春38籽粒的Se浓度增幅为81.69%,品种阿波增幅为90.12%.相同肥源处理下阿波籽粒中Se吸收累积量均高于青春38.收获后不同器官中Se浓度大小为:根〉叶〉籽粒〉茎,Se吸收累积量大小为:籽粒〉茎〉叶〉根.[结论]施用Se肥和Zn肥均可促进不用品种春小麦产量的提高,品种阿波对Se吸收累积能力高于青春38,可在青海富硒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春小麦 硒、锌肥 喷施 吸收积累特性 青海省 spring wheat selenium and zinc fertilizer selenium absorption and accmnulation characteristics Qinghai Provin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燕麦生防菌株HZ-31的分离与致病性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恶性杂草野燕麦的生防真菌制剂,从刺儿菜患病植株根际经单孢分离获得一菌株HZ-31,并对其进行分离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喷雾接种病原菌的孢子量为1×108 mL-1时,接种后14d野燕麦地上部完全萎蔫,接种后保湿超过24h,可以明显提高该菌株的致病效果;在孢子悬浮液中添加φ=0.2%SDP可以明显提高致死效果,对小麦、蚕豆、豌豆安全,对青稞轻微致病,对油菜严重致病;形态学鉴定及IT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定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综上,菌株HZ-31具有开发成为真菌除草剂的潜力。

关键词: 野燕麦 生物防治 生防菌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大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高原大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以青海乐都紫皮大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大蒜植株可食用部位的总干物质积累及鳞茎部位的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成熟采收期干物质积累量达最大;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则在植株生长旺盛期积累量达最大,后期降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随着植株生长中心发生转移,鳞茎是干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在生长前期鳞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生长后期分配比例上升;而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在蒜薹伸长期达最大,之后开始下降。大蒜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分配是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茎叶部位,蒜薹采收后干物质主要分配并转移至鳞茎部位。

关键词: 大蒜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用亚麻染色体核型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压片法对两个油用亚麻品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油用亚麻都为二倍体,其中红胡麻有16对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2x=32=16m+16T,核型类型为"2B",染色体臂指数NF值=48,核不对称系数As·K=70.56%;张亚2号有15对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2x=30=24m+6sm,核型类型为"2B",染色体臂指数NF值=60,核不对称系数As·K=56.33%。

关键词: 油用亚麻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量对大黄产量、有效成分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大黄产量、有效成分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后第2年商品有机肥在和化肥磷酸二铵配合施用后表现出最佳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27.21%;各施肥处理与对照比较,对大黄有效成分均有促进作用;施用有机肥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碳含量。

关键词: 施肥模式 大黄 产量 有效成分 土壤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SRAP分析及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RAP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从中随机挑选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法(GriffingⅡ)组配成66个组合,考察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SRAP标记将不同生态类型的35份品种(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712处分为5类,春性材料分布在第Ⅰ、Ⅲ、Ⅴ类,半冬性材料分布于第Ⅱ、Ⅳ类,聚类分析的结果与材料的生态类型也基本一致;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组合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组配的组合(春性×春性,冬性×冬性)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SRAP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利用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有可能用于预测油菜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类型 SRAP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茴香薄翅野螟虫口密度与油菜产量损失关系及其防治指标的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网室内人工接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幼虫数量的增加,油菜产量损失增加;与对照相比,当接卵数为216、399、858、1665和3279粒时,产量损失分别达3.13%,2.08%,12.5%,25.10%和43.33%。各网室实际接虫数(x)与其相应的小区油菜产量(y)的关系为:y=-0.0007x+4.8129,表明虫口密度与油菜产量为负相关。在青海省油菜种植区内每平米幼虫或卵数超过10头或粒时,应即时防治。

关键词: 茴香薄翅野螟 虫口密度 油菜产量损失 防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乐都紫皮大蒜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乐都紫皮大蒜全生育期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以青海乐都紫皮蒜为材料,研究了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大蒜植株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全生育期鳞茎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假茎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根、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生育期内,大蒜植株各器官可溶性糖的分配比例也有所不同,就大蒜植株同一生育器官来说,不同生育期,其可溶性糖的分配比例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乐都紫皮大蒜 可溶性糖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