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鉴定不同枸杞种质的耐热性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1个枸杞种质为试材,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不同枸杞种质的耐热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高温处理后,‘0701’‘1301’‘MA’‘宁杞1号’‘宁农杞9号’‘宁杞5号’‘中国枸杞’‘蔓生枸杞’‘云南枸杞’‘北方枸杞’‘黄果枸杞’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52.55、52.13、52.37、54.17、56.28、54.57、52.47、55.55、53.79、55.36和56.92℃。耐热性大小依次为‘黄果枸杞’>‘宁农杞9号’>‘蔓生枸杞’>‘北方枸杞’>‘宁杞5号’>‘宁杞1号’>‘云南枸杞’>‘0701’>‘中国枸杞’>‘MA’>‘1301’。

关键词: 枸杞 Logistic方程 半致死温度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中的水平基因转移

植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平基因转移是不通过生殖而进行的遗传物质交流,在原核生物和单细胞真核生物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水平基因转移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之间的发生频率以及对多细胞真核生物进化的影响尚不明确。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水平基因转移在高等植物之间以及高等植物和其它生物之间普遍存在。该文将对高等植物中已发现的一些水平基因转移现象进行综述,并尝试解析植物之间水平基因转移可能的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平基因转移 植物 线粒体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子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枸杞子在全国的采样信息。以枸杞子药材生产区29个采样点为分析基点,分析枸杞子中总多糖、东莨菪内酯含量,综合气候、地形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枸杞子适宜性分布。应用SPSS构建枸杞子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ArcGIS软件空间计算方法进行枸杞子品质区划。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枸杞子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土壤pH,土壤亚类,植被类型和8月平均气温等4个生态因子,这与枸杞子喜干燥凉爽气候,较耐寒,耐干旱、耐碱性土壤,适宜于分布在北温带平原的生活习性基本一致。此外,以总多糖、东莨菪内酯成分为指标的枸杞子品质区划结果还提供了枸杞子品质适宜分布区,为开展枸杞子合理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枸杞子 生产区划 最大信息熵模型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性 ArcG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草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乌拉尔甘草在全国的采样信息。以乌拉尔甘草药材生产区46个采样点为分析基点,分析乌拉尔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总黄酮含量,综合气候、地形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其适宜性分布。应用SPSS构建乌拉尔甘草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Arc GIS软件空间计算方法进行乌拉尔甘草品质区划。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乌拉尔甘草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7月平均气温,土壤亚类,12月降水量,植被类型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等5个生态因子,这与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少、夏季酷热、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分布在北温带的平原、山区的生活习性基本一致。此外,以甘草苷、甘草酸、总黄酮成分为指标的乌拉尔甘草品质区划结果还提供了其品质适宜分布区,为开展乌拉尔甘草合理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生产区划 最大信息熵模型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性 ArcG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春50号产量构成及产量形成分析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春50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用品种鉴定、品比试验、区试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大面积生产示范、农田生产等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对该品种进行了产量形成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当前高产小麦育种栽培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宁春50号较对照宁春4号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宁春50号稳定性与宁春4号相当,在2007年区试中宁春50号丰产稳产性都高于宁春4号,在稳定性产量上还有提高的潜力;在不同区域条件下,宁春50号和宁春4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变化幅度基本一致,变化幅度最大的为穗粒数,千粒重次之,穗数最低;宁春50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平均值较宁春4号都高,表明宁春50号具有较好的遗传特性,增产潜力明显;产量达到8 000kg/hm~2以上,平均穗数达到669.8×10~4穗/hm~2,平均穗粒数为30.9粒/穗,千粒重为42.8g,在5 000kg/hm~2到1 000kg/hm~2产量水平变化过程中,穗数、千粒重都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而穗粒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宁春50号产量增加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34,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穗粒数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宁春50号增产要提高穗数和千粒重,并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关键词: 春小麦 宁春50号 高产 产量形成 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小麦-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易位系鉴定及其后代灌浆与产量性状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外源染色体或片段对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普通小麦宁春4号和黑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借助分子细胞学手段鉴定其BC1代染色体组成,并对其BC1F3代籽粒灌浆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D99株系出现两个顶端小片段易位类型的GISH杂交信号,为真杂种;ND99的BC1F3后代中分离出有芒(ND99A)和无芒(ND99B)两种类型,并且同一个分子标记3EST-185能够追踪这两种类型。宁春4号和易位系后代(ND99A、ND99B)籽粒的体积、鲜重、干重、水分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宁春4号和ND99A的灌浆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而ND99B呈多峰曲线变化。宁春4号的灌浆时间早,快速增长期长,籽粒饱满指数和粒重最大;ND99A灌浆迟,持续期短,籽粒饱满指数最低,粒重仅次于宁春4号;ND99B灌浆的峰值出现较早、较大,灌浆持续期短,籽粒饱满指数居中,粒重最低。易位系后代的穗长、穗粒数和结实小穗数明显高于宁春4号,可能是影响其灌浆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黑麦草 易位系 GISH 分子标记 灌浆特性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主栽苜蓿品种(系)对豌豆蚜的抗性评价

草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蚜量比值法和模糊识别法,对12个宁夏主栽苜蓿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和室内抗蚜评价试验。田间蚜虫种类以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为主,占混合种群数量的80%以上。田间和室内结果综合分析表明:供试12个苜蓿品种(品系)中,惊喜、WL343HQ和德宝3个品种为高感品种,其蚜量比值均大于1.25,并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柏拉图、中苜3号、甘农4号等3个品种为感蚜品种,其蚜量比值位于0.76~1.25之间;先行者为中抗品种,蚜量比值为0.51,位于0.51~0.75之间;皇冠、三得利、皇后、SR4030和MF40205等5个品种为抗蚜品种,其蚜量比值0.26~0.50之间。同时,本研究也提出了室内和田间苜蓿抗蚜鉴定方法分别为模糊识别法和蚜量比值法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关键词: 苜蓿 品种 豌豆蚜 抗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荒漠绿洲井灌农田砂质土壤氮素淋失规律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应用土壤-作物系统模型模拟分析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传统和改进)下的土壤水分动态、氮素淋失以及春玉米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当前农民传统水肥管理的水分渗漏量和氮素淋失量非常大,分别达到了303mm和179kg N/hm~2,而改进处理的水分渗漏量和氮素淋失量约是传统处理的一半。两种管理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别不大,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分别为25.3和32.5kg/(kg N),改进模式要明显好于传统模式。

关键词: 荒漠绿洲 砂质土壤 氮素模型 硝酸盐淋失 水肥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分析

作物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份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为材料,研究鲜食大豆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鲜荚采摘期适宜,均达到鲜食大豆的各项经济指标,且能够正常成熟收获子粒;从出苗到鼓粒采摘需要97~137d;台湾292、苏早1号、龙海3号、浙鲜9号、晋豆39等品种表现产量高、口感好、商品性好、采摘期适宜,是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种植的较为理想的品种选择。

关键词: 灌区 鲜食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黄土丘陵区苜蓿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水分是影响半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修复的限制性生态因子,开展土壤水分变化研究对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指导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在时空尺度上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苜蓿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大致相同,生长季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土壤水分消耗期(3—5月)、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6—7月)和土壤水分积累期(8—10月);(2)以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标准,可将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划分为三个层次:0—20cm土壤水分速变层、20—80cm土壤水分活跃层和80—180cm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坡向变化规律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不同年份规律大致相同,但有小范围的波动,坡位变化规律为坡上<坡中<坡下,不同年份间的变化基本一致。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体积含水量 时空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