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对污水灌溉胶东卫矛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详细研究氮对城市污水灌溉下胶东卫矛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以2年生胶东卫矛为试材,选用城市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行灌溉,设置5个氮处理分别为(T1:CK)0 g/株、(T2)10 g/株、(T3)23 g/株、(T4)36 g/株、(T5)49 g/株,小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T4处理株高处于最高值,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9.30%,差异显著,T5低于T4处理2.01 cm,无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表现为随着氮肥追施量增加而升高,T4、T5均显著高于对照;5-8月份SOD活性T4处理处于最高值,其次为T5,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对照;4月份和6-8月POD活性T3、T4、T5之间无显著差异,T4处于最高值,T4、T5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4-8月份T4 PPO活性最高,T4与T5之间无显著差异,两个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氮用量以36 g/株时对污水灌溉下卫矛生长和保护酶活性提高效果最佳。


六盘山叠叠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的分配特征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森林植被的生态适应性。在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以当地优势林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烘干法及生物量经验公式,调查了1个半阴坡和1个阴坡上共12个森林样地的地上植被生物量,分析了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该流域内华北落叶松林地上生物量平均为59.20t·hm~(-2);阴坡林分地上生物量为63.49t·hm~(-2),较半阴坡高15.62%。在坡面上,生物量在坡中下部和下部最大,平均为71.75t·hm~(-2);其次是坡上部、中上部和坡脚,平均为58.08t·hm~(-2);最小的是坡顶,平均为37.45t·hm~(-2)。在垂直空间上,各层次生物量分配表现为:乔木层(67.95%)>枯落物层(28.68%)>草本层(2.62%)>灌木层(0.75%),即乔木及枯落物(主要是难分解的松针)约占林分生物量的97%。乔木层不同径级林木的地上生物量分配呈正态分布,其中胸径为10~16cm的林木占比例最大,为60.19%,其次是径级>16cm的林木(20.88%),最小的是径级<10cm的林木(18.92%)。林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依次为:树干(56.51%)>树枝(28.66%)>树皮(11.58%)>树叶(3.24%)。综上可知,该半干旱小流域内华北落叶松林生物量在阴坡居多,特别是坡中下部,这可能与降水及水分坡面分配格局有很大关系;冠层林木,特别是大径材林木贡献了林分生物量的绝大多数,而林下灌草及幼树生长较差,贡献极小,建议进行适当择伐,改善林分结构。


脱硫石膏施用下宁夏龟裂碱土水盐运移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试验,开展了脱硫石膏施用下不同淋洗水量对宁夏龟裂碱土水盐运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施用下龟裂碱土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湿润锋深度和累积入渗水量呈先急剧增加再缓慢增加的趋势;0~20 cm土层土壤pH值、碱化度和全盐量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连续淋洗条件下,最大脱盐深度位于40~60 cm土层;0~40 cm土层,随入渗水量的增加土壤脱盐率缓慢增加,其中0~20 cm土层处理1到处理4土壤脱盐率分别为79.72%、89.88%、91.93%和92.22%;随淋洗水量的增加,0~20 cm土层主要盐分离子易于溶脱的顺序为Mg~(2+)>Cl~->SO2~-4>Na~+>HCO~-_3,Mg~(2~+)溶脱率最大,可达到100%,20~40 cm土层主要盐分离子易于溶脱的顺序为Na~+>Cl~->Mg~(2+),Na~+溶脱率最大,可达到91.42%,HCO~-_3和SO~(2-)_4含量则先增加后降低,0~40 cm土层Na~+、Cl~-、Mg~(2+)随淋洗水量的增加淋洗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 龟裂碱土 土柱淋洗试验 脱硫石膏 淋洗水量 水盐运移


枸杞木虱成虫携带瘿螨越冬
《应用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年来一直认为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fer以成螨在树皮缝和芽缝内越冬,我们在宁夏中宁最新调查发现,大量瘿螨若螨潜伏于枸杞木虱越冬成虫体壁缝隙,尤其以后足基节与腹部缝隙最多。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越冬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 et Li成虫雌性和雄性成虫均携带瘿螨成螨和若螨,平均2~3头,最多的可达30头。如果枸杞瘿螨随枸杞木虱越冬成虫越冬成为主要途径,那么对枸杞木虱越冬成虫的防治将成为控制枸杞瘿螨危害的重要防治策略和技术手段。


基于离子交换-电导检测法对酿酒葡萄中有机酸含量进行分析
《分析测试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酿酒葡萄中乳酸、丙酸、苹果酸、酒石酸、草酸、柠檬酸、琥珀酸和抗坏血酸的方法。样品经提取、脱色、过滤后以自动淋洗液发生器生成的1.5~30 mmol/L KOH为淋洗液洗脱,抑制电导检测器检测。考察了共存非测定离子及相邻离子间的干扰,结果表明非测定无机离子对测定无干扰。8种有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64~0.25 mg/L,加标回收率为89.5%~96.2%。该方法用于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中8种有机酸分析,8种有机酸均被检出,以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最高,柠檬酸次之,其它酸含量均较低。酿酒葡萄为典型的酒石酸型水果。
关键词: 离子交换-电导检测法 有机酸 酿酒葡萄


1991-2010年宁夏水稻病虫害发生特征与经济损失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暴发频繁,是威胁宁夏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但对其变化趋势与实际危害损失不清楚。基于宁夏水稻统计数据、稻田覆盖类型遥感数据和水稻产量数据,分析1991年至2010年宁夏水稻病虫害发生特征与经济损失情况。结果表明:1991年到2010年期间,宁夏水稻病害、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5.3万hm2和2.0万hm2,其年均防治面积分别为8.4万hm2和1.6万hm2;水稻病害的发生程度下降了23.10%,防治程度上升了77.30%。20年间宁夏水稻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程度均显著增加。防治水稻病害、虫害后,分别挽回稻谷为2.67万吨、0.28万吨,其挽回损失量在20年期间分别增加了55.15%、2775.0%,表明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由于气候变化等诸多因子,导致1991年到2010年宁夏水稻病害、虫害年均造成的实际稻谷损失量分别为0.71万吨与0.13万吨,水稻病害实际损失量在0值附件波动、虫害呈现波动增加趋势,说明水稻病害防控效果好、虫害的防控还有提升的空间。从全区各市县分布来看,水稻病虫害主要分布在宁夏的银北地区。为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损失,应加强农田景观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对水稻病虫害发生与灾变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开展区域性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并建立相应的防控新对策与技术体系。
关键词: 水稻 病害 虫害 发生面积 挽回损失量 实际损失量 经济评估


多异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
《应用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测定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成虫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的捕食作用。【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多异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捕食偏好性,并通过罩笼试验研究多异瓢虫在田间对枸杞木虱的捕食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对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以及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0.4粒、410.0头、350.8头和102.5头。田间罩笼试验结果证明,在多异瓢虫成虫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85.4%;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成虫的搜寻效率a=0.8252为4种木虱虫态最佳,而对枸杞木虱卵处理时间Th=0.002283为4种木虱虫态中最佳;在100头/皿的猎物密度下多异瓢虫均能展现其最大捕食率,益害比参考值为1∶100。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100头/皿混合猎物密度下,多异瓢虫更偏好木虱成虫,在300头/皿下,多异瓢虫更偏向于木虱若虫。【结论】研究表明,多异瓢虫是具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多异瓢虫成虫可有效防治枸杞木虱。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整地方式下退化草地植物群落恢复特征
《水土保持通报 》 2016 CSCD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2种造林整地措施处理后的草地植物群落特征,为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固定样地与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比了"88542"水平沟、鱼鳞坑2种不同整地方式下群落动态特征。[结果](1)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上,生境的异质性对鱼鳞坑整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影响较大,整地方式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不明显。(2)生境条件的不同影响了群落的多样性。鱼鳞坑整地的植物群落由于生境的异质性较大,促成了较高的多样性。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鱼鳞坑整地>"88542"水平沟整地>天然封育草地。(3)植物群落多样性总体表现出随着年限的延伸,整个示范区的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开始下降。[结论]不同人为干扰方式和不同生境对植物群落多样性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整地方式 退化草地 植物群落恢复


灌淤土农田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对施肥措施的响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施肥对灌淤土水旱轮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特征,寻求合适的土壤增碳措施,在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春小麦-春玉米轮作体系中,通过3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平衡施用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化肥+玉米秸秆(NPK+S)和农民习惯施肥(CON)6个不同施肥措施对0~20 cm耕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氮素供应水平下,无论水田或旱地,NPK、M、NPK+M和NPK+S处理都能达到土壤增碳效果,3年的土壤培肥后,其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达10.03~10.60 g·kg~(-1)和3.00~4.35 g·kg~(-1),与试验前(9.92 g·kg~(-1)和2.48g·kg~(-1))相比分别提高了1.2%~6.8%和20.8%~75.2%,M处理显著高于CK。施用有机肥3 a以上,才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碳库活度、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因此,从土壤总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提升的角度考虑,应在平衡施用NPK的基础上,提倡水旱轮作农田长期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关键词: 灌淤土农田 水旱轮作 施肥 土壤总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播期对不同熟性豌豆品种生育进程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种子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豌豆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熟性豌豆品种在4月13日、4月23日、5月3日、5月13日和5月23日5个播期下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熟性豌豆品种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受播期影响都较大,生育期随着播期推迟而缩短,播种—出苗时间缩短尤为明显;早熟品种在4月23日前后、晚熟品种在4月13日前后播种能明显增加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提高籽粒饱满度,减少瘪粒率;早熟豌豆品种生育期短,成熟快,适播期较宽,适当晚播(4月23日前后)可获得较高产量;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成熟慢,适播期较窄,早播(4月13日前后)可获得较高产量,过期播种产量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