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防治枸杞蓟马的植物源药剂筛选及混用增效制剂研发

农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宁夏枸杞蓟马危害严重而又缺乏安全可靠的环保型农药这一重大问题,筛选出防治枸杞蓟马的植物源药剂,并进行混用增效制剂的研究。[方法]植物源单体对花蓟马的毒力测定采用浸叶药膜法;根据共毒因子法和等效线法确定配方;制剂加工采用常规方法;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国家标准进行,其中施药方法采用常量喷雾法。[结果]苦参碱和烟碱混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含量为2∶1时,其共毒系数达166.21。结合对溶剂、乳化剂等助剂的筛选,研制出7.5%苦参碱·烟碱乳油,配方为苦参碱5.0%、烟碱2.5%、溶剂83.8%、乳化剂8.7%。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该制剂各项指标均达到商品农药的要求。大田药效试验表明,该制剂在质量浓度为5 g/L时,常量喷雾,药后7 d对枸杞花蓟马的防效仍为84.57%。[结论]苦参碱和烟碱混用,具有显著的杀蓟马活性和增效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潜力。

关键词: 花蓟马 植物源杀虫剂 增效作用 苦参碱 烟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发汗生物效价的麻黄质量评价研究

中国药房 2016 CSCD

摘要:目的:对不同产地麻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建立大鼠发汗药理模型,以大鼠发汗量为检测指标,对26个不同产地麻黄的质量进行评价。每个产地麻黄样品取12只大鼠随机分为高、低剂量组(11.25、9 g/kg,剂距为1∶0.8),ig给药,以对照药材(草麻黄)的发汗生物效价为10 U/g计,按照《中国药典》生物检定统计法计算不同产地麻黄的发汗生物效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药材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对26个不同产地麻黄的发汗生物效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6个不同产地麻黄的发汗生物效价介于7.08~22.09 U/g,以甘肃古浪草麻黄发汗生物效价最高、甘肃武山中麻黄最低,草麻黄平均效价高于中麻黄;麻黄发汗生物效价的变化趋势与麻黄碱及伪麻黄碱总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6份麻黄中有17份(65.38%)发汗生物效价高于对照药材,4份(15.38%)高于9.55 U/g并与对照药材的生物效价相近。结论:所考察的26个不同产地麻黄中80%以上质量合格。

关键词: 麻黄 发汗生物效价 麻黄碱 伪麻黄碱 含量 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ROPWAT模型的宁南灌区春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宁南灌区春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对CROPWAT模型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对其腾发量和产量模拟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利用不同梯度灌水定额大田试验实测的腾发量和产量与CROPWAT模型模拟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腾发量与该阶段灌水定额呈正比关系,灌溉定额为150m3/hm2和630m3/hm2处理在苗期实测日耗水量分别为1.33mm/d、2.67mm/d,CROPWAT模型的模拟值也表现类似的结果,该日耗水量模拟值分别为1.42mm/d、2.89mm/d。前者实测产量为4 409kg/hm2,模拟值为3 937kg/hm2,两者相差10.7%,说明CROPWAT模型对于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此,CROPWAT模型在宁南灌区春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CROPWAT模型 宁南灌区 春玉米 非充分灌溉制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果色枸杞果实糖积累特征及其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杞1号’(红色)、‘宁夏黄果’(黄色)和‘黑果’(黑色)3份不同果色枸杞为试材,测定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以探讨不同果色枸杞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为进一步阐明枸杞品质形成及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气相色谱(GC)法检测结果为‘宁杞1号’果实含8种糖,‘宁夏黄果’含7种糖,‘黑果’仅检测到4种糖;且成熟期枸杞果实均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2)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材料果实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现逐渐升高趋势,果实发育的后期升高幅度高于初期;而各材料蔗糖和赤藓糖含量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发育时期材料间差异各异。(3)不同果色枸杞蔗糖代谢酶活性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差异较大,其中酸性转化酶(AI)在果实发育的初期活性较低,材料间差别小,但在果实发育的后期活性高,材料间差异较大;从枸杞果实发育色变期到成熟期,供试材料AI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高于中性转化酶(NI)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黑果’保持着较低果糖含量和蔗糖代谢酶活性。(4)3种果色枸杞果糖含量均与AI活性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红色与黑色枸杞己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NI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果色枸杞果实中的糖种类与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较大,AI活性升高有利于枸杞果糖的积累,转化酶在枸杞果实己糖积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枸杞 果色 果实发育 糖积累 蔗糖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典型样地采样及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平原河流、湖泊、沼泽3类不同类型典型湿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SOC、TN含量在垂直剖面上呈"表聚性"分布;TP含量在垂直剖面上变化较小。9个典型湿地从南向北,土壤SOC、TN、TP含量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即中部低,南北高;C/N比和C/P比空间变化趋势一致,整体上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中部高南北低;N/P整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即中部低南北高。2)从湿地类型来看,土壤TN、TP含量和N/P比湖泊湿地最高,SOC含量、C/N比和C/P比沼泽湿地最高,河流湿地SOC、TN、TP含量与C/P比和N/P比均最低。河流湿地土壤SOC、TN、TP含量在水平空间上的差异性最大。3)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受湿地成因、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和旅游、城市建设、工农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因子的多重影响。土壤C和P含量是决定C/N比和C/P比差异的关键因子,同时土壤C/P比和N/P比受含水量和盐度的影响大。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全氮 全磷 宁夏平原湿地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光周期基因在我国不同麦区中的组成分布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光周期基因在我国小麦品种中的组成分布特点,利用已有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我国977份小麦品种的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不同麦区中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Ppd-A1位点有5份材料无PCR扩增条带(0.5%),其余972份材料都为光周期敏感型Ppd-A1b(99.5%);在Ppd-B1位点仅青春37为光周期不敏感型Ppd-B1a(0.1%),有3份材料无PCR扩增条带(0.3%),其余973份材料为光周期敏感型Ppd-B1b(99.6%);在Ppd-D1位点有789份材料为光周期不敏感型Ppd-D1a(80.8%),其余188份材料为光周期敏感型Ppd-D1b(19.2%)。在东北春麦区、新疆冬春兼播麦区、青藏春冬兼播麦区等高纬度麦区,小麦品种多携带光周期敏感型基因PpdD1b;在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不敏感型Ppd-D1a基因分布频率较高;Ppd-D1a基因分布频率总体呈现以黄淮冬麦区为最高,向其他方向麦区呈现下降的趋势。在Ppd-A1位点和Ppd-B1位点发现的无PCR扩增条带的新等位变异,丰富了小麦育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选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品种奠定了材料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材料。

关键词: 小麦 光周期基因 分子标记 麦区 新等位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的建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47份经甄别鉴定的宁夏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筛选出28对较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条带清晰稳定、多态性丰富的SSR标记构建了宁夏水稻微卫星标记数据库。共检测到144个等位基因,标记间差异性位点数3~10个,平均5.14个;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187。28个位点上参试材料间均有差异。只在1个位点上存在差异的是宁粳28号和宁粳23号,宁粳23和宁粳35号;其余品种差异性位点均在2个或2个以上,占参试材料的93.6%。28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核心引物,各材料间至少有1对引物存在差异,能够把参试品种(系)一一区分开来。利用这10对引物,在相同的迁移位置上以1、0标记扩增片段的有无,构建了宁夏水稻DNA指纹图谱。

关键词: 宁夏水稻 SSR标记 数据库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定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位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在可控温室(温度16~25℃,日光照≥16h)和田间分别种植XN6426×京411F2代群体、早抽穗亲本XN6426和晚抽穗亲本京411,分析F2群体抽穗期表型,得出该表型由两对基因控制。构建温室条件下F2群体的极端早抽穗和极端晚抽穗期DNA池(BSA法),采用小麦90KSNP芯片分析得出早晚抽穗期池间差异SNP位点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频率和相应密集区域;在5A染色体上筛选出双亲和早晚抽穗期池间有多态性且分布在差异SNP位点密集区域附近的SSR标记Xbarc151和Xwmc327,这两对标记检测群体的基因型与其抽穗期表型之间极显著负相关。检测Xbarc151、Xwmc327以及亲本间有多态性的标记Xgwm186和Xwmc96在F2群体内的基因型,并结合群体相应抽穗期表型,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5A染色体标记Xbarc151和Xwmc327之间检测到了1个抽穗期相关QTL位点qHD-5A-1,距离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cM和11.49cM,LOD值为3.68,贡献率为8.07%,结合前人结果初步确定该位点与Vrn-A1位点不同,可能为已知抽穗期相关基因的未知等位变异或新基因位点。

关键词: 小麦 抽穗期 基因定位 SSR B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脱水速率研究

作物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登海11、中单909、正大12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子粒、苞叶、穗轴含水量及其脱水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子粒、苞叶、穗轴含水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间的子粒脱水速率差异极显著。子粒含水量与苞叶、穗轴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和0.267,苞叶含水量与穗轴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2。先玉335、农华101在子粒脱水前期较其他品种脱水快且快速脱水时间长,收获时(9月24日)的子粒含水量分别为25.40%和26.58%;符合机械收粒的标准,可作为机械收粒的备选品种。

关键词: 玉米 子粒 子粒含水量 脱水速率 机械收粒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使得宁春4号等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获得白粉病抗性

科技导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四川、安徽、湖北、黑龙江、新疆、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常年播种面积2400多万hm2,产量1.2亿t以上。但是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肥施用量的逐增以及栽培密度的加大等,小麦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粮食安全生产[1]。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