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仓储害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

摘要:仓储害虫是种子和粮食贮藏的大害,介绍主要仓储虫害种类及危害、仓储害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等,为农业生产服务。

关键词: 仓储害虫 生活习性 防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TRIZ理论的食用菌虫害物理防治初探

中国林副特产 2014

摘要:基于TRIZ理论对防护网、粘虫色板以及诱光灯等食用菌虫害物理防治常用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物理矛盾分析,筛选出了11条发明创新原理,进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物理矛盾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 TRIZ理论 食用菌虫害 物理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留胚米加工专用品种筛选研究

中国稻米 2014

摘要:针对留胚米产业化生产时出现的留胚率低、碎米率高、食味差等问题,以2011年收获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60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SATAKE-TM05试验级碾米机进行留胚米加工试验,筛选留胚率较高的品种,并对留胚率高的品种测定留胚米饭的感官评分和食味综合评分,选出留胚率高且感官评分高的品种;对样品的碾磨品质如糙米率、碾白率及外观品质如糙米白度、精米白度、碎米率、不完善粒率等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60个样品中留胚率较高且感官评分较高的品种有6个,即龙稻10号、牡丹江27、牡丹江28、牡丹江30、吉粳95和松粳9;留胚率与碾白率和精米白度相关性较好,与碾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糙米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完善粒率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留胚米 留胚率 碾磨品质 外观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黑龙江省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了鉴证我国耕作栽培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的过程,论述了黑龙江省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亚麻耕作栽培环节中,选地与整地、施肥、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和收获五个方面。展现了我国亚麻发展过程中在耕作栽培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对我国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 亚麻 耕作栽培技术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速效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速效氮水平是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大豆植株的氮素积累和产量形成。以黑农40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框栽和分期追氮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速效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速效氮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大豆植株叶、茎部氮素含量,以苗期最为显著;而且明显促进大豆植株前期的氮素积累,对后期影响不明显;完熟期(R8)随着土壤速效氮水平的增加,叶、茎部氮素分配比例提高,荚果的氮素分配比例下降,根部变化不明显;供试的四个土壤速效氮水平,其大豆产量顺序是:N15(125.65±7.67mg/kg)>N5(39.03±2.64mg/kg)>N10(75.08±5.14mg/kg)>N0(16.89±2.22mg/kg),N15、N10、N5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N0处理,说明土壤速效氮在较低水平(16.89±2.22mg/kg)时,提高土壤速效氮水平具有增产作用。

关键词: 大豆 土壤速效氮 氮素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60)Co-γ辐射诱变育种现状与展望

中国种业 2014

摘要:综述了玉米60Co-γ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其育种流程和诱变机理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还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认为辐射诱变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创新 辐射诱变 分子标记 单倍体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硅镁锌不同配比对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探究硅、镁、锌互作最优配比以提高水稻产量,以水稻品种龙粳29为试材,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方案研究硅镁锌不同配比用量对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负相关,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气孔导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施用中间量的硅镁锌肥能使气孔导度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光合作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公犊肉用性能及肉质变化规律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升荷斯坦奶公牛肉品质,对荷斯坦奶公牛进行从出生到屠宰为期12个月的跟踪式饲养记录。对比48日龄、3月龄、6月龄以及12月龄奶4个组别公牛生长、屠宰及肉质性状数据,分析不同月龄之间体重和屠宰率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荷斯坦奶公牛体重变化符合"S"型曲线,日增重以6月龄最高,差异不显著(P>0.05)。2 4个组别屠宰数据:随着月龄的增加,胴体重、净肉重、骨重逐渐升高,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略有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3 6月龄肉质关键脂肪酸含量低于其他月龄,但必需脂肪酸(P<0.01)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体重与嫩度,体重与眼肌面积,在四个月龄组内的相关性保持一致(R2>0.8),但12月龄组肉色与屠宰率的相关系数不同于其他三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a,A:-0.26,B:-0.05,C:-0.46,D:1.469)。

关键词: 奶公牛 生长性状 屠宰性状 肉质性状 线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移栽后新生根系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水稻移栽后新生根系相关特性的遗传基础,以笹锦、北陆129及其杂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构建包含对应的由245个分子标记组成的遗传图谱对水稻移栽后的新生根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控制根平均直径、总根长、平均根表面积、平均根长和根数等性状的QTL。这些QTL分布在第1、2、5、9和11染色体上,并在第9和11染色体上成簇分布,表型贡献率为10.7%~28.5%。随后利用"选择作图"策略对主效QTL进行了验证分析。其中,位于第11染色体上标记C477和G320B之间(5461121-6686166bp)的同时控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数的QTL qRL11.1,qASA11和qRN11.1是新发现的位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移栽 根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北部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松嫩平原北部盐碱障碍型土壤,采用一年"土层置换+秸秆阻断"(SD1)、连续两年"土层置换+秸秆阻断"(SD2)和秸秆粉碎覆盖(CK)三种耕作方式,研究了对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盐分含量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0~40cm土层土壤容重和pH,SD2处理低于SD1及CK,容重分别降低8.61%和8.81%;土壤含水量,SD2处理高于SD1和CK;0~40cm土层土壤可溶性盐离子,SD2处理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明显降低,达到了降低土壤耕层盐分的目的;SD2处理产量高于SD1处理和CK,SD2和SD1产量分别高于CK 7.83%和3.8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层置换 秸秆阻断 秸秆粉碎覆盖 盐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