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农药中砷和汞的方法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农药中的砷、汞是使农产品产生毒性的重要原因,为探究农药中砷和汞同时检测的方法,通过原子荧光光谱对农药中砷和汞进行测定,讨论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王水消解样品-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砷和汞的方法,该方法对砷和汞的回收率分别为90.1%~104.0%和89.5%~96.2%,检出限为0.14和0.003 1ng·mL-1,RSD为4.9%和5.2%,当砷的质量浓度处于0~100.0ng·mL-1,汞的质量浓度处于0~2.0ng·mL-1时,标准曲线均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和0.999 8,结果满意。


不同糜子品种对黑穗病抗性鉴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齐齐哈尔地区种植的抗黑穗病糜子品种,对10个糜子品种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表现为高抗(HR)的品种有年丰3号、晋糜7号和赤糜1号,其中赤糜1号产量最高,晋糜7号次之,二者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表现为抗病(R)的品种有年丰7号、962-08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有年丰6号;表现为中感(MS)的品种有齐黍1号、年丰1号;表现为感病(S)的品种有年丰5号、雁黍8号,其中年丰5号产量最低,仅为2 456.2kg·hm-2,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冬小麦细胞活力差异比较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抗寒性不同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土壤绝对含水量15%±2%、30%±2%、45%±2%和对照(CK,35%~40%)4个水分处理,对越冬期间低温与水分双重胁迫下细胞的活力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叶片、叶鞘细胞活力随取样日期变化有降低趋势;两品种间比较,进入封冻期20 d以后细胞活力差异明显,细胞失活受损程度上表现为东农冬麦1号轻于济麦22;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CK处理下(正常水分管理)细胞活力最佳;取样部位上,叶鞘细胞活力好于叶片。


北方保护地黄瓜枯萎病综合防治技术
《长江蔬菜 》 2014
摘要:近年来黄瓜枯萎病发生严重,田间发病率在10%~30%。保护地黄瓜受害更重,经常造成全株枯死,乃至减产或绝产,这大大削弱了农民种植黄瓜的积极性。所以在生产上应提早预防,综合防治,从根本上减轻黄瓜枯萎病的发生。本文根据多年生产经验,从种子处理到苗期及定植后田间管理,以及发病后的防治,阐述一些防治措施,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黑龙江省西瓜甜瓜生产现状分析(摘要)
《中国瓜菜 》 2014
摘要:西瓜甜瓜一直是黑龙江省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作物之一,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黑龙江省西瓜甜瓜生产面积稳定在21.5万hm2左右,总产量450万t,总产值30亿元左右。其中西瓜种植面积13万hm2左右,产值18.2亿元上下,薄皮甜瓜生产面积7万hm2左右,产值8.9亿元左右。设施西甜瓜面积1.5 hm2左右,产值约3.0亿元。


SOD_M、DTA-6及Cc对马铃薯叶片碳代谢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荷兰212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叶片中蔗糖、蔗糖转化酶活性、淀粉、淀粉酶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糖、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碳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OD模拟物(简称SODM)后16天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以及淀粉的含量显著提高,24天和32天后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氯化胆碱(Cholinechloride,简称Cc)能够极显著降低处理后32天时叶片的转化酶活性,也可以显著提高处理后24天和32天时还原糖的含量;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aminoethylhexanoate,简称DTA-6)能够极显著提高使用后16天时淀粉的含量,同时其对处理后24~32天淀粉酶活性有极显著降低的作用。


敲减FST基因对猪成纤维细胞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获得敲减FST基因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并探讨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构建成功并鉴定准确的发夹RNA真核表达载体FR1-shRNA利用脂质体转染至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并进行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并利用Real-time检测了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稳定转染的细胞株中,FST基因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结果导致了ActivinRⅡA、Myostatin和Bmp4基因的表达出现下调趋势,并且极显著地降低MyoD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卵泡抑素(FST) RNA干扰 猪胎儿成纤维细胞 相关基因


控释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和玉米植株全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控释氮肥施用的最佳用量比例,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肥、T2常规施肥(基施)、T3常规尿素(基施+追施)、T4控释尿素100%、T5控释尿素90%、T6控释尿素80%。研究控释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和玉米植株全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和秸秆全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且拔节期含量最高。控释氮肥处理灌浆期到成熟期不同氮素含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地上部干物重,而从拔节期到成熟期,控释尿素100%、控释尿素90%处理地上部干物重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且控释尿素90%处理最大。控释氮肥合理用量提高了玉米的茎粗、穗粒数,减少了玉米秃尖长度,但对百粒重影响不大。控释尿素90%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637.6 kg/hm2,与不施氮肥和常规施肥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土壤硝态氮 植株全氮 地上部生物量 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