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不同基因型矮牵牛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摘要:为建立不同矮牵牛品种的高频再生体系,以10个矮牵牛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不同接种方式、叶片不同部位和不同外植体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不定芽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10个品种中筛选获得了5个品种的高频再生体系;6-BA和NAA及其配比极显著影响矮牵牛不定芽再生率和平均不定芽再生数量,其中0.2 mg.L-1NAA极显著的促进了矮牵牛不定芽再生,其次是0.1 mg.L-1NAA,而高浓度NAA抑制不定芽再生;不同品种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不同,筛选获得了不同品种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不同接种方式对不同品种不定芽再生影响不同,其中不同接种方式对黄金紫罗兰的不定芽再生有极显著影响,对黄金肉红、珊瑚红则没有影响;叶片不同部位极显著影响黄金紫罗兰星条不定芽的再生,对其它品种没有影响;叶片外植体是矮牵牛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外植体。

关键词: 矮牵牛 叶片 不定芽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涂茎治蚜对棉花苗期其他害虫兼治作用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摘要:在棉苗2~3叶苗期棉蚜盛发时,使用长效的有机磷农药涂茎,不但对防治棉蚜效果明显,而且对苗期蓟马兼治作用可达90%左右,对棉红蜘蛛兼治作用也达80%左右,明显优于苗期喷雾治蚜时的兼治效果。

关键词: 涂茎治蚜 兼治作用 棉蓟马 棉红蜘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CSCD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478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主要分析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和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SOD、POD、APX、淀粉酶(AMY)、酯酶(EST)和蛋白质谱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胚中SOD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OD、CAT、APX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SOD、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趋势与其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的电泳图谱表现为,分子质量36.74 kDa和18.56 kDa的谱带随萌发时间延长着色逐渐加强,其他谱带着色渐弱。该研究为玉米种子贮存中活力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种子 萌发初期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植物款冬花芽分化过程观察

植物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以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款冬花序芽突起为材料,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款冬花序芽分化各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款冬花序芽从7月上旬开始花序(盘)分化至十月初小花胚珠分化完成,分化时期可分为分化前期、花盘形成期、花原基分化期、中央花(筒状)花瓣原基分化期、中央花雄蕊原基分化期、中央花雌蕊原基分化期、边缘花(舌状)花瓣原基分化期、边缘花雌蕊原基分化期、中央花花粉分化形成期、子房胚珠分化期共10个时期,阐明了款冬花序芽分化各时期与生长时间的关系。

关键词: 款冬 花序芽分化 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地榆散"防治鸡自痢病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动物保健 2011

摘要:经筛选的"地榆、泽泻、黄芩、石榴皮、陈皮"等中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单味中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0 mm以上,"地榆散"制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圈达12.8 mm,高于单味中药抑菌圈.说明由"地榆、泽泻、黄芩、石榴皮、陈皮"等中药按照中兽医学理论设计组成的"地榆散"制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试验证明,将"地榆散"制剂,以高、中、低三个剂量对鸡白痢沙门氏菌人工感染鸡的治疗试验表明:中剂量10g/kg添加量,连用5d,间隔10d,再以5g/kg量拌入饲料控制3d疗效最佳,经20d的试验期,治愈率为90%,比药物对照组治愈率高出12%,经P<0.05.对鸡白痢阳性商品产蛋鸡,经60d的试验期,可使鸡白痢的阳性率由100%降低到14%,下降了86%,对照组阳性率仍高达93.3%,仅下降6.7%,治疗组产蛋率提高12%,不治疗组产蛋率下降45%,P<0.01.说明中药"地榆散"不仅对鸡白痢病有明显治疗效果,也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有可靠的抗菌效果,且对鸡体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 地榆散 治疗效果 鸡白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草甘膦基因的玉米转化及后代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一个新型抗草甘膦基因导入玉米优良再生材料Hi-II中,分析基因在T0转化及后代的遗传情况,结果表明,在15株T0转基因植株中有10株,经PCR初步检测呈阳性;T1转基因植株用2%草甘膦进行抗筛选性后,4个穗行符合3∶1的遗传分离比,3个穗行符合1∶1的遗传分离比。对35个T2转基因植株以株系为单位混收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有32个T2株系表现阳性。对籽粒色泽纯度高且呈阳性的株系依次进行田间草甘膦涂抹、PCR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田间草甘膦筛选效果明显,植株全部存活,选10株PCR呈阳性的植株进行RT-PCR检测,9株出现1.2 kb的目的条带,说明抗草甘膦基因能够遗传至T2且能有效进行转录和翻译。

关键词: 抗草甘膦基因 玉米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中市平川番茄周年生产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为改变晋中市平川晚春及初夏番茄依赖外调的格局,根据晋中市平川常年气候的特点,确立了番茄周年生产的技术模式,即冬季温室栽培—冬春提早栽培—夏秋露地栽培3个茬口相嵌套的栽培模式。以这种模式进行生产即可达到番茄周年供应的生产态势,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 晋中平川 番茄 周年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草甘膦基因(sxglr-11)的构建与表达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将现有的抗草甘膦基因(sxglr-11)和带有Ubiquitin启动子的载体进行连接,用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抗生素标记,构建携带抗草甘膦基因(sxglr-11)的大肠杆菌。然后利用三亲杂交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转入根瘤农杆菌菌株LBA4404。对菌落进行PCR检测以及质粒双酶切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并用构建的工程菌转化玉米试管苗。研究结果表明,表达载体成功转入根瘤农杆菌LBA4404。

关键词: 玉米 真核表达载体 根癌农杆菌 抗草甘膦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针对玉米生产现状,选择8种高效种衣剂进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差异显著,7.5%黑虫双全和63%福.克.戊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出苗快,出苗率高,发病率低,防治效果好于其他种衣剂。综合考评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用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比其他种衣剂更为安全。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种衣剂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农业网络信息 2011

摘要:系统地阐述了建立微生物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系统的重要性和微生物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系统的内容,应用软件工程和ASP动态网页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Web的微生物农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由系统管理等五大模块构成,可实现微生物农业信息的实时发布、历史数据查询、浏览以及网络交互等功能,初步实现了微生物农业信息管理网络化。系统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的优势,为微生物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ASP技术 信息系统 网络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