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浅析蜂群哺育幼蜂的强度、蜂群增长率及采集的关系

中国蜂业 2011

摘要:对于蜂群哺育幼蜂的强度,不同群势有所不同。实验证明,按蜜蜂单位(脾)计算,相对较小的蜂群在一定时间段内哺育幼蜂的强度较高,但随着蜂群群势的增加,对幼虫的哺育强度逐步下降。哺育强度是以蜂群的大小为转移的,蜂王的产卵力是不会限制蜂群哺育幼虫的强度,而强群哺育强度的降低和弱群哺育强度的增强,是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强群有大量的幼蜂出房,为蜂群增长创造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而蜂群的增长与蜂群的质量及蜜蜂的寿命有着很大关系。在同等条件下,强群比弱群更有可能完成采集、繁殖、泌蜡造脾及生产蜂产品等各项任务,这是因为强群内蓄积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在蜜源植物花期到来时全力以赴,参加采集生产和其他各项工作。

关键词: 哺育强度 增长率 采集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伐对梨园地面不同区域太阳辐射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在12 a生梨树高光效开心树形果园进行了隔行间伐试验,测定了树冠外围及树冠中部投影下方的果园地面太阳辐射强度。结果表明,成龄梨园隔行间伐后,9:00—17:00果园地面太阳辐射强度比未间伐果园(对照)均显著增加,全天平均增加了1.65倍;果园间伐后外围地面太阳辐射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南侧太阳辐射增加幅度最大,北侧次之,东侧、西侧、南侧及北侧地面全天太阳辐射总量分别为对照的2.44,2.11,4.71和2.79倍;树盘中部地面相应方位全天太阳辐射总量分别为对照的1.85,1.82,2.60和2.34倍;间伐处理和对照果园全天太阳辐射透射率分别为30.42%和7.68%。

关键词: 梨树 果园间伐 地面 太阳辐射 透射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救寺怀古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ZjAPX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已获得的枣树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cDNA序列ZjAPX进行了同源性及功能位点等多项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此序列为全长753 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251氨基酸,分子量为62.55 kDa,理论等电点为5.10,为一个膜外蛋白;序列保守性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典型的铁氧化还原蛋白结合区域,属于一个典型的植物亚铁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家族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已知的其他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具有极高的同源性,与可可树APX和陆地棉APX同源性均为93%,命名为ZjAPX(DDBJ/EMBL/GenBank注册号:AB608053)。用Swiss Model程序(http://au.expasy.org/tools/)推测了ZjAPX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维结构。以ZjAPX的cDNA序列为模板,PCR扩增后,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与PEZR(K)-LNY载体进行重组连接,测序结果显示,其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此结果为研究枣树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可能的活性调节方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枣树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植物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强盛51号的选育及示范推广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摘要:强盛51号是由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自交系3613为母本,以自交系2B黄为父本杂交育成。200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杂交种属中晚熟类型,株型紧凑,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种植密度42 000~45 000株/hm2。目前正在加速示范推广。

关键词: 强盛51号 玉米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示范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矮生性研究的AFLP体系的建立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瓜矮生和蔓生的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对影响南瓜AFLP反应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如DNA的提取方法、酶切和连接反应时间、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和银染检测方法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加入PVP和β-巯基乙醇后的改良CTAB提取法获得的南瓜嫩叶基因组DNA质量较好;5.5 h可以满足酶切和连接反应;酶切连接产物稀释5倍,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可以满足试验要求。应用该体系,对96对引物进行筛选,在南瓜矮生和蔓生自交系间获得的引物扩增出了重复性好、清晰的南瓜矮生和蔓生的自交系多态性条带。为进一步进行南瓜矮生基因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南瓜 矮生 AFLP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果穗图像单一特征的品种鉴别力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寻找新的果穗性状并评价它们单独鉴别品种的能力,是玉米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研究的重要内容。采集了4个品种各50个果穗的RGB图像,用图像处理法提取了4大类形态特征共计145个性状,逐一性状对品种进行判别分析,以性状的品种识别率表示性状鉴别品种的能力大小。单一性状的品种识别率变化在0.244~0.634之间,在前17个高鉴别力性状中,果穗长宽比等具有与指南性状同等的甚至更高的品种区分能力。单一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一般都小于0.66,且与鉴别力高度一致(y=0.29+0.44x,r=0.897,P<0.01)。总体上,四大属性的鉴别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形状类>纹理类>颜色类>大小类。从受试的145个特征中筛选出许多具有较高品种鉴别能力的性状,可望应用于玉米新品种DUS测试工作。

关键词: 玉米 图像处理 品种识别 果穗形态 DUS测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方式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玉米种质创新是玉米育种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拓宽改良本地玉米种质是长期以来的有效策略。美国玉米种质历来是我们研究利用的重点,其过程久远,各个阶段引进种质形式不同,利用方式不同,但均对当时我国玉米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简要评述了每个阶段引进美国种质的遗传特性、杂优模式及利用方式,并对当前存在问题和利用前瞻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玉米 美国种质 种质创新 自交系 杂交种 杂交模式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实时监控技术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高效利用氮肥,通过2005—2007年定位试验,应用氮素实时监控技术研究小麦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推荐的施氮量与农户习惯施氮量相比,氮肥的施用量大幅减少,3年累积节约氮肥投入903kg/hm2。由于该技术实现了氮肥供应与小麦需求的同步,因此,产量较农户习惯施氮增加6.1%,收益增加1833元/hm2,同时,氮肥的利用效率、农学利用率以及偏生产率显著提高,而土体硝态氮的累积与淋洗则大幅下降。小麦应用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可以实现产量增加、养分效率提高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

关键词: 氮肥监控技术 冬小麦 产量 养分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对矿山复垦地土壤基质的改良作用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塌陷、挖损、压占、破坏、废弃的土地大约占整个土地总量的30%左右,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对其进行复垦以及生态重建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简要介绍了矿山废弃地的特点以及土地复垦的方法,着重介绍了微生物在矿山复垦地土壤基质改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 矿山复垦地 土壤基质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