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光照强度对观赏凤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最有利于凤梨生长的光照强度,本实验以观赏凤梨品种‘丹尼斯’为材料,采用遮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观赏凤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在75%自然光强下,观赏凤梨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其次为50%光强处理和25%光强处理;不同遮光处理均提高了观赏凤梨叶片的含氮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7.2%、98.2%、85.9%,以75%光强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但对根系的含氮量影响较小;75%光强处理的叶片和根系含碳量比全光照分别提高了153.3%和33.3%,但是75%光强处理下的叶片C/N最低,根系C/N最高;75%光强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植株生长势最强。总之,在太原地区高温季节,以透光率为自然光强的75%,即2.25×104~3×104lx的光照强度最有利于观赏凤梨的生长和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地榆散”防治鸡白痢病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动物保健 》 2011
摘要:经筛选的"地榆、泽泻、黄芩、石榴皮、陈皮"等中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单味中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0mm以上,"地榆散"制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圈达12.8mm,高于单味中药抑菌圈。说明由"地榆、泽泻、黄芩、石榴皮、陈皮"等中药按照中兽医学理论设计组成的"地榆散"制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试验证明,将"地榆散"制剂,以高、中、低三个剂量对鸡白痢沙门氏菌人工感染鸡的治疗试验表明:中剂量10g/kg添加量,连用5d,间隔10d,再以5g/kg量拌入饲料控制3d疗效最佳,经20d的试验期,治愈率为90%,比药物对照组治愈率高出12%,经P<0.05。对鸡白痢阳性商品产蛋鸡,经60d的试验期,可使鸡白痢的阳性率由100%降低到14%,下降了86%,对照组阳性率仍高达93.3%,仅下降6.7%,治疗组产蛋率提高12%,不治疗组产蛋率下降45%,P<0.01。说明中药"地榆散"不仅对鸡白痢病有明显治疗效果,也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有可靠的抗菌效果,且对鸡体无毒副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灰性土壤吸磷差异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24个农田石灰性土壤和4个石灰性生土的磷吸附能力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而采用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供试石灰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土壤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8个供试石灰性土壤的磷等温吸附曲线都很好地拟合了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磷量(Xm)以4个石灰性生土最大;其次为7个大田褐土性土,9个大田石灰性褐土;8个蔬菜大棚石灰性褐土最小。土壤pH值、CaCO3、活性钙、活性镁、活性铝和小于0.002 mm的土粒均与最大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0.2~2.0 mm的土粒均与最大吸磷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经通径分析和反向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影响供试石灰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有机质,其次为速效磷和活性钙,土壤有机质、速效磷、活性钙和小于0.002 mm土粒共同决定了供试石灰性土壤95%的最大吸磷量。供试土壤中,8个蔬菜大棚石灰性褐土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而吸附固磷能力相对较弱。连年大量有机和无机肥料的投入不仅导致磷在土壤中大量积累,而且由于土壤肥力的逐步提高,其吸附固磷能力下降,土壤中累积的磷素迁移性增强,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增加。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吸附固磷 土壤性质 土壤肥力 环境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雷蒙德氏棉叶绿体基因组Fosmid文库构建
《棉花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盐、低pH值法提取雷蒙德氏棉叶绿体DNA;通过物理剪切法获得随机断裂的DNA片段;剪切片段末端、补平修饰后与pCC1FOS载体连接;用噬菌体包装蛋白包装重组DNA,侵染大肠杆菌EPI300,构建了雷蒙德氏棉叶绿体基因组文库。对于叶绿体DNA剪切,以1 mL注射器中等速度吸打18次为最佳参数。叶绿体基因组Fosmid文库滴度为1×104 cfu.mL-1,插入片段大小平均为38 kb,最终筛选出39个克隆用于后续研究,覆盖叶绿体基因组9.2倍。以叶绿体特异标记筛选出能够覆盖雷蒙德氏棉叶绿体全基因组的6个克隆:F66,F46,F28,F8,F55和F3,为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基因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搜索法集成耕地分等与环境评估成果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耕地分等和地化评估成果应该集成"的前提下,针对集成过程中的权重确定问题,该文提出权重搜索法,以最小二乘法计算集成结果的误差,并通过分析误差的变化趋势,确定耕地利用等和耕地环境健康等的权重取值范围。其中,考虑到等级数量对误差变化的影响,在数据基础不变的前提下,改变等间距,设计了3种等级划分方案,进行集成和误差分析。最后,该文以吉林西部某县为研究区,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地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耕地质量综合等级评价中,耕地利用等权重的合理取值范围为[0.7,0.9],采用不同的等级划分方案进行集成,集成成果能够反映区域耕地质量的分布状况。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环境质量评价 农用地分等 地球化学评估 搜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晋薯19号的选育
《中国马铃薯 》 2011
摘要:晋薯19号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9年以9665-7作母本,晋薯7号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6~2008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田间鉴定。2010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薯块干物质含量19.0%,淀粉含量16.0%,还原糖含量0.29%,维生素C含量19.0 mg/100 g鲜薯,田间抗晚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