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甲鱼抗氧化肽对非酶糖基化反应及其终产物的抑制作用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体外非酶糖基化蛋白质-还原糖模拟反应体系的基础上,探究甲鱼抗氧化肽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率(NEG)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鱼抗氧化肽能够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具有剂量依赖性.当甲鱼抗氧化肽处理蛋白质-还原糖体系21 d时,1.00 mg/mL甲鱼抗氧化肽对NEG的抑制率达68.79%;当处理28 d时,1.00 mg/mL甲鱼抗氧化肽对AGEs的抑制率达89.35%.红外光谱结果也证实了甲鱼抗氧化肽能够抑制糖基化反应进程.
关键词: 甲鱼抗氧化肽;非酶糖基化反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作用


自组装胶原蛋白复合膜对鱿鱼冷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鱼鱼鳔为原料,酶法提取胶原蛋白后进行自组装反应,与壳聚糖、甘油制备复合涂膜,分析该涂膜性能,研究复合膜对鱿鱼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鱼鱼鳔胶原蛋白属于I型胶原蛋白,具有三螺旋结构.胶原蛋白自组装后制备的复合膜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水蒸气透过率降低.未经涂膜处理的鱿鱼在冷藏第8天已腐败,而此时用自组装胶原蛋白复合膜处理的鱿鱼品质保持良好,其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K值和三甲胺含量分别为21.53 mg/100 g,5.67 lg(CFU/g),14.33%和25.87μg/g,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5),说明自组装胶原蛋白复合膜能有效延缓鱿鱼腐败,延长其货架期.
关键词: 胶原蛋白;自组装;复合膜;鱿鱼;品质


杨梅树体健康状态的量化指标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健康、衰弱病和凋萎病的杨梅树为试材,测定不同状态树体的根系、叶片、花芽等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氢(H2O2)含量、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叶片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ITS序列(PvITS)相对表达量,经统计分析去掉异常值后,建立可用于评价树体健康状态的量化指标和参考阈值.结果表明,健康树的根CAT、根DHA、枝条SOD指标与其他两种树体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辅助评价树体健康状态的参考阈值分别是:117.52~280.67 nmol·min-1·g-1、1.02~1.58μg·min-1·g-1、484.20~804.99 U·g-1;PvITS相对表达量评价健康、衰弱病、凋萎病的参考阈值分别是0.78~1.15、1.76~3.91、9.54~29.62.通过筛选不同健康状态间差异量化指标,并结合树体典型表现,可更准确判断树的健康状态,为客观评价树体状态和正确采用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mevalonate pathway,MVA)的第一个限速酶,在植物细胞质萜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而且对植物适应苛刻的环境条件也很重要.本文就植物HMGR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园艺植物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分子基础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物 萜类化合物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 结构特征 生物学功能


浙江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肌肉组织及生化组成特性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比较浙江地区水库和池塘不同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的形态特性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库养殖的鲈鱼体型较为瘦长,其内脏团质量(34.34 g)是池塘养殖鲈鱼内脏团质量(120.07 g)的0.29倍,其净质量/体质量(0.93)是池塘鲈鱼(0.87)的1.07倍.此外,水库养殖鲈鱼肌肉呈现丰富的结缔组织分布,肌纤维也相比池塘养殖鲈鱼更加细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养殖鲈鱼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18.49%)显著高于池塘鲈鱼(17.99%),其粗脂肪质量分数(1.68%)显著低于池塘鲈鱼(1.87%),二者都属于低脂鱼类;另外,在两个鲈鱼群体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除缬氨酸Val和天冬氨酸Asp外,有13种氨基酸在水库鲈鱼肌肉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池塘鲈鱼(P<0.05),其余2种氨基酸(甘氨酸Gly和组氨酸His)则相反;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除脂肪酸C16:1无显著差异外,7种脂肪酸C16:0、C18:0、C20:0、C14:1、C18:2、C20:4和C20:5在水库鲈鱼肌肉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池塘鲈鱼,7种脂肪酸C14:0、C17:0、C18:1、C20:1、C18:3、C20:2、C22:6含量则相反;矿物质分析结果表明,水库鲈鱼肌肉中的K、Mg和Se含量显著高于池塘鲈鱼(P<0.05),而Na、Ca、P、Zn则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水库养殖鲈鱼的营养价值总体上优于池塘养殖鲈鱼.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水库养殖 池塘养殖 养殖模式 肌肉营养成分


龙葵SnAGAMOUS-Like47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种子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一个AG类基因SnAGL47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PCR分析其在不同部位的组织特异性表达,通过在龙葵中超表达SnAGL47分析其表型变化,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转基因植株萼片花青素含量。结果显示,SnAGL4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681 bp,编码226个氨基酸,含有MADS结构域以及K-box结构域,C端具有两个AG-motif结构,属于AG类MADS-box家族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nAGL47与番茄中的TOMATO AGAMOUS-Like 11(TAGL11)亲缘关系最近。RT-PCR分析表明,SnAGL47基因只在花的心皮组织中表达。形态学分析发现超表达SnAGL47植株的花萼明显增大;在果实成熟期,萼片出现类似成熟果实中的花青素积累而变为紫红色。研究表明,SnAGL47具有MADS以及K-box结构域,属于AG类MADS-box家族基因,过表达SnAGL47会导致萼片向心皮状器官的转变并产生花青素的积累,推测SnAGL47参与龙葵心皮的发育及果实的成熟过程。
关键词: 转基因龙葵 MADS-box SnAGL47 花发育


番鸭盲肠真菌菌群结构及其发育性变化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番鸭盲肠真菌菌群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性的变化.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番鸭70只,饲养70 d,分别在番鸭1、3、7、14、28、42和7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6只番鸭,屠宰取盲肠内容物,提取盲肠内容物中真菌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1~70日龄番鸭的盲肠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均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3~7日龄番鸭的盲肠中赤霉菌属(Gibberella)、念球菌属(Candida)和小戴维霉属(Davidiella)为优势菌属,14~28日龄番鸭的盲肠中赤霉菌属和念球菌属为优势菌属,70日龄番鸭的盲肠中以红酵母菌属(Rhodotorula)、毛芽孢子菌属(Trichosporon)和赤霉菌属为优势菌.42~70日龄番鸭盲肠中的真菌菌群种类比1~28日龄多.综上所述,番鸭盲肠中的真菌菌群种类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丰富多样,这为番鸭肠道真菌菌群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于ISSR和SRAP分子标记的黄精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草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黄精Polygonati Rhizoma居群遗传多样性,为黄精药材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4个居群22个种源47份黄精种质资源为材料,选用14条ISSR和11对SRAP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遗传多样性比较和聚类分析,揭示黄精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 ISSR引物和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186和142条清晰带数,其中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85和140,多态性比率(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PPB)分别为99.46%和98.59%;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ISSR和SRAP标记下基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279 9和0.231 6,即黄精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居群间基因流(Nm)分别为1.2864和1.659 3,遗传相似系数在0.053 3~0.948 1和0.032 8~0.967 7.聚类结果显示,相同黄精药材基原种质聚在一起,ISSR和SRAP标记分别将黄精居群分为5和3大类群,且以ISSR标记的聚类结果更符合实际地域分布.结论 黄精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ISSR和SRAP标记可适用于黄精亲缘性鉴定,研究结果可为黄精资源的保护和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黄精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ISSR SRAP


缓释肥占基肥比例对单季晚稻分蘖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在基肥中施用不同比例的缓释肥对单季晚稻分蘖动态、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拟为单季晚稻一次性施肥技术提供理论指导。试验共设5个处理:N0,不施氮;CF,常规施肥;20%SRN,基肥中20%的氮用缓释氮肥提供;40%SRN,基肥中40%的氮用缓释氮肥提供;60%SRN,基肥中60%的氮用缓释氮肥提供。除N0外,各处理的施氮量相等。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的水稻分蘖数随移栽时间的变化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P<0.05)。与CF相比,施用缓释肥并未显著(P>0.05)增加水稻的理论最大分蘖数和成穗率,对水稻产量亦无显著影响。在分蘖盛期、孕穗期,各施氮处理根部和地上部的氮素累积量无显著差异,但与CF处理相比,20%SRN和40%SRN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的氮素吸收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综上,与CF处理相比,在基肥中施用不同比例的缓释氮肥并不会增加水稻的无效分蘖。60%SRN处理的水稻产量、成穗率、氮素吸收利用与CF处理并无显著差异。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的致腐和适应性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荧光假单胞菌的强致腐和环境适应性,实验通过分析2株海水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的蛋白酶活性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形成,并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解析致腐和适应机制.结果显示,荧光假单胞菌PF07和PF08在冷藏鱼汁中的蛋白酶活性强,积累较多TVB-N.经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功能注释后,得到PF07基因组长度为6.13 Mb,GC含量61.4%.通过泛基因组分析可知,PF07与PF08核心基因共4980个,独特基因分别有516和470个.COG和KEGG注释显示2株致腐菌基因组中参与氨基酸代谢基因占比最高,PF07独特基因参与无机离子转运代谢居多.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注释表明,2株荧光假单胞菌基因组中糖苷转移酶与糖苷水解酶基因均占比最高,还鉴定得到大量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等多种底物的酶和相关蛋白基因,特别有碱性金属蛋白酶AprA、多胺ABC转运蛋白渗透酶PotC、精氨酸与鸟氨酸脱羧酶等多种降解蛋白酶.另外,2株致腐菌分布有rpoS、rpoN和rpoD多种σ因子.2株鱼源荧光假单胞菌表现出强的致腐性,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解析荧光假单胞菌分布多种编码蛋白酶和腐胺形成的氨基酸代谢基因、分解糖原和脂肪的基因及环境适应调控因子.本研究从基因水平初步揭示了荧光假单胞菌强分解蛋白质等多种底物的分子基础,有助于深入探究该菌的代谢特征和致腐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