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腹脂率番鸭回肠转录组差异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解析番鸭回肠组织中与腹脂沉积相关的主效基因.[方法]从2 000只番鸭中随机选取200只70日龄的番鸭进行屠宰,采集腹脂并称重,计算腹脂率.按腹脂率大小排序,选取腹脂率最高的5只和最低的5只番鸭的回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RNA-Seq测序技术对2种腹脂率番鸭的回肠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SEM软件将测序得到的reads序列与Trinity拼接的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和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富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腹脂重和腹脂率与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性.[结果]高腹脂率和低腹脂率番鸭的回肠差异表达基因共有602个;与低腹脂率番鸭相比,高腹脂率番鸭回肠中有285个基因上调,317个基因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有5个与脂肪代谢相关的GO条目(脂质应答、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应答、类固醇激素刺激的细胞应答和脂质的细胞应答)和4个KEGG通路(PPAR信号通路、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和胆汁分泌),并筛选出与脂肪代谢显著相关的6个基因(P<0.05),包括NR5A2、ACBP、ACOX2、FABP2、FABP4和FABP5,其中,A COX2和FA BP5基因与腹脂重和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ACBP基因与腹脂重和腹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腹脂率番鸭回肠转录组存在差异,发现5个GO条目和4个KEGG通路,NR5A2、ACBP、ACOX2、FABP2、FABP4和FABP5等基因与番鸭腹部脂肪沉积相关.


不同色素和包装方式对中式香肠贮藏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替代亚硝酸盐,本研究比较了不同色素和包装方式(散装、真空包装)对中式香肠短期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根据使用色素的不同,设以下处理:B组,空白对照,不添加色素;N组,添加100 mg·kg-1亚硝酸钠;G组,添加糖化血红蛋白色素(G-Hb)与异抗坏血酸钠;F组,添加G-Hb与番茄红素.结果显示,G组对中式香肠的色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发色效果仍略逊于N组.与N组相比,G组对中式香肠水分活度、pH值、质构特性、丙二醛含量、菌落总数等指标无明显不良作用.与散装相比,采用真空包装可更好地保持香肠原有的品质特性(色泽、水分活度和质构特性等),加强对香肠中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综合来看,在中式香肠的实际生产中,若要替代亚硝酸钠,可在添加合适色素的基础上,搭配使用真空包装,以更好地保持产品的品质特性.


我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现状与对策
《江淮论坛 》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但耕地资源相对匮乏,要想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耕地保护任务压力大、责任重。通过细化分析全国耕地基本情况及其“非农化”“非粮化”演变特征,发现我国耕地以中等地和旱地为主,耕地经营偏细碎化;“非农化”呈扩大态势,且非农建设重心向东南沿海区域转移;“非粮化”现象经历大幅扩张期和稳定期后,2016年起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又现下降态势;非粮作物中蔬菜、药材等占比提升,果园、茶园面积也有大幅上涨。研究进一步提出了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种粮净利润低等推动耕地发生“非农化”“非粮化”转变的多重驱力,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对策建议。


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乳化剂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PEGA)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利用3头年龄5.5岁左右、体重相近、处于泌乳末期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和羊草,试验组(Ⅱ组和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头牛每天分别添加25和50 g PEGA.每日早、晚2次人工添加PEGA到基础饲粮中,搅拌均匀.每期试验15 d,预试期12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饲粮中添加PEGA未显著影响瘤胃液pH和氨态氮(NH3-N)浓度(P>0.05),可显著降低异丁酸比例(P<0.05);饲粮中添加PEGA对奶牛瘤胃中α-淀粉酶(α-AMS)、脂肪酶(LPS)、纤维素酶(CL)和胃蛋白酶(P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PEGA显著增加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25 g PEGA可显著提高奶牛瘤胃液戊酸比例(P<0.05),显著降低瘤胃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理研菌科 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e_RC9_gut_group)和未鉴定菌属(unidentified)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PEGA可微调瘤胃微生物区系和挥发性脂肪酸组成,对奶牛常规瘤胃发酵参数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乳化剂 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 瘘管牛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微生物区系


8个红麻品种苗期对重金属镉耐性及富集特征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红麻替代水稻种植是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有效措施.为筛选出适用于镉污染土壤高耐高富集红麻品种,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以6个农艺性状为耐性评价指标,结合红麻不同部位镉含量和积累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种耐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异,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根系鲜重、叶片长宽乘积和叶片 SPAD 值耐性指数分别为 0.377~0.461、0.517~0.649、0.167~0251、0.108~0.225、0.320~0.435 和0.545~0.822,耐性指数综合隶属函数值范围为0.293~0.688,以'浙8310'、'新安无刺'最高;各品种转移系数均小于1,以'福红992'最高,达0.93;幼苗单株镉总提取量为241.79~341.13 g,以'浙832'和'青皮3号'最高;总体而言,'新安无刺'在镉胁迫条件下耐性指数和镉积累量表现出较大优势,可用于镉污染土壤替代种植.


红掌"一叶一花"竞争生长特性及蔗糖促花处理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红掌发育过程中叶与花的营养分配关系,以Alabama为试材,测定各时期植株的形态特征指标、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和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活性,并以蔗糖溶液处理叶片统计花芽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对于在同一生长点上的叶片与对应的苞片,T1-T3时期主要发育叶片;T3-T5时期,叶片逐步停止面积扩大及叶柄伸长,自身消耗减少,并向苞片提供养分,使其迅速发育;苞片的TPS活性在T1、T4及T5时期高于叶片,T2及T3时期与叶片差异不大;质量分数为15‰、20‰及25‰的蔗糖溶液均使花芽出现百分率提高.综上,红掌"一叶一花"的特性使其不同时期花叶存在不同的营养竞争关系,蔗糖在红掌花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红掌 糖 净光合速率 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


拮抗菌DG1的鉴定及其对大白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丰富生物防治菌株资源库,在分离大白菜菌核病菌的过程中,筛选到一株对其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命名为DG1。本研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DG1进行种属鉴定;通过测量菌落直径,研究DG1发酵液及挥发性物质对大白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DG1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带宽度;通过离体叶片接种试验测定拮抗菌DG1对大白菜菌核病菌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DG1为克里布所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kribbensis);拮抗菌DG1发酵液和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均可抑制大白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拮抗菌DG1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抑菌带宽度范围3.0~9.5 mm;拮抗菌DG1发酵液可有效保护大白菜离体叶片受菌核病菌的感染,使病斑明显变小。本研究为大白菜菌核病及其他作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浙江省红树林分布和造林成效分析
《热带海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不同时期浙江省红树林造林数据及林分生长监测,分析浙江省红树林时空变化和区域造林生长差异。结果表明:(1)截止到2020年浙江省红树林面积总计386.77hm~2,其中温州市257.01hm~2,台州市129.76hm~2,主要造林树种为秋茄(Kandelia obovata)(368.48hm~2)和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18.29hm~2);(2)不同时期红树林面积占现有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0.11%(2000年前)、3.72%(2000—2010年)、36.17%(2011—2015年)和59.99%(2016—2020年);(3)2000年以前和2000—2010年的秋茄平均株高分别为205.5cm和246.13cm,林分盖度分别高达67.69%和77.90%;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秋茄株高分别为106.63cm和50.17cm;盖度分别为68.66%和24.56%;(4)不同区域红树林种植区滩涂沉积物中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和含盐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龙港市新美洲村的4年生秋茄株高显著高于树排沙岛(P<0.05),龙湾区树排沙岛的4年生秋茄基径则显著高于乐清西门岛(P<0.05)。近年来,浙江省红树林种植面积显著增加,但红树林种群结构单一,矮化为灌木群落,并且生长发育受土壤盐度影响较大。


透湿性反光膜连年使用对"由良"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桔园地面铺透湿性反光膜改良果实品质的效果,以“由良”温州蜜柑为材料,连续3年比较了铺透湿性反光膜区域与未铺膜区域树冠下反射光照强度、土壤湿度、果实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铺膜后树冠下离地70 cm处反射光强是对照的3.3~4.7倍。透湿性反光膜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保持土壤环境稳定,减少裂果;通过光照漫反射,促进果实转色,使果面颜色更亮更红,增加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提高果实商品性。铺膜与对照相比,完熟后(10月20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增加1.03~1.47 g/100 mL,固酸比平均增加13.08%~26.76%。在台州地区,铺透湿性反光膜可以提升“由良”的品质,可以连年使用。


枇杷花叶主要功能成分分步提取及其压片糖果工艺配方优化研究
《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寻求合适工艺提取枇杷花叶中的总三萜酸、总黄酮、多糖,并研发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制备的最优配方工艺.方法:枇杷花、叶洗净烘干,用搅拌机粉碎、过筛,采用分步法提取花叶(1∶1,g/g)中总三萜酸、总黄酮和多糖,以单因素实验法确定其合适的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L9(33))优化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的工艺配方.结果:总三萜酸提取的合适工艺为100%乙醇、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h,粗提物得率为1.6%;总黄酮提取的合适工艺为60%乙醇、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h,粗提物得率为17.9%;多糖水提的合适工艺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h,粗提物得率为1.0%.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的最优配方为:枇杷花叶提取物(总三萜酸∶总黄酮∶多糖=2∶18∶1,g/g/g)0.2g、填充剂(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1∶1,g/g)7.5g、调味剂(木糖醇∶柠檬酸=50∶1,g/g)5.0g、硬脂酸镁1%.结论:文章所涉及的提取和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可行性好等优点,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得的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口感酸甜适中、粉感不明显,外观光滑美观,感官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