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巴西橡胶树胚性组织长期继代保存及增殖技术

热带作物学报 2007 CSCD

摘要:在橡胶树花药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胚诱导过程后期产生的不同生理阶段的胚性组织进行继代增殖和成胚性研究,试验表明:1)心形胚及前期的胚性组织能继代增殖,多次继代增殖后的组织,经胚诱导过程1~3个月能成倍形成鱼雷胚,大大提高了橡胶花药组培的成胚率;2)胚性愈伤是适合长期继代和增殖保存的最好材料,经2a的继代保存增殖率和成胚率不下降,其最大继代增殖能力还在测试中;3)在继代增殖培养基上,胚性组织按原有形态增殖,通过选取同一生理阶段的胚性组织进行继代,可控制体胚发育过程,促进体胚发育同步进行。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花药组培 胚性愈伤 增殖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螺旋粉虱入侵我国海南

昆虫知识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危险性的入侵害虫,作者于2006年4月,在我国海南陵水首次发现,分析可能是从台湾引入。文章记述螺旋粉虱在海南的发现过程、该种的野外识别及室内鉴别特征,列出海南发现的27种重要寄主植物(这些植物涉及果树、园林和农作物)和几种捕食性天敌,并附有特征图和彩色照片。最后分析其在海南发展趋势及向大陆扩展的可能性,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应密切关注该虫的发展。

关键词: 螺旋粉虱 入侵生物 海南 扩散

刚果12号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热带作物学报 2007 CSCD

摘要:研究刚果12号桉叶挥发油对植物、真菌和昆虫生长的影响,并对其化学成分作了分析。GC/MS分析结果表明,刚果12号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萜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超过90.0%,如对-伞花烃(6.84%)、β-桉叶油醇(16.12%)、α-桉叶油醇(11.17%)、β-蒎烯(8.99%)等。挥发油对植物、真菌和昆虫均具有生物活性,3种受体植物生菜、萝卜和热研2号柱花草幼苗初期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对4种植物致病真菌菌落生长和有害昆虫斜纹夜蛾幼虫取食和化蛹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

关键词: 刚果12号桉 挥发油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吴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吴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药用蕨类植物55种,隶属于22科33属。分析了这些蕨类植物资源、区系特征、生态分布和利用价值,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药用蕨类植物 资源 利用价值 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纤维特异启动子E6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棉花cDNA为模板克隆了棉花纤维特异启动子E6,从质粒RDB1上切下植物的35S启动子,置换上棉纤维特异启动子E6。经PCR及酶切鉴定,得到了含E6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关键词: 棉纤维特异启动子 E6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乳管蛋白酶类

生命的化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木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其乳管中含量丰富的蛋白酶类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该文主要介绍番木瓜乳汁中木瓜蛋白酶、木瓜凝乳蛋白酶、蛋白酶Ω和甘氨酰内切酶等4种重要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及其他蛋白酶类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它们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番木瓜 蛋白酶类 乳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连翘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集球囊霉(Glomus fasciculatum Gerd.&Trappeemend.Walker & Koske)、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 Trappe)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于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幼苗,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连翘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菌根侵染率的提高,连翘幼苗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增加,SOD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降低,苗木枯死率下降.菌根真菌通过促进苗木快速累积游离脯氨酸,提高SOD酶活性,减缓干旱对细胞膜的破坏,延缓了植物受伤害的速度,提高连翘幼苗的抗旱性;在不同接种处理间,混合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缩球囊霉单独接种.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抗旱性 连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麻对重金属铅的吸收特性与累积规律初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带地区一种生物量极大的经济作物剑麻(AgaveSisalanaPerrineexEngel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室砂培,对Pb在该植物体内的吸收特性、累积分布及迁移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试验表明,Pb处理浓度低于1300mg·kg-1时对剑麻生长影响较小,但Pb加入浓度达到15900mg·kg-1时,显著抑制了剑麻的生长,其生物量仅为对照的6.7%。剑麻对Pb有很强的吸收性,并分布在其植株的各个部位,其中根系的吸收性最强,是地上部的3.0~13.6倍。Pb处理浓度为12700mg·kg-1时,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的吸收量最大,分别为2220.3和22544.8mg·kg-1,是对照的65.6和221.3倍,且地上部迁移量高达55.87mg·株-1,说明剑麻对修复Pb污染土壤有一定的潜力,因而为今后探明植物积累Pb的机理和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剑麻 Pb污染 吸收 积累 植物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腈菌唑在香蕉上的降解残留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腈菌唑在香蕉上的残留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腈菌唑在香蕉果肉和香蕉皮上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腈菌唑在香蕉上施用以后降解较快,腈菌唑在香蕉上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在香蕉果肉和香蕉皮中半衰期分别为10.4和7.7 d。残留量与腈菌唑施药量、施药次数相关,施药量对残留量影响更大,残留量随着施药量增多而增高,而在不同施药次数处理时无显著差异。以推荐剂量施用,施药次数为4次,最后一次施药20 d后腈菌唑在香蕉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239 mg.kg-1,安全间隔期为20 d。分析结果表明腈菌唑对香蕉使用安全。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腈菌唑 残留 降解 香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凤蝶兰[Papilionanthe teres(Roxb.) Schltr.]。2材料类别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MS:(2)MS+ 0.1%活性炭:(3)MS+椰子水100mL·L~(-1)(单位下同);(4)1/2MS:(5)1/2MS+0.1%活性炭;(6)1/2 MS+椰子水100:(7)1/2MS+0.2mg·L~(-1)NAA。以上培养基均添加7g·L~(-1)琼脂粉和30g·L~(-1)蔗糖,pH 5.8,在121℃下高压灭菌20min。培养温度为(25+2)℃,光照12h·d~(-1),光照度50μmol·m~(-2)·s~(-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