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离体无性系的建立(简报)

上海农业学报 1999 CSCD

摘要:通过对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了野生稻的细胞种质库和无性繁殖系库,并获得普通野生稻再生植株,为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野生稻 愈伤组织 无性繁殖系 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特种西瓜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

上海蔬菜 1999

摘要:西瓜是人们夏天最喜欢的消暑解渴果品。果实汁多味甜爽口,一般含糖量在11—13度,并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盐,有利尿、治肾脏病的功效。我国西瓜栽培面积在100万hm~2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特种西瓜的需求越来越大,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达鸡新城疫病毒HN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上海农业学报 1999 CSCD

摘要:以重组NDV HN 基因禽痘病毒(rFPV)为研究对象,观察重组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对表达蛋白生物学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12 h 即可检测到表达蛋白,72 h 左右表达量明显增多;利用Western blot可检测到68 kD和74 kD两种分子量的蛋白,与NDV HN蛋白糖基化和非糖基化蛋白形式的分子量一致。表达蛋白具有红细胞吸附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该活性可被NDV HN单抗所抑制。由此进一步证明重组NDV HN表达蛋白具有与天然NDV HN 蛋白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可作为研制NDV 生物工程疫苗目的基因。

关键词: 重组鸡新城疫禽痘病毒(rFPV) HN表达蛋白 生物学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研究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蓬莱松组织培养研究(简报)

上海农业学报 1999 CSCD

摘要:以蓬莱松(Asparagusmyrioculadus)的嫩枝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上于室温25±2℃、光照14 h/d、光强1500 lx 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MS附加6BA 0.2~0.5 m g/L可促进转接的愈伤组织分化芽,附加6BA 0.2~0.5m g/L或结合NAA 0.1~0.2 m g/L,对蓬莱松嫩芽增殖、生长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每芽可增殖4~9倍。

关键词: 蓬莱松 组织培养 植物生长调节剂 芽增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鹅规模饲养关键技术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9

摘要:本文详尽地介绍了新城疫病毒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着重从病原基因组特性、编码蛋白、致病机理以及基因工程活载体苗的研究上做了综合概述,为新城疫病毒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基因结构,致病基础,基因工程载体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抗真菌和细菌病害基因工程育种策略

上海农业学报 1999 CSCD

摘要:人类在与植物的真菌和细菌病害斗争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抗病育种。但由于抗病基因往往与表达劣质农艺性状的基因连锁,要培养一个优良的抗病性品种用常规的方法需要很长的时间。随着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日益成熟,科学家能有的放矢地将目的基因转入需要改造的生物。建立在分子生物技术基础上的基因工程方法为抗病育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吸引了大批科学家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科学家可以将与抗病基因有关的外源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近年来,在植物抗真菌和细菌病害的基因工程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植物抗真菌和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的策略。

关键词: 抗病基因工程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寒丰A、秀水-04A与R378等组合看杂交粳稻库源特征及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1999 CSCD

摘要:以目前大面积生产应用的2个粳稻不育系“寒丰A”、“秀水一04A”和R378等3个粳型恢复系配组成5个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粳稻的库源特征及其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库容优势明显,且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穗大;杂交粳稻抽穗期叶面积大、茎鞘干物质输出率高;成熟期杂交粳稻虽然叶面积下降幅度较小,但单位颖花获得的干物质量不如亲本和常规粳稻的多,而且,由于抽穗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对籽粒贡献最大,故杂交粳稻后期源库比例失调,因而籽粒充实度低下,但杂交粳稻出穗前干物质生产对籽粒充实度具有正效应。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库源特征 籽粒充实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变处理对青菜和甘蓝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

上海农业科技 1999

摘要: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诱变剂可以提高细胞突变频率,结合采用逆温胁迫,可以筛选耐逆温变异体,而这一途径的实现需要选择合适、有效的诱变剂和高频植株再生技术的建立。青菜及甘蓝外植体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能力较低,早期组织培养再生植株方面的报道往往限于通过愈伤组织途径,近年来也有以子叶柄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报道。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