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NO对采后绿芦笋木质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NO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木质化合成的调控机理。以0.2mmol/L的硝普钠为一氧化氮供体,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NO对采后绿芦笋总酚、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醇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及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O处理可延缓采后绿芦笋木质素含量和膜透性的增加,抑制肉桂醇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诱导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NO处理是通过抑制肉桂醇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而延缓采后绿芦笋的木质化进程。研究结果可为NO在绿芦笋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机理 农产品 绿芦笋 硝普钠 木质化 抗氧化能力


不同干制工艺对野山椒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湖南郴州产野山椒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原干、烤香、焦盐3类加工型野山椒粉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辣椒粉中共鉴定出105种成分,其中37种为3类辣椒粉共有;原干椒、烤香椒、焦盐椒中的挥发性物质分别为58、93、55种,其中,己酸己酯、2-甲基丁酸己酯、3-甲基丁酸己酯等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其次为烷烃类和烯烃类;与原干辣椒粉相比,烤香野山椒粉和焦盐野山椒粉中的酯类物质含量降低,烷烃类物质含量增大。


县域棉花信息遥感提取与棉田精确化管理分区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田信息化的精确管理是提高棉花生产管理水平及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论文以山东省夏津县为研究区,选取棉花4个不同生长期的HJ-1卫星遥感影像,通过物候历分析和主要农作物的光谱特征,确定棉花识别最佳时相,建立提取模型,获取棉花种植区信息。建立棉花花铃期遥感影像的特征光谱指数,并与实测的5种主要土壤养分数据结合,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划分棉花管理区,并对分区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差异显著性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棉花种植区提取的最佳时相为蕾期,提取精度达到93%以上;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能够较好地反映棉花的长势信息,同时与土壤养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区指标将研究区棉田划分为3个管理区:管理一区占总棉田面积的24.67%,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最高,棉花长势旺盛;管理二区占47.02%,土壤养分含量中等,棉花长势一般;管理三区占28.31%,土壤肥力最低,棉花长势较差;各管理分区内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都显著减小,分区间土壤养分和光谱指数均值差异显著,显示了分区的合理性。该研究可为实时准确的棉花栽培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G26336A、C111014A多态位点的检测及其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
《中国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receptor,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DNA池测序和PCR-SSCP技术,对鸡IGF1R基因的G26336A、C111014A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26336A位点AA基因型个体56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84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C111014A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在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棉花黄萎病生防菌脂肽类抑菌物质分离和鉴定
《土壤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黄萎病(Cotton Verticillium Wilt)是一种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严重危害棉花生产的土传维管束病害[1]。因大丽轮枝菌菌丝体产生的大量微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以及病原菌变异快等特点,造成培育抗病品种、使用化学药剂和利用新的栽培技术等方法防病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4];该措施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微生物有机肥 枯草芽孢杆菌 脂肽类抑菌物质 丰原素


大葱育种加代技术探讨
《中国蔬菜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大葱育种南北加代过程中培育母株、授粉、种子采收等关键技术,通过南北气候条件和加代试材采种量等的比较,归纳出两地加代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