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蓑荷-洋扁豆-芋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地方特色蔬菜生产中存在单作土地利用不经济的问题.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对3种地方特色蔬菜蓑荷、洋扁豆、芋的立体种植模式开展了试验.试验方法采用2:2:2行比进行蓑荷、洋扁豆、芋间作.试验结果,立体种植模式蓑荷产量达2212.5kg/hm2,洋扁豆产量达6979.5kg/hm2,芋产量达10183.5kg/hm2,总产值达126666元/hm2,净产值达103720.5元/hm2.该种植模式为高产出、高效益的优化模式.


NaCl胁迫对续随子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续随子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14 d NaCl胁迫处理对其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续随子幼苗的鲜重和干重在25 mmol.L-1NaCl胁迫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其随着NaCl浓度的继续增加均显著降低。②NaCl胁迫下,续随子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降低,胞间二氧化碳(Ci)浓度增大;随着NaCl浓度增加,Pn和Ci较对照的变化幅度增加。③NaCl胁迫下,续随子幼苗叶片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恒态荧光(Fs)、恒态荧光与初始荧光差值(△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及幼苗叶片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均降低;在0~25 mmol.L-1NaCl胁迫下,幼苗叶片各荧光参数比对照略有下降。可见,NaCl胁迫下,续随子产生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伤害。低浓度下,植株能够较多地将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光抑制程度较低,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最终明显减轻盐胁迫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NaCl胁迫 光合作用 续随子 盐土农业


5种药剂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5种药剂对烟粉虱的毒力及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10%烯啶虫胺水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对烟粉虱若虫毒力的LC50(有效成分)分别为0.472 6、22.221 6、49.937 3、9.322 5、8.637 4 mg/L,毒力顺序为2%阿维菌素乳油>4%阿维.啶虫脒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10%烯啶虫胺水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烟粉虱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效,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对烟粉虱成虫防效一般。


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生防活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发新的水稻纹枯病生防药剂,通过室内离体毒力和活体生防活性测定以及田间试验,分析了黄麻链霉菌(Streptomyces corchorusii)NF0919菌株发酵液粗提取物(CE)对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的生防活性。结果表明,CE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抑制毒力较强,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0.327 7 mg/L,相比之下,对照抗菌素(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抑制毒力较低,其EC50值达到3.078 7 mg/L;CE对水稻纹枯病的保护作用强于井冈霉素,但无抗扩展作用;CE在高施用浓度(256 mg/L)下与相同浓度的井冈霉素田间防治效果相当(均达90%以上);受CE抑制的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变成畸形并失去侵染水稻植株的能力。可见,CE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强,田间防治效果与井冈霉素相当。
关键词: 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 水稻纹枯病 生防活性


水稻不育系叶片表面结构电镜观察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水稻不育系对赤霉素反应敏感程度与叶片表面结构的关系,从育种单位及生产单位收集对赤霉素反映敏感程度不相同的7个不育系,进行剑叶叶片表面结构电镜扫描观察,发现不同不育系叶片表面的乳突数、硅化细胞面积、气孔的长与宽、气孔上的乳突数量等完全不同,对赤霉素反应敏感的不育系叶片表面的乳突数少、硅细胞面积小、气孔数量多、气孔上的乳突数少,对赤霉素反应钝感的不育系则相反,表明不育系对赤霉素敏感反应程度与不育系叶片表面的乳突数、硅细胞大小、气孔数量、气孔上的乳突数量有一定的关系。


鲜食糯玉米酶法制汁工艺优化
《食品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南花糯"鲜食玉米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和中性蛋白酶酶解时间3个因素的取值范围,并应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鲜食糯玉米汁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和中性蛋白酶酶解时间均对糯玉米浆液悬浮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5);在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7.5U/g、中性蛋白酶添加量83U/g、中性蛋白酶酶解时间43min最佳作用条件下,鲜食糯玉米汁悬浮稳定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与提高(OD660=1.832),回归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0.5%,与实测值拟合较好。


保鲜剂对双孢菇褐变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理想的保鲜剂,在双孢菇去根30 min内分别置于0.2 mmol/L维生素C、0.25 mmol/L柠檬酸和0.5%CaCl2处理溶液中浸泡1 min,阴凉处沥干,聚乙烯薄膜包装,于温度0~2℃、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0~14 d取样测定双孢菇褐变度、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结果表明:清水对照处理的双孢菇褐化迅速,褐变严重,总酚含量下降,PPO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OD、CAT和LOX活性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0.2 mmol/L维生素C、0.25mmol/L柠檬酸和0.5%CaCl2浸泡处理对测定指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0.2 mmol/L维生素C能够显著减缓双孢菇贮藏期间总酚含量的下降、降低PPO和POD的活性、提高CAT活性,保鲜处理效果最好,是双孢菇理想的保鲜剂及褐变抑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