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野生角瓜根结线虫抗性相关基因CmWRKY20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转录因子参与调控与植物免疫反应相关的转录重编程,对植物抗病性发挥调控作用.为了解析WRKY在野生角瓜对根结线虫(RKN)抗性中的作用,通过RT-PCR并结合RACE技术从角瓜根系中克隆CmWRKY20全长cDNA序列,采用DNAStar和DNAMAN进行氨基酸序列与系统进化分析,通过qRT-PCR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片细胞转化法进行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mWRKY20转录因子cDNA序列全长1603 bp,5′非翻译区646 bp,3′非翻译区320 bp,ORF长度1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MN365875;CmWRKY20具有1个核定位信号和1个WRKY保守结构域,锌指基序为C2 H2,归类于WRKY第Ⅱ组,与黄瓜、甜瓜等作物WRKY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CmWRKY20表达表现为抗病材料高于感病材料,根、茎高于叶片,CmWRKY20受根结线虫快速诱导,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对CmWRKY20表达既有协同效应又有拮抗作用,CmWRKY20蛋白被定位于细胞膜上.CmWRKY20可能通过SA/JA信号传导参与对根结线虫防卫反应的调控.

关键词: 角瓜 根结线虫 CmWRKY20 克隆 基因表达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苦荞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全膜覆土穴播苦荞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云荞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施肥量配比条件下,苦荞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利用效率、休闲效率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施肥量对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7年,低量施肥处理产量和生物量均表现为最高,产量增加1.1%~30.5%、生物量增加1.1%~19.4%.2015和2016年生育期降水利用效率、休闲期降水利用效率和年降水利用效率表现为低量施肥>不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2017年表现为低量施肥>中量施肥>不施肥>高量施肥.2015和2017年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低量施肥最高,3年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表现为低量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综上,低量施肥处理能够增加苦荞产量和生物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明显增加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且低量施肥处理能够根据降水年型及生育期内耗水量的高低调控休闲期土壤水分,增强休闲期土壤水分恢复力,提高休闲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苦荞栽培中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苦荞 全膜覆土穴播 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配方肥料对甘肃高寒阴湿地区核桃树体生长和坚果品质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掌握不同肥料配方对核桃生长发育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情况,以筛选出能适用于高寒阴湿地区核桃生产的最佳肥料配方及其最适施用量.[方法]以10年生'辽宁1号'核桃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5个处理组合进行试验:T1、T2和T3均为"有机肥+N、P、K配方肥"处理组合,这3个处理组合中,N、P2O5、K2O的配比均为1.0∶0.4∶0.4,但N、P2O5、K2O的用量各不相同,T1为常量施肥处理组合,T2为增量(T1*130%)施肥处理组合,T3为减量(T1*70%)施肥处理组合,此3个配方肥处理组合均加施了5 kg/株的商品有机肥;T4为"有机肥+N肥"的单施氮肥处理组合;T5为不施肥处理组,用作对照(CK).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组合核桃的叶绿素、叶片矿质营养和坚果品质等指标.[结果]配方施肥明显增加了核桃的百叶质量,提高了叶绿素和叶片中氮、磷、钾、钙、镁等5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同时能显著提高核桃坚果的质量和大小,改善坚果的品质.核桃叶片中的氮含量及坚果中的蛋白质含量,增施氮肥处理组合(T2)均显著高于减施氮肥处理组合(T3);T2的叶片氮素含量显著高于T1,而其叶片中的钙含量和坚果中的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T1;T1和T2处理组合之间叶绿素含量和除氮和钙之外的其它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坚果品质均无显著差异.给核桃树施氮肥,有利于百叶质量和叶片氮素含量的增加;而叶片中钾和钙的含量,"有机肥+N、P、K配方肥"处理各组合均显著高于"有机肥+N肥"处理组,说明配方施肥更有利于改善核桃坚果的品质,能提高核桃坚果质量和出仁率.[结论]根据化肥减量的经济效益和施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1处理组中氮磷钾的配比和用量是适用于甘肃高寒地区核桃施肥的最佳配比和最适用量.

关键词: 核桃 肥料配方 施氮 高寒阴湿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微垄沟播对寒旱区春小麦苗期土壤水热环境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服春季寒旱生境限制是提高西北黄土高原寒旱区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明确全膜微垄沟播对春小麦苗期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明确水热条件改善对春小麦苗期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2016—2018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寒旱区开展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35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微垄沟播(PRF)、全膜覆土穴播(PMS)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分别在春小麦播种后18、25和32 d测定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春小麦生物量、叶片SPAD、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计算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生长速率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小麦播种后18、25和32 d,PRF和PMS在0~25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分别较CK提高3.6℃、3.0℃、2.0℃ 和2.9℃、2.5℃、1.7℃;在播种后18 d和25 d,PRF处理在0、5、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较PMS提高1.3℃、0.9℃、0.9℃ 和0.8℃、0.7℃、0.7℃.PRF和PMS 0~40 cm土壤贮水量在3个阶段依次较CK提高7.3、9.7和12.6 mm和3.9、7.6和11.0 mm;在播种后18 d,PRF 0~40 cm各土层依次较PMS提高1.1、0.9、0.8和0.6 mm.PRF和PMS苗期植株生物量、生长速率、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CK,且PRF均显著高于PMS,使PRF较PMS和CK分别增产9.1%和36.5%,WUE分别提高5.9%和30.8%.因此,PRF和PMS均能有效克服寒旱生境对小麦苗期生长的限制,促进小麦光合和生长,且PRF较PMS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全膜微垄沟播 春小麦 土壤温度 土壤贮水量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罗伊乳杆菌和莫能菌素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罗伊乳杆菌和莫能菌素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月龄、体重[(20.11±0.69)kg]相近、体况良好的断奶小尾寒羊×湖羊F2代母羔3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羊.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 g/(只·d)牛至精油(E组)、10 g/(只·d)罗伊乳杆菌(L组)和0.5 g/(只·d)莫能菌素(A组).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E组的结束体重显著高于CK组和A组(P<0.05).第1~90天,L组和E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K组和A组(P<0.05).2)E组的空腹24 h体重、胴体重显著高于CK组和A组(P<0.05),L组显著高于CK组(P<0.05);试验组的屠宰率、净肉率均显著高于CK组(P<0.05),且E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E组的骨肉比显著低于CK组(P<0.05),E组的产肉率显著高于CK组和L组(P<0.05).3)E组的左半胴体后宽显著高于L组(P<0.05),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组(P<0.05),GR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屠宰后24 h时,E组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的剪切力显著低于CK组(P<0.05).E组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熟肉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K组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L组和A组(P<0.05).E组和A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CK组和L组(P<0.05),E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5)E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增加肌内脂肪沉积量,改善羊肉的嫩度、多汁性和适口性,增强绵羊抗氧化能力.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的育肥效果优于添加罗伊乳杆菌和莫能菌素.

关键词: 绵羊 牛至精油 罗伊乳杆菌 莫能菌素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胴体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差异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会导致炸片炸条的糖化末端呈褐色,严重影响马铃薯油炸加工产品质量.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基部和顶部的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淀粉含量,比较油炸加工后炸片色泽变化,分析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差异.结果 表明,14个马铃薯品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末端糖化现象,其中以块茎基部淀粉含量较低而还原糖含量较高为主.除了品系0730-134和H0947,其余供试品系基部还原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系0730-211、1405-1、0730-156、0730-134和0726-205基部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4.18%、4.87%、18.55%、35.51%和33.48%.品系H0947、H2、0711-67和0726-205基部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6.86%、10.35%、6.95%和22.33%.对薯片色泽变化的分析表明,H2和G77的△E值比对照低44%和52%,0730-211的△E值无显著性差异,其余供试品系的△E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系0730-134和H0947和0730-211是无末端糖化并适合加工的品系.

关键词: 马铃薯 末端糖化 还原糖 游离氨基酸 炸片色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覆沙果园土壤温湿度和矿质养分年际变化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连续3年对覆沙20年苹果园土壤温湿度的定点监测,研究分析了长期覆沙条件下土壤温湿度和矿质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苹果年生育周期,覆沙提高了苹果园土壤温度、降低了冻土深度、缩短了0℃以下低温持续时间.覆沙园0~80 cm土壤年平均温度比清耕园增高0.8℃,20和40 cm土壤0℃以下温度持续日数分别比清耕园缩短14.5和9.5 d.覆沙园苹果花期日平均土壤温度比清耕园高1.6℃,有利于苹果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早春抗寒能力.覆沙园不同土层全年土壤温度峰值均出现在7月,其40 cm土壤增温效果最明显,比清耕园高1.2℃.果园覆沙降低了土壤温度振幅和日变幅,其变异系数也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2)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变化总体呈缓慢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覆沙明显提高了果园土壤含水量,特别是休眠期含水量,全年比清耕园高3.0%,其中休眠期高5.0%.覆沙果园土壤含水量峰值比清耕园提前,至6月份达到最高,有利于缓解北方地区果园初夏旱情.覆沙明显保持和改善了深层土壤水分的稳定供给,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变幅,全年6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稳定保持在20.4%~22.4%、80 cm在19.5%~22.1%之间,分别比清耕园高5.0%和6.1%,但覆沙园4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为16.8%,比清耕园低0.5%.(3)长期覆沙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覆沙园60~80 cm土壤全氮、0~20 cm土壤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园,而0~20 cm土壤速效钾低于清耕园.覆沙苹果园土壤硝态氮呈显著的深层积累特性,而铵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降低,其0~80 cm硝态氮平均含量低于清耕园.长期覆沙增加了表层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旱塬区苹果园覆沙明显改善了果树根域土壤环境,有利于提高果园水肥利用效率、改善果实品质、增加收益.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土壤矿质养分 果园覆盖 变化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腐病对党参细胞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党参(Codonpsis pliosula)被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s)侵染后其叶片细胞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变化,本试验以'渭党1号'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自然发病测定病原菌侵染后党参根部细胞结构以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特征.叶片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健康党参叶片呈深绿色,发病叶片呈黄绿或黄白交替症状,透光性增强;根部徒手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发病部位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发病党参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升高.镰孢菌侵染后,发病党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降低;发病党参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均降低,而光补偿点升高;发病党参CO2饱和点降低,而CO2补偿点和光呼吸速率升高.发病党参植株叶片氮、磷、钾和锌、锰、铜、铁、钙、镁等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降低.本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镰孢菌侵染后党参细胞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为阐明党参根腐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党参 根腐病 尖孢镰孢菌 细胞结构 光和CO2响应 生理特性 营养元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和土壤水热条件对休耕季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氮和土壤水热条件对河西绿洲灌区休耕季小麦玉米间作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方法]依托河西绿洲灌区地下淋溶长期定位监测试验,设置CK(不施肥)、CONV(常规施肥)、OPT(优化施肥)、OPT-N(减量施氮)和OPT+N(增量施氮)5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休耕季监测小麦玉米间作农田土壤N2O通量动态变化,并建立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程,绘制交互效应曲面图.[结果]整个休耕季,小麦玉米间作农田是土壤N2O排放的弱源,土壤反硝化过程起主要作用.2018年11月中旬—2019年2月中旬,N2O通量总体表现为吸收,CONV处理和OPT+N处理虽有较高的N2O排放,但是处理间N2O通量排放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冬灌后,CONV、OPT、OPT-N、OPT+N处理N2O排放呈增长趋势,CK的N2O通量表现为吸收.通过交互效应曲面图发现10 cm地温与土壤N2O排放关联度最大,以及在交互作用的影响下,休耕季10 cm土壤地温与土壤N2O排放呈相反趋势.[结论]休耕季小麦玉米间作农田土壤N2O排放受生长季施肥影响较小,受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施氮 土壤 灌区 休耕季 小麦玉米间作 N2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节水灌溉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加之实际生产中小麦品种混杂、抗旱性不同,不利于发挥农田灌溉的最大效果.因此,为探究灌水对河西走廊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于该地区的小麦品种及相应的灌水量.于2018-2019年在甘肃农业科学院武威市黄羊镇试验站进行了不同品种小麦灌水试验,设置不灌水W0、灌一水W1(拔节期)、灌两水W2(拔节期和灌浆期)3个处理,选取该地区表现较好的5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甘春24号、武春8号、陇春41号、陇春33号、宁春33号)为试验材料,测定旗叶叶绿素(SPAD)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干物质积累动态、收获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具体表现.结果表明,灌水可以提高小麦旗叶SPAD值、CAT活性,降低MDA含量,调节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灌水还可以增加小麦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粒数,进而提高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但拔节期灌水(W1)和拔节+灌浆期灌水(W2)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陇春41号(LC41)在不同灌水条件下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因此得出,选用陇春41号(LC41)配合W1的灌水量,为适于该区的小麦种植模式,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效益.

关键词: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 小麦品种 SPAD 干物质 CAT MDA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