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香芹酮对马铃薯种薯发芽的调控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香芹酮是植物精油中常见的单萜类物质.从激素调控和膜脂过氧化方面探讨香芹酮对马铃薯种薯发芽调控的作用机制,为其在种薯上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薯9号'微型薯为试验材料,采用香芹酮0.3 mL·kg-1(药剂体积/块茎重量)的处理剂量,贮藏18周后进行停药6周的处理方式,同时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分别在贮藏0、6、18、20和24周,测定种薯芽长、失重率、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并定期对种薯芽分生组织进行切片和显微成像分析.[结果]香芹酮可调控种薯的发芽和芽长,降低种薯的失重率,贮藏24周时,处理种薯芽长为4.77 mm,显著低于对照芽长51.02 mm,且失重率比对照降低49.76%.香芹酮通过损伤种薯顶芽分生组织和维管束组织抑制顶芽的生长,但不影响腋芽的萌出.贮藏期间,香芹酮显著提高了种薯中ABA的含量,但抑制了IAA的含量,推迟了GA3含量的峰值和(GA3+IAA)/ABA>1拐点的出现;香芹酮处理的种薯MDA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5.04%-25.90%,PRO含量比对照高24.59%-54.45%,SOD、CAT和PPO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8.86%-35.56%、14.34%-31.97%和26.00%-36.41%,POD的活性是对照的1.87-3.07倍.[结论]香芹酮通过促进/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来调节种薯中内源激素ABA、IAA和GA3的含量水平,抑制种薯顶芽生长.此外,香芹酮提高了种薯中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进而延缓种薯衰老.

关键词: 香芹酮 种薯发芽调控机制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组织切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沿黄灌区主栽春小麦品种(系)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甘肃沿黄灌区主栽春小麦中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分布,本研究以甘肃临夏、白银等沿黄灌区主栽的75个水地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STS分子标记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Ax1/2*、Dx5、Bx7、By8、Bx14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A3d、Glu-B3b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75份供试材料中,Ax1/2*、7+8和5+10分别是Glu-A1、Glu-B1和Glu-D1位点的优势亚基,分布频率分别是60.0%、54.7%、60.0%.此外,还检测到稀有亚基7、8和14+15.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A3d和Glu-B3b分别是Glu-A3和Glu-B3位点的优势亚基,分布频率为68.0%和56.0%.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单一,只有(7+8, 5+10)这一种组合.3个位点中具有优质亚基的组合方式有9种,以(Ax1/2*, 7+8, A3d)和(5+10,A3d, B3b)为主,各有21份材料.4个位点中具有优质亚基的组合有5种,以(5+10, 7+8, A3d, B3b)为主,频率为17.3%.而5个位点中含优质亚基的组合只有1种,在6份材料中检测出,频率为8.0%.

关键词: 沿黄灌区 水地春小麦 麦谷蛋白亚基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炭疽病生防菌株筛选、生物功能测定及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发对枸杞炭疽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制剂,利用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对实验室已分离保存的芽胞杆菌菌株进行室内筛选,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生物学功能测定、稳定性测定、抑菌谱测定以及室内离体防治效果试验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3A对枸杞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枸杞炭疽病菌菌丝的抑制率为62.13%;结合形态学特征、16S rDNA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F3A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F3A具有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在含色氨酸和不含色氨酸的金氏培养液中产吲哚乙酸量分别为5.76 mg/L和5.74 mg/L;菌株F3A产蛋白酶和葡聚糖酶的活性较高;菌株F3A连续培养20代后,对枸杞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61.21%,该菌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esinfect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茄子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黄芪根腐病菌F. 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40.71%、53.58%、32.00%、53.00%、79.27%、71.13%和66.08%;菌株F3A发酵液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室内预防效果为90.32%;喷施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3 d和7 d后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8.26%和63.19%。表明菌株F3A有作为开发枸杞炭疽病生物农药的潜力。

关键词: 尖孢炭疽菌 生防菌株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筛选 鉴定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覆土下施有机肥对春小麦旗叶碳氮比、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6和2017年,以春小麦品种'陇春27'为试验材料,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设置定位试验,分析全膜覆土平作穴播(PMS)、全膜覆土平作穴播+有机肥(PMO)、裸地平作穴播(CK)3个处理春小麦抽穗至灌浆阶段土壤水分与群体冠层温度、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旗叶C/N、旗叶全氮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同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小麦生育中后期土壤含水量,PMO抽穗至灌浆阶段0~ 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PMS和CK分别提高4.6%和8.5%,群体冠层温度分别降低0.1~1.3℃和1.4~4.9℃,Pn分别提高9.3%和29.7%,gs分别提高30.9%和103.8%,Tr分别提高5.1%和55.0%,全氮含量分别提高6.6%和18.9%,C/N分别降低6.4%和22.8%.收获后,PMO较PMS和CK显著促进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籽粒产量分别提高9.1%和53.7%.抽穗至灌浆阶段旗叶Pn和gs与C/N呈负相关性;C/N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条件下施有机肥可提高春小麦抽穗至灌浆阶段土壤含水量,促进旗叶光合作用,有利于降低生理干旱胁迫强度和旗叶氮吸收同化限制,促进穗粒数和粒重增加,使产量提升.

关键词: 全膜覆土 有机肥 土壤水分 光合特性 旗叶碳氮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个梨品种1年生枝条的皮孔特性

经济林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解不同梨品种皮孔性状差异,研究皮孔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梨品种的皮孔特性及其与抗抽条、抗寒性、抗病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个梨品种为供试品种,在其休眠期选择大小相对一致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截取基部、中部、梢部枝条,研究不同梨品种枝条不同部位皮孔的数量、纵径、横径、纵横径比值及皮孔在枝条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和枝条不同部位的失水量.[结果]1)21个梨品种1年生枝条的皮孔数为1.03~5.87个/cm2;'甘梨3号'和'早美酥'的皮孔数均多,其次是'黄金梨'爱甘水'和'冀玉',而'软儿梨'的皮孔数最少.2)21个梨品种1年生枝条的皮孔纵径为710.62~2049.43μm;'美人酥'的皮孔纵径最大,其次是'黄金梨'身不知'和'喜水',而'南果梨'甘梨3号'冀玉'黄冠'和'爱甘水'的皮孔纵径均小.3)21个梨品种1年生枝条的皮孔横径为422.07~959.02μm;'身不知'早金酥'和'软儿梨'的皮孔横径均大,其次是'猪头梨'南果梨'早酥'红早酥'和'冀玉','满天红'黄冠'爱甘水'和'甘梨2号'的皮孔横径均小.4)21个梨品种1年生枝条皮孔的纵横径比值为1.42~4.21;皮孔纵横径比值最大的品种是'美人酥',其次是'黄金梨'和'喜水',而'南果梨'和'冀玉'的皮孔纵横径比值均小.5)不同梨品种枝条从基部到梢部的皮孔数量不同,'黄冠'早酥'早美酥'爱甘水'中梨1号'喜水'新世纪'红早酥'软儿梨'早金酥'和'冀玉'1年生枝条从基部到梢部的皮孔数量均逐渐减少,而'甘梨3号'满天红'和'京白梨'1年生枝条从基部到梢部的皮孔数量均逐渐增加,其它品种枝条不同部位皮孔数量的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6)不同梨品种枝条从基部到梢部的皮孔横径均逐渐减小,而由基部到梢部的皮孔纵横径比值均逐渐增大.7)当地主栽品种'早酥'和'黄冠'梨1年生枝条基部失水均慢,而其中部和梢部失水均快.[结论]21个梨品种1年生枝条皮孔的形状、大小、表面突起和分布均匀程度等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品种1年生枝条不同部位的皮孔横径从基部到梢部逐渐减小,而其纵横径比值却逐渐增大;且枝条基部的水分散失慢,而枝条梢部的水分散失快.

关键词: 枝条 皮孔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玉米自交系抗旱性评价及筛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9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2017—2018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设置田间自然抗旱鉴定试验,筛选抗旱鉴定指标,综合评价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39份玉米自交系的粉丝间隔时间延长了0~3 d,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干重、籽粒干重、出籽率及百粒重均降低,其中,穗干重、籽粒干重和出籽率3个指标分别为正常灌水处理的81.5%、79%和88.5%.穗干重、籽粒干重和出籽率与平均抗旱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鉴定的主要指标.利用加权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筛选出强抗旱玉米自交系10份,其中自交系E28、DH351、陇1222、浚92-8和黄早四,抗旱性达到极强.本研究所筛选到的抗旱自交系可在选育抗旱新品种中加强利用.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抗旱性评价 骨干自交系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西北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数量及分布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甘肃和陕北9个县区27块长期覆膜农田的81份土壤样品,采用密度浮选分离和加热分析法,并结合显微镜扫描统计微塑料数量和面积.结果表明,西北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含量很高,地块之间差异极大,0~30 cm土层微塑料丰度5.8×102~1.189×104 pieces·kg-1,平均(5.09±1.21)×103 pieces·kg-1,微塑料面积82~4155 mm2·kg-1,平均(1.04±0.20)×103 mm2·kg-1,微塑料大小平均0.19 mm2·piece-1,最大7.11 mm2·piece-1.按微塑料面积大小将其分为5个组,其中0~0.05 mm2·piece-1和0.05~0.3 mm2·piece-1组内的微塑料丰度分别占比38.8%和43.6%、面积分别占比8.7%和36.5%,0.3~0.6、0.6~1.0、>1.0 mm2·piece-1组内的丰度占比分别为10.5%、4.6%和2.5%、面积分别占比22.1%、16.8%和15.9%,即农田微塑料丰度随颗粒变小而增加.随着地膜覆盖年限增加,土壤中小颗粒微塑料丰度和面积所占比例增加,微塑料大小<0.05 mm2·piece-1的丰度和面积所占比例覆膜28 a较5 a分别提高了44.9%和85.2%,而>0.3 mm2·piece-1的丰度和面积占比却明显下降.长期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数量大,随覆膜时间增加颗粒变小丰度增加,土壤潜在污染加重.

关键词: 微塑料 分布特征 农田土壤 覆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种植的生态学效应及对春小麦生产的影响,寻求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覆盖种植方式,以传统裸地穴播(CK)为对照,于2015—2018年系统研究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全膜覆土穴播(BM)与普通聚乙烯地膜全膜覆土穴播(PM)的土壤水分效应、休闲效率及其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M和PM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各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贮水量和农田休闲效率,BM与PM差异不显著.2015—2018年BM贮水量分别较CK增加了9.5、14.2、25.0和39.0 mm,定位连作4年收获时,0~200 cm土层PM、BM、CK贮水量分别为347.5、345.5和320.0 mm.BM和PM降雨休闲效率分别较CK提高39.63%和43.98%.BM在小麦出苗率、有效穗数与成穗率方面与PM基本相当,显著高于CK.旱年BM出苗数量较CK提高15.87%,有效穗数除2015年外,其余年份平均提高14.70%,成穗率4年平均提高3.08%.BM在干物质积累总量与PM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花前干物质积累量略低于PM,但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这更有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二者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PM、BM、CK 4年平均耗水量分别为287.46、289.76和276.06 mm,BM较PM增加了棵间蒸发耗水.BM和PM 4年分别平均较CK增产48.07%和54.9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6.08%和56.07%,BM与PM差异不显著.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水分效应、小麦产量效应方面与PE地膜无显著差异,可应用于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中,为旱地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旱地春小麦 水分效应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指标简化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分析兰州百合的主要营养品质,并对评价指标进行简化.方法 以120个百合样品为试材,测定可溶性糖等8项营养品质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索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代表性营养品质指标.结果 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含量呈正态分布;各指标均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5级,各级的平均分布频率分别为6.37%、13.20%、47.33%、20.73%、12.36%;可溶性糖与总糖、粗纤维、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兰州百合营养品质8项指标可简化为5项;对5项品质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经过正态检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确定了5项品质指标的等级范围值.结论 采用可溶性糖、粗纤维、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5项指标可以对兰州百合营养品质进行有效评价.

关键词: 兰州百合 营养品质 评价指标 概率分级 定性定量关系 指标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夏菜芹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控技术

北方园艺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高原夏菜芹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控技术是集成运用抗病品种(系)、种子处理、土壤处理、使用生物菌剂、组合药剂灌根和轮作倒茬等技术为一体的病害防控技术,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有效降低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了高原夏菜芹菜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高原夏菜 芹菜 连作障碍 综合防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