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新品种镇稻14号的丰产稳产性及其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8—2010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镇稻14号和对照淮稻9号进行比较,结果在2008—2010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镇稻14号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 394.20、9 793.50、9 169.50 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5.74%、9.87%、6.20%;高稳系数分别为89.78%、96.56%、93.70%,均大于对照;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23%、3.27%、2.89%,均小于对照;适应度分别为88.9%、100%、100%,均大于对照。镇稻14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苏中、苏南及相应中高产地区种植。


禾谷镰刀菌与亚细亚镰刀菌种型特异性的SCAR标记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区分Fusarium asiaticum与Fusarium graminearum这两种赤霉病菌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从江淮麦区赤霉病穗上分离获得72个赤霉病菌株,进行种型与化学型鉴定,并利用SRAP引物对F.asiaticum-NIV、F.asiati-cum-3ADON及F.graminearum-15ADON 3种类型的致病菌进行种型及化学型特异性标记筛选。通过对特异性标记进行回收、转化与测序,根据序列设计出3个镰刀菌种型特异性SCAR引物,并用上述72个菌株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CAR标记me1/em2-172仅在F.asiaticum中扩增出172 bp的特异性条带,标记me1/em6-311和me9/em4-639分别只在F.graminearum中扩增出311 bp和639 bp的特异性条带。表明,本研究获得的3个SCAR标记是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种型特异性标记,可用于区分这两种镰刀菌,为深入研究其致病机理及防治赤霉病的发生及危害提供了研究基础。


三聚氰胺草酸盐与氯化铵作为UF固化剂的性能对比
《中国胶粘剂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三聚氰胺草酸盐(MOX)和氯化铵分别作为脲醛树脂(UF)的固化剂,然后以相应的改性UF胶粘剂压制胶合板,并探讨了不同固化剂对UF的固化时间、胶合板的胶接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等影响。结果表明:以MOX作为固化剂时,相应UF的固化速率相对较慢,由该改性UF胶粘剂压制而成的胶合板,其胶接强度相对较高,甲醛释放量略高于含氯化铵体系;含MOX固化剂的UF胶粘剂,其DSC曲线峰顶温度(86.22℃)和吸热量(51.14 J/mg)低于含氯化铵体系,并且含MOX体系的固化反应比较平稳。
关键词: 脲醛树脂 三聚氰胺草酸盐 固化时间 胶接强度 甲醛释放量


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5的抗原特性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外膜蛋白P5(OmpP5)的抗原特性,通过原核表达技术对H.parasuis血清5型的OmpP5基因进行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重组OmpP5与种内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的交叉反应性,同时对这些菌株之间OmpP5(A)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通过免疫小鼠验证OmpP5与免疫保护力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重组OmpP5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抗体,它既可与15个血清型H.parasuis全菌超免疫兔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也可与流感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李斯特杆菌等发生交叉反应;通过对各交叉反应菌株的OmpP5(A)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H.parasuis的15个血清型菌株之间OmpP5(A)序列的同源性为88.4%~100%;和与其发生交叉反应的其他种属细菌的OmpP5(OmpA)同源性在45.9%~72.7%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重组OmpP5免疫组小鼠经同型菌株攻击后第7天有2只存活,而未免疫组则在攻击后16h内全部死亡。表明,H.parasuis OmpP5抗原高度保守,不具有种属特异性,且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和部分免疫保护作用。


不同生长阶段白菜耐热品种比较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州主栽品种矮箕苏州青、南京主栽品种精选矮脚黄、进口品种丽妃、苏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2个耐热品种耐热-1和耐热-2为材料,分别于播种后20、25、30、35 d,对参试白菜品种生长势及小区产量等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后20、25 d,耐热-1地上部分干鲜重、地下部分鲜重高于其他品种;耐热-1、耐热-2在25 d时生长量增长较快,后期生长对产量影响不大。精选矮脚黄在播种后30 d左右生长量增长明显,为68.1%,小区产量逐渐超过耐热-2。进口品种丽妃播种后20 d小区产量较低,但后期持续增长,在播种后30d产量超过耐热-1。耐热-1相对常规品种耐热性好、生长势强,比进口品种缩短了采收时间,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节约成本,可作为白菜夏季耐热栽培品种试行推广应用。


基于HA-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遗传力校正的GGE(HA-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间27个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试验环境(试验点)在皮棉产量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北黄冈、江苏南京和湖北荆州是最理想的试验环境,对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新品种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效率最高,而四川射洪、四川简阳、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新品种选择与推荐环境。理想试验环境都位于长江流域除南襄盆地以外的中下游棉区,而不理想试验环境中的四川射洪和四川简阳位于长江流域棉区最西边的品种熟期较早且种植密度较高的四川盆地棉区,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位于长江流域棉区最北边,与黄河流域棉区接壤,霜期较早且晚秋降温快的南襄盆地棉区。本研究充分展示了HA-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和国家棉花区试方案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HA-GGE双标图 鉴别力 代表性 区域试验环境


炔螨特在桑树及土壤中的残留特性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指导安全用药,确定炔螨特在桑树上的安全用药准则,研究了农药炔螨特在桑树不同部位的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特性。采用液质联用检测技术,研究炔螨特施用后不同时间的残留量,以及不同施药方式处理下炔螨特的最终残留特性。结果表明,炔螨特在桑树不同部位的残留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由该方程求出炔螨特在桑叶、土壤和桑葚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78~10.42、9.21~12.46和7.91~10.85 d。最终残留结果显示,桑叶、桑葚和土壤施药后10 d残留量分别下降到施药后3 d的16.7%~30.40%、29.0%~31.1%和37.1%~34.7%。距最后一次施药10 d后,桑叶和桑葚部位炔螨特最终残留量检测结果低于10.0mg/kg。因此,建议炔螨特在桑树上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值暂定为10.0mg/kg,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为10 d。


柠檬烯乳化液对青椒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柠檬烯乳化液浸泡青椒3min,研究柠檬烯对青椒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浓度的柠檬烯乳化液浸泡处理对青椒的腐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贮藏期内柠檬烯乳化液处理组腐烂率较对照组低30%(p<0.01);对青椒的细胞膜系统有保护作用,贮藏第6、12d,对照组细胞膜受损程度分别是柠檬烯乳化液处理组的2.103倍和1.329倍(p<0.01);可以减缓青椒中维生素C、叶绿素、可滴定酸的消耗和分解,贮藏期内柠檬烯乳化液处理组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柠檬烯乳化液处理对青椒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也有一定的保留作用,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达到极显著(p>0.01)。柠檬烯乳化液可以有效延缓青椒的采后生理变化,保持青椒的品质,提高其耐贮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