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超高产新品种“特三矮2号”
《种子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特青2号与三二矮杂交,1989年育成。1990年早造在广东汕头湛江等地少量种植,1990年晚造面积迅速扩大,到1991年广东省推广面积已达109万亩,中稻区的安徽、四川、湖南等地种植约8万亩。1992年3月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硝磷复肥在稻田上的肥效与供磷的关系
《化肥工业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985~1990年在广东进行48次大田试验和40组盆栽试验,证实水稻施用硝酸磷复肥(NCF)与等养份的化肥(尿素、普钙、氯化钾 CuF)肥效相当。亩产稻谷彼此相差不到1%,对氮的利用稍低。在一定条件下,硝磷复肥可比常用肥增产7~9%。其磷素的作用较氮素为大,表现在施硝磷肥稻株的相对吸磷量(NCF/CuF)与相对增产(NCF/CuF)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有效磷(Olsen)与相对增产及相对吸磷量呈负相关。建议在 Olsen P_2O_5<30ppm 的土壤上使用硝磷复肥较为有利,提出在南方稻田施用硝磷复肥要注意发挥其供磷的有利因素。


谈开发广东省冬种玉米生产问题
《作物杂志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几年来,我省西南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域的一些市、县,利用稻田冬闲季节进行玉米冬种试验与生产。实践证明:冬种玉米较春、秋种玉米生长旺盛,病虫少,生产潜力大。对提高粮食总产,稳定粮食面积、开辟饲用玉米来源,提高复种指数等都有极为重要意义。这项技术措施不但在广东是可行


珍珠豆型花生产量和含油率遗传特性的双列分析
《中国油料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对4×4杂种一代产量和含油率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果重和含油率两性状均受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控制,加性遗传效应较显性重要,此外,含油率可能还受上位性遗传效应的控制。单株果重和含油率的平均显性变为部分显性,亲本中控制两性状的隐性等位基因较显性基因多。高产呈显性,高油为隐性。控制果重和含油率的显性基因组数分别为3组和1组。含油率与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株高,侧枝长,总分枝数,有效分校数和主茎青叶数等农艺性状无关,表明试图通过容易辨认的农艺性状的间接选择来提高含油率是较困难的。
关键词: 珍珠豆型花生 双列杂交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单株果重 含油率


与广东蕉柑产量有关的营养因素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全省6个县的35个高、中、低产蕉柑果园进行了生势、树体营养、土壤、施肥和产量等多种因素的调查。调查资料整理为66项,应用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计算机处理。结果表明,我省不同地区之间蕉柑产量差异与土壤、叶片中硼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同一地区不同产量与地力有关。此外,蕉柑产量还与种植密度、树龄、树势、叶片氮、磷含量和土壤铁含量有关。从而指出我省蕉柑果园需施用硼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培肥地力。


草莓—甜玉米—水稻一年三熟制的探索
《农业科技通讯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985年以来,我们进行草莓-甜玉米-水稻一年三熟轮作制试验,经过七年的实践探索,每造种植面积6亩,获得较好的效果。随着冬种草莓面积不断扩大,这种耕作制面积也逐步扩大。一、品种选择及茬口安排一年三熟制,季节紧,品种统筹安排搭配得当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草莓选用高产、抗白粉病、酸甜适中,香味浓的粤引-106为主


肝血素在两种肉用仔鸡日粮中的添加效果
《饲料工业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日本发酵工业株式会社研制生产的肝血素,是将新鲜的动物肝脏及鲜血经生物化学处理并接种活菌微生物后制成一种菌剂。据资料介绍,它具有改善畜禽肠内环境、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粪便中氨气(臭味)等作用,为了验证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和“玉米——豆粕——菜籽饼”型日粮中添加肝血素饲养肉用仔鸡的效果,我们自1991年9月20日进行了肉用仔鸡饲养试验,为期47天。


敌灭灵防治柑桔潜叶蛾和锈螨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敌灭灵(Dimilin),又名除虫脲、灭幼脲1号, 化学名称为1-(4氯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属苯酰脲类杀虫剂。主要是胃毒和触杀作用,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使不能完成变态而死亡。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和柑桔锈螨有防效;对人畜安全,对鱼、虾、蛙、蜜蜂及寄生、捕


肝血素在肉仔鸡日粮中的添加效果
《饲料工业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肝血素是新鲜的动物肝脏及鲜血经生物化学处理并接种活菌微生物后制成的一种生菌剂。它是由日本发酵工业株式会社研制生产的。据资料介绍,它具有改善畜禽肠内环境、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粪便中氨气(臭味)等作用。为了检验它在促生长及提高饲料利用率方面的实际效能,我们于1991年9月20日进行了肉用仔鸡饲养试验。


转猪生长激素基因家兔的研究
《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微注射法向家兔受精卵原核注入重组猪生长激素基因(pSMTPGH/BglI片段)。449枚注射卵经移植后共成胎和产仔56只。采集其中50只仔兔耳组织(约1克)提取总体DNA,用经Djgoxigenin-11-dUTP标记的3-5KbSMT-PGH探针对总体DNA斑点杂交,结果表明有15只仔兔为检测阳性。对上述阳性兔Southern印迹杂交进一步检测表明,有7只仔兔整合了导入的猪生长激素基因。出生仔兔中外源基因整合率为14%(7/50)。

